1. 「唯美主義」觀點
·熊秉明主張,書法不僅是文字的工具,而是一種純粹的藝術活動,應當以「美」為核心來觀照。
·他強調書法的審美價值獨立於實用功能,這與西方美學中的「為藝術而藝術」有相似之處。
·在書法史的脈絡中,他認為真正的大書家能將書寫轉化為藝術,超越了功利、政治、宗教等附屬目的。2. 趙孟頫在書法史上的特殊性
· 熊秉明指出,趙孟頫是「自覺的唯美主義者」。在元代失去文人政治空間的背景下,他轉向純藝術追求,重視形式的優雅與和諧。
· 趙孟頫回歸「二王」傳統,講求「中和」「平淡」「秀逸」,這與唐宋強調的「氣勢」「雄渾」不同。
· 他的字體「圓融」「秀媚」「典雅」,成為後世文人書法的典範,也奠定了明清帖學的基調。
3. 作者對趙孟頫的評價
·他認為趙孟頫是中國書法史中第一位有強烈「美學自覺」的書法家。
·趙的書法雖然缺少張旭、懷素那種狂放的力量,但卻有一種高度的「形式美」與「自律美」。
·在作者看來,趙孟頫的書法代表了「藝術為美而存在」的思想轉折,是中國書法走向唯美主義的重要里程碑。
4. 心得體會
·作者的理論,讓我們看到書法不只是技法或文化載體,而是具有獨立審美意義的藝術門類。
·趙孟頫的「雅正」「平和」,確實給後世開了一個新方向,但也因此有人批評他的影響讓書法趨於「柔靡」。
·從「唯美主義」的角度來看,趙孟頫確立了書法的純藝術地位;但從「書法生命力」的角度來看,他是否削弱了某些「激情」「力感」,則值得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