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英國的豌豆,看見全球糧食多樣性的危機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英國有一顆豌豆


在英國,豌豆是最古老的糧食之一。考古學家在青銅時代的遺址裡就發現過它們的痕跡。到了維多利亞時代,英國甚至有過「豌豆的黃金年代」──各種新品系百花齊放,從家庭餐桌到地方節慶都少不了它。


例如 Carlin 豌豆,自 16 世紀以來就與基督教四旬期有關,人們在「Carlin Sunday」會吃這種深色的乾豆,成為一種信仰與飲食結合的文化記憶。當時的英國人甚至以能培育出新品系的園藝家為傲,像是 Champion of England、Prince Albert 這些名字本身就帶著時代的印記。

然而,今天的情況完全不同。大多數這些歷史悠久的品系已經消失,只剩下種子庫或少數園藝愛好者在維護。大部分英國田野裡還在種植的豌豆,已不再是文化傳承的象徵,而僅剩下少數幾個高產商業品系。


整體來說,英國的豌豆困境,並不只是多樣性流失的問題,還有用途的轉變以及法規的問題。


1. 多樣性流失

   在過去,英國官方的「國家名錄」(National List, NL)曾收錄過 1,318 個豌豆品系,如今僅餘372 個還能合法銷售。而且,這些還能合法銷售的,幾乎全是商業育成的「標準品系」,傳統的地方品系(landraces)多半無法再進入市場。

由於英國是最早工業化的國家之一,農業集約化導致作物多樣性流失比其他歐洲國家更嚴重。

雖然全球基因庫中保存了約 68,641 個豌豆品系,其中有 2,796 個來自英國,但真正仍在田間栽培的傳統品種卻不到百種。


2. 用途轉變

   過去豌豆是英國人重要的蛋白質來源,如今卻多半成為動物飼料,人類食用僅限於冷凍青豆或傳統的「mushy peas」。在超市裡,豌豆的形象往往是廉價、單調的配菜(三色豆?),而不是文化的核心食材。另外,英國人把豌豆當成「窮人食物」,這也使得豌豆變得不受歡迎。


3. 法律障礙

   英國法規規定,新品系必須符合「明顯、均一、穩定」(DUS)等標準,還要證明有「栽培與利用價值」(VCU)。這些條件幾乎讓傳統品系難以翻身。換句話說,即便有人想要重新推廣 Carlin 豌豆,制度上也給了很大的限制。


你以為英國的豌豆只是英國的問題嗎?其實,這是全球的問題


過去數十年發生在英國豌豆的狀況,只是全球糧食體系的縮影。我們就舉幾個例子吧!


雖然在安地斯山區,仍有數千個色彩繽紛的原生馬鈴薯品系;但全球市場卻幾乎只依賴幾個高產品系(如適合製作薯條的Russet Burbank)。這種單一化正是 19 世紀愛爾蘭大饑荒的悲劇根源。

而稻米原本有數十萬地方品系,具有各種抗旱、抗鹽、抗病能力。但今天世界上大部分人吃的稻米,都來自少數幾個「綠色革命」品系。

墨西哥、祕魯的玉米品系五顏六色,但國際市場只重視少數幾個雜交或基改品系。這些品系雖然產量高,但高度依賴化肥與農藥,生態韌性差。


因此,全球糧食正面臨一種 「雙重集中」:


1. 作物集中 → 全球糧食主要依賴小麥、稻米、玉米、大豆、馬鈴薯。

2. 品系集中 → 在這些作物內部,又只剩下少數商業化品系。


結果就是:我們餐桌上的食物,看似琳瑯滿目,實際上卻非常單一,像是一棟大樓只靠幾根細柱子支撐,看似穩固,卻極度脆弱。


為什麼這很危險?


環境風險:一旦氣候變遷帶來極端乾旱或新型病蟲害,單一品系可能瞬間全軍覆沒。

營養風險:不同品系往往有不同的營養特色,失去它們轉而依靠少數品系,容易發生營養不良,甚至於需要額外補充。

文化風險:傳統品系消失的同時,也帶走了地方的食譜、節慶與故事。前面提到英國人認為豌豆是窮人的食物,類似的情況也發生在非洲一些地區,使得很多原本營養豐富、適應當地環境的作物(如小米、薏苡仁),被現代人認為「落後」或「不時髦」,被邊緣化。


我們從英國的「一顆豌豆」,看到了全球糧食體系的危機。英國的豌豆從曾經的多樣化與文化核心,走向今日的單一化與邊緣化,這不只是英國的問題,而是全世界共同的現實。


該怎麼做呢?大概可以分成以下幾點:


「透過使用來保育」:傳統品系只有在持續被種植、被食用的時候,才有機會持續適應環境。單純放在種子庫(ex situ)是不夠的。


政策與市場改革:如何降低法規門檻,讓地方品系能合法販售、進入餐桌,是未來關鍵。


重塑飲食文化:透過「文化遺產+健康飲食」的雙重價值,讓大眾重新看見傳統作物的魅力。如拉丁美洲推廣「藜麥」、非洲推廣「fonio(白穀子)」、印度重新提倡「小米年」,都是很好的例子。


總而言之,守護糧食安全,不只是要問「我們吃什麼作物」,更要問「我們吃的是哪一個品系」。

因為在那一顆顆看似普通的種子裡,藏著我們應對氣候變遷與未來挑戰的關鍵基因。


參考文獻:

Lara, J., Couchman, R., Jones, H., & Steele, K. (2025). The current state of peas in the United Kingdom: Diversity, heritage and food systems. Plants, People, Planet. Advance online publication. https://doi.org/10.1002/ppp3.10752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老葉報報
286會員
959內容數
主要介紹關於植物的新資訊,但是也會介紹一些其他的。 版主在大學教植物生理學,也教過生物化學。 如有推薦書籍需求,請e-mail:susanyeh816@gmail.com
老葉報報的其他內容
2025/08/20
我們常聽到有人說:「佛教進入末法時代了!」意思是雖然寺廟還在、儀式還在,但真正用心修行的人越來越少。 有趣的是,最近的一個科學研究也發現,宗教在全球不同文化裡,確實會隨時間衰退——而且,不只是佛教。
Thumbnail
2025/08/20
我們常聽到有人說:「佛教進入末法時代了!」意思是雖然寺廟還在、儀式還在,但真正用心修行的人越來越少。 有趣的是,最近的一個科學研究也發現,宗教在全球不同文化裡,確實會隨時間衰退——而且,不只是佛教。
Thumbnail
2025/08/19
巧克力人人愛,但是巧克力的滋味,需要微生物來發酵轉化喔!未發酵的可可豆會苦澀,良好的發酵則能產生花香、木質香、焦糖香。不過,可可豆發酵的微生物主要來自環境而非人工接種,因此不同地區的發酵結果也不同,造成有所謂的「精品可可」與「大宗可可」。 最近的研究,破解了這個秘密!
Thumbnail
2025/08/19
巧克力人人愛,但是巧克力的滋味,需要微生物來發酵轉化喔!未發酵的可可豆會苦澀,良好的發酵則能產生花香、木質香、焦糖香。不過,可可豆發酵的微生物主要來自環境而非人工接種,因此不同地區的發酵結果也不同,造成有所謂的「精品可可」與「大宗可可」。 最近的研究,破解了這個秘密!
Thumbnail
2025/08/18
我們習慣認為,動物的性別一出生就固定了:雄性就是雄性,雌性就是雌性。不過,透過許多研究已知,兩棲類、爬蟲類、魚類的性別並不是那麼「固定」。 不過,最近研究鳥類發現:其實鳥類也會性別反轉喔!
Thumbnail
2025/08/18
我們習慣認為,動物的性別一出生就固定了:雄性就是雄性,雌性就是雌性。不過,透過許多研究已知,兩棲類、爬蟲類、魚類的性別並不是那麼「固定」。 不過,最近研究鳥類發現:其實鳥類也會性別反轉喔!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蝦皮分潤計畫讓我在分享旅遊文章時,也能透過推薦好物累積被動收入,貼補旅行基金。這篇文章,除了介紹計畫的操作亮點與心得,也分享我最常應用的案例:「旅行必備小物 TOP5」,包含行李鎖、免洗內衣褲、分裝瓶、折疊衣架與真空壓縮袋,幫助出國打包更輕鬆。想同時記錄旅行、分享好物又創造額外收入的你,千萬別錯過!
Thumbnail
蝦皮分潤計畫讓我在分享旅遊文章時,也能透過推薦好物累積被動收入,貼補旅行基金。這篇文章,除了介紹計畫的操作亮點與心得,也分享我最常應用的案例:「旅行必備小物 TOP5」,包含行李鎖、免洗內衣褲、分裝瓶、折疊衣架與真空壓縮袋,幫助出國打包更輕鬆。想同時記錄旅行、分享好物又創造額外收入的你,千萬別錯過!
Thumbnail
想增加被動收入?加入蝦皮分潤計畫是輕鬆上手的好方法!本文提供完整教學,包含申請流程、賺取分潤技巧,以及實際使用心得分享,助你輕鬆獲得額外收入。
Thumbnail
想增加被動收入?加入蝦皮分潤計畫是輕鬆上手的好方法!本文提供完整教學,包含申請流程、賺取分潤技巧,以及實際使用心得分享,助你輕鬆獲得額外收入。
Thumbnail
享用一頓極為滿足的午餐後,我們又有活力繼續上工。下午氣溫升高,不利操作奶油含量高的派皮,是時候轉戰戶外,我們要收割新鮮的大黃來製作派餡。 帶上鐮刀和布袋,我跟著妮奇走進屋前一片田裡,眼前的植物看起來像是大一倍的西洋芹,莖稈是豔麗的桃紅色。 妮奇說,大黃的葉子有些微的毒性,通常不拿來食用,
Thumbnail
享用一頓極為滿足的午餐後,我們又有活力繼續上工。下午氣溫升高,不利操作奶油含量高的派皮,是時候轉戰戶外,我們要收割新鮮的大黃來製作派餡。 帶上鐮刀和布袋,我跟著妮奇走進屋前一片田裡,眼前的植物看起來像是大一倍的西洋芹,莖稈是豔麗的桃紅色。 妮奇說,大黃的葉子有些微的毒性,通常不拿來食用,
Thumbnail
發源於黃河流域的人類,最早可能是以小米當作主食的。有許多考古證據都指出小米在黃河流域是很重要的作物。雖然後來被小麥與水稻取代,但是小米到現在還是當地人的主食之一。 也因此,在古老的農書中,當然也會記載小米的種植。《齊民要術》將小米稱為「穀」,並且說「穀田必須歲易」。 最近的研究,確認了書中的觀察!
Thumbnail
發源於黃河流域的人類,最早可能是以小米當作主食的。有許多考古證據都指出小米在黃河流域是很重要的作物。雖然後來被小麥與水稻取代,但是小米到現在還是當地人的主食之一。 也因此,在古老的農書中,當然也會記載小米的種植。《齊民要術》將小米稱為「穀」,並且說「穀田必須歲易」。 最近的研究,確認了書中的觀察!
Thumbnail
今天我們繼續從古代香料交易的路徑和現代地圖來探索世界上主要的香料, 進一步創造出屬於自己餐桌上獨特的味道, 這一集主要介紹大不列顮, 大英帝國傳下來的飲食文化之一, 就是來自南亞的香料口味, 現在常整合成為各種萬用的咖哩粉, 呈現使用於國菜上,   Annie Gray在 The greed
Thumbnail
今天我們繼續從古代香料交易的路徑和現代地圖來探索世界上主要的香料, 進一步創造出屬於自己餐桌上獨特的味道, 這一集主要介紹大不列顮, 大英帝國傳下來的飲食文化之一, 就是來自南亞的香料口味, 現在常整合成為各種萬用的咖哩粉, 呈現使用於國菜上,   Annie Gray在 The greed
Thumbnail
你可以學到: 1. 什麼是新興食品原料? 2. 新興食品原料可能造成哪些影響? 3. 怎麼確認我的食品原料可合法使用?
Thumbnail
你可以學到: 1. 什麼是新興食品原料? 2. 新興食品原料可能造成哪些影響? 3. 怎麼確認我的食品原料可合法使用?
Thumbnail
  指定食材:馬鈴薯   馬鈴薯可是減肥神器,原型澱粉,吃得飽,富有維他命C,增加免疫力,帶皮吃更健康。   這些看似蔬菜的東西,南瓜、地瓜、山藥、玉米、燕麥、栗子……等,都屬於原型澱粉喔!   再科普一個小知識,玉米筍是屬於蔬菜類,長大成玉米,就變……   阿,偏
Thumbnail
  指定食材:馬鈴薯   馬鈴薯可是減肥神器,原型澱粉,吃得飽,富有維他命C,增加免疫力,帶皮吃更健康。   這些看似蔬菜的東西,南瓜、地瓜、山藥、玉米、燕麥、栗子……等,都屬於原型澱粉喔!   再科普一個小知識,玉米筍是屬於蔬菜類,長大成玉米,就變……   阿,偏
Thumbnail
吃米吃了將近50年,今天第一次認真看它!   這帶殼的稻米來自學校李鎮宇老師的研究室 去除外殼的模樣--它們就是糙米 (右邊的泡過水所以果皮較不明顯) 這外殼包括了兩部分: 左邊的為 lemma, 右邊的為palea 同樣的英文字不同的翻譯(不知道哪一個對?!)  (1) 內穎(Pa
Thumbnail
吃米吃了將近50年,今天第一次認真看它!   這帶殼的稻米來自學校李鎮宇老師的研究室 去除外殼的模樣--它們就是糙米 (右邊的泡過水所以果皮較不明顯) 這外殼包括了兩部分: 左邊的為 lemma, 右邊的為palea 同樣的英文字不同的翻譯(不知道哪一個對?!)  (1) 內穎(Pa
Thumbnail
玉米,在我們家似乎和其他的青菜有著不同的特殊地位。青菜負責提供營養、維持日常所需,而玉米則是用甜甜的香氣、QQ的口感擄獲大家的味蕾,為生活增添幸福的感覺。不僅可以當主食也可以當點心,最適合下午放學回到家肚子咕嚕咕嚕叫的小朋友。因此每年春夏之際,一聲「阿媽種玉米給你吃!」或許就是我家阿媽疼孫的方式吧。
Thumbnail
玉米,在我們家似乎和其他的青菜有著不同的特殊地位。青菜負責提供營養、維持日常所需,而玉米則是用甜甜的香氣、QQ的口感擄獲大家的味蕾,為生活增添幸福的感覺。不僅可以當主食也可以當點心,最適合下午放學回到家肚子咕嚕咕嚕叫的小朋友。因此每年春夏之際,一聲「阿媽種玉米給你吃!」或許就是我家阿媽疼孫的方式吧。
Thumbnail
全穀類因為保留了更多穀物的外皮、麥麩、膳食纖維,是更接近原始食物的樣貌,營養價值也高了許多,例如:大麥、小麥、燕麥、糙米,都是優質的穀類來源。 不過會出現無穀的設計,主要是因為有些毛孩會有過敏狀況...
Thumbnail
全穀類因為保留了更多穀物的外皮、麥麩、膳食纖維,是更接近原始食物的樣貌,營養價值也高了許多,例如:大麥、小麥、燕麥、糙米,都是優質的穀類來源。 不過會出現無穀的設計,主要是因為有些毛孩會有過敏狀況...
Thumbnail
您喜歡吃蔬菜嗎?還是您是純粹的肉食主義者呢?在英語之中,也有一些有趣的片語是和蔬菜相關的。現在,我們就來介紹當中幾個日常生活中常用到的片語,同時也請您看看您認識其中的哪幾個呢?就讓我們先從豆子(bean)開始。
Thumbnail
您喜歡吃蔬菜嗎?還是您是純粹的肉食主義者呢?在英語之中,也有一些有趣的片語是和蔬菜相關的。現在,我們就來介紹當中幾個日常生活中常用到的片語,同時也請您看看您認識其中的哪幾個呢?就讓我們先從豆子(bean)開始。
Thumbnail
在寒冷的月份,清湯和燉菜提供了溫暖的滋養。這是一道古老的最愛 - 是那種深厚而味道濃郁,用一些時令食材製作起來又很容易的食譜之一。時令飲食是我熱衷的事情 - 我們應該充分利用當地在應該生長的季節里生產的農產品,而不是使用從世界各地空運過來的食材。這樣,食物在其最有營養和味道的狀態下,而且你還能支持本
Thumbnail
在寒冷的月份,清湯和燉菜提供了溫暖的滋養。這是一道古老的最愛 - 是那種深厚而味道濃郁,用一些時令食材製作起來又很容易的食譜之一。時令飲食是我熱衷的事情 - 我們應該充分利用當地在應該生長的季節里生產的農產品,而不是使用從世界各地空運過來的食材。這樣,食物在其最有營養和味道的狀態下,而且你還能支持本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