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時公開
即時精選

腿後肌離心訓練:告別反覆受傷的惡夢,打造物理治療師的專業金字塔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引言:復健的惡夢,你是否也遇過?

想像一下,你是一位經驗豐富的物理治療師,成功地幫助一位優秀的短跑選手從嚴重的腿後肌拉傷中康復。經過數週的努力,他重返賽場,你以為功德圓滿。然而,短短三週後,他卻帶著同樣的傷勢再次出現在你的診間。

這不是個案,而是運動傷害復健中最令人沮喪的惡夢。根據研究,腿後肌拉傷的再受傷率極高,在選手重返運動後的前三週,其風險甚至高達正常人的20倍。這背後的原因,往往指向一個被忽略的關鍵:離心收縮力量的不足

拉傷後的腿後肌,其發揮最大力量的最佳長度會變短。這意味著當肌肉被拉長時,它所能產生的力量會大幅下降,進而增加再次拉傷的風險。這也就是為什麼許多選手在高速衝刺、急停或跳躍時,特別容易再次受傷。

然而,這同時也是物理治療師建立專業品牌、與同行拉開差距的黃金機會。透過一套有系統、有科學依據的離心訓練,你不僅能幫助患者從根本解決問題,更能讓他們從此告別再受傷的惡性循環,成為你最忠實的口碑客戶。

本文將深入探討腿後肌離心訓練的原理,並提供三個具體、可執行的指令,幫助你將理論轉化為臨床實踐,真正成為一位能根治問題的專業人士。


核心概念:離心訓練的科學原理

在進入具體訓練指令前,我們必須先理解離心訓練為何如此重要。

肌肉收縮有三種形式:

  • 向心收縮 (Concentric Contraction): 肌肉縮短,產生力量,例如舉起重物。
  • 等長收縮 (Isometric Contraction): 肌肉長度不變,產生力量,例如推牆。
  • 離心收縮 (Eccentric Contraction): 肌肉被拉長,但仍在產生力量,以抵抗外力,例如緩慢放下重物。
raw-image

在高速運動中,如短跑或跳躍,腿後肌在終端擺動期(Terminal Swing Phase)承受著巨大的離心負荷。此時,腿後肌必須在被快速拉長的同時,有效地發力來減速小腿,防止膝關節過度伸展。如果腿後肌在這個階段的離心力量不足,就如同汽車的煞車失靈,很容易導致肌肉纖維撕裂。

離心訓練的目的,就是將腿後肌發力的最佳長度「恢復」到較長的肌肉長度。透過有計畫、受控的離心收縮,我們可以:

  1. 增加肌腱與肌肉的剛性: 提高肌肉對快速拉伸的抵抗能力。
  2. 增強肌肉纖維的募集: 訓練更多肌纖維在離心狀態下參與工作。
  3. 改善神經肌肉控制: 讓大腦與肌肉之間的溝通更有效率,在關鍵時刻能迅速反應。
raw-image


指令式訓練:三個高效離心訓練,從入門到進階

以下三個訓練指令,由易到難,旨在逐步強化腿後肌的離心力量,幫助患者安全地重返高強度運動。

指令一:單腳硬舉(Single-leg deadlift)

raw-image

這是腿後肌離心訓練的入門款,也是一個功能性極強的訓練。它模仿了跑步時髖關節屈曲的動作,是建立基礎離心控制力的絕佳選擇。

操作步驟:

  1. 起始位置: 單腳站立於患側腿,另一隻腳稍微抬離地面。保持背部挺直,核心收緊,避免骨盆歪斜。
  2. 動作執行: 以髖關節為主要支點,慢慢將軀幹前傾,同時向後伸展另一隻腳。想像你的軀幹和後伸的腿形成一條直線。
  3. 感受與控制: 在前傾的過程中,你會感覺到患側腿的腿後肌有明顯的拉伸感。重點在於受控地下放,而非快速跌落。
  4. 返回: 當你達到個人最大伸展範圍後,以腿後肌的力量,有控制地將身體拉回起始位置。
  5. 常見錯誤: 許多人會彎曲膝蓋太多,或在下放時骨盆向側面旋轉。請務必強調「骨盆水平」和「以髖為軸心」的動作要點。

訓練量: 每次訓練可安排 3-4 組,每組 8-12 次,中間休息 60-90 秒。

指令二:仰臥屈膝步行(Supine bent knee walk out)

raw-image

這項訓練更專注於膝關節伸直時的離心控制。它在一個相對安全的仰臥姿勢下,模擬腿後肌在終端伸展時的發力。

操作步驟:

  1. 起始位置: 仰臥,雙腳踩在地面,抬起臀部,使身體從肩膀到膝蓋呈一直線(標準橋式)。
  2. 動作執行: 維持臀部高度,用腳跟在地面上緩慢地「步行」,讓雙腳遠離身體。
  3. 感受與控制: 隨著雙腳的遠離,腿後肌的離心負荷會逐漸增加。當你感覺臀部即將下墜或無法控制時,就是動作的終點。
  4. 返回: 停止動作,然後再回到起始的橋式位置。
  5. 核心要點: 整個過程的精髓在於緩慢伸直膝蓋時的離心控制。速度越慢,訓練效果越好。

訓練量: 每次訓練可安排 3-4 組,每組 8-10 次,中間休息 60-90 秒。

指令三:單腳椅橋式(Single-limb chair-bridge)

raw-image

這是進階版的離心訓練,需要較好的肌力基礎。它將全部的負荷集中在單側腿後肌上,是重建高強度離心力量的關鍵。

操作步驟:

  1. 起始位置: 仰臥在地面,一隻腳踩在椅子或穩定的平面上,另一隻腳抬起。
  2. 動作執行: 抬起臀部,使身體從肩膀到膝蓋呈一直線。
  3. 感受與控制: 在這個單腳橋式姿勢下,以腿後肌的力量,非常緩慢地將臀部下放回地面。
  4. 核心要點: 整個動作的重點在於下放時的離心控制。你可以根據選手的力量,調整下放的速度來增加難度。

訓練量: 每次訓練可安排 3-4 組,每組 6-8 次,中間休息 60-90 秒。


總結與行動呼籲

腿後肌離心訓練並非單純的復健動作,它是一套科學、有邏輯的再受傷預防策略。作為物理治療師,我們不僅要處理眼前的疼痛,更要從根本上重建肌肉的功能,讓患者能夠安全、自信地重返運動。當你的患者不再為同樣的傷勢而回頭,你的專業價值也將自然而然地被市場認可。

這些訓練指令,只是冰山一角。更完整的「評估-治療-再受傷預防」腳本,需要更深入的臨床思維與決策地圖。

這正是《臨床思考力:運動傷害 - 物理治療全系列》的核心價值。本書將帶你走進 26 個真實案例,全面解構診斷背後的臨床思維,手把手建立一套從觀察→判斷→介入→回場的完整邏輯鏈,讓你從此不再只處理症狀,更能根治問題,成為一名能獨立思考的專業人士。

特別優惠: 這套原價超過 NT$ 5,000 的電子書,現在限時優惠只要 NT$ 1,879! 👉 點此立即購買:《臨床思考力:運動傷害 - 物理治療全系列》
https://portaly.cc/hyzphysio/product/qsMfvtCks2GVHcdkQeTt

老實說這本書真的寫到我自己都得手指筋膜炎了,不過臨床思考力是真的,讓你變強也是真的 💪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貓船長的文獻導航站
30會員
119內容數
🌊 文獻導航站,掌握運動醫學與心理學的知識寶藏! 我是三矯貓物理治療師 洪仰澤 在這裡,我專注於分享最新運動醫學與復健科學的研究成果,將複雜的學術文獻轉化為通俗易懂的知識內容,幫助你掌握運動康復與提升表現的科學基礎。同時也會不定期分享心理學相關見解,助你調整心態,實現身心平衡。
2025/08/15
你是一名棒球愛好者嗎?當你看到投手在場上飆出火球,是不是也曾驚嘆於他們那看似堅不可摧的手臂?在棒球界,流傳著一個神話:只要天賦夠好,手臂夠強壯,就能投出令人驚豔的球速,並在高強度比賽中毫髮無傷。 然而,這個迷思,正在被現代運動醫學與物理治療師們逐步打破。
Thumbnail
2025/08/15
你是一名棒球愛好者嗎?當你看到投手在場上飆出火球,是不是也曾驚嘆於他們那看似堅不可摧的手臂?在棒球界,流傳著一個神話:只要天賦夠好,手臂夠強壯,就能投出令人驚豔的球速,並在高強度比賽中毫髮無傷。 然而,這個迷思,正在被現代運動醫學與物理治療師們逐步打破。
Thumbnail
2025/08/12
你是一名運動員嗎?特別是足球、曲棍球、籃球等需要頻繁變向、衝刺的運動愛好者?如果你曾經歷腹股溝區域的長期疼痛,你可能聽過一個俗稱:「運動型疝氣」。 許多人會直覺地將這種疼痛歸咎於腸道突出,認為是與腹股溝疝氣相關。然而,這是一個在運動醫學界,長久以來被誤解的俗稱。
Thumbnail
2025/08/12
你是一名運動員嗎?特別是足球、曲棍球、籃球等需要頻繁變向、衝刺的運動愛好者?如果你曾經歷腹股溝區域的長期疼痛,你可能聽過一個俗稱:「運動型疝氣」。 許多人會直覺地將這種疼痛歸咎於腸道突出,認為是與腹股溝疝氣相關。然而,這是一個在運動醫學界,長久以來被誤解的俗稱。
Thumbnail
2025/08/08
你是否曾在激烈的球場上,因為一次碰撞,大腿感到一陣劇痛,然後摸到一個又紅又腫的「大包」?你的直覺反應,可能就是找個地方坐下,趕緊冰敷,然後把腿伸得直直的,希望能讓它快點消腫。 然而,這個看似合理的處理方式,在運動醫學中,卻可能是一個致命的錯誤。
Thumbnail
2025/08/08
你是否曾在激烈的球場上,因為一次碰撞,大腿感到一陣劇痛,然後摸到一個又紅又腫的「大包」?你的直覺反應,可能就是找個地方坐下,趕緊冰敷,然後把腿伸得直直的,希望能讓它快點消腫。 然而,這個看似合理的處理方式,在運動醫學中,卻可能是一個致命的錯誤。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在日常生活中,無論是久坐辦公室還是進行高強度的體能訓練,我們常常會感到肌肉痠痛。這種不適感可能會影響我們的工作效率和生活品質,嚴重的話還會影響身體健康。為了有效緩解肌肉痠痛,建議找尋專業的運動按摩師,由他們提供針對性的治療和建議,幫助您恢復肌肉的健康和活力。本文會提到不同部位的肌肉痠痛狀況,也讓
Thumbnail
在日常生活中,無論是久坐辦公室還是進行高強度的體能訓練,我們常常會感到肌肉痠痛。這種不適感可能會影響我們的工作效率和生活品質,嚴重的話還會影響身體健康。為了有效緩解肌肉痠痛,建議找尋專業的運動按摩師,由他們提供針對性的治療和建議,幫助您恢復肌肉的健康和活力。本文會提到不同部位的肌肉痠痛狀況,也讓
Thumbnail
如果一件事情要每天做、經常做,那就需要把它變得簡單容易。 阻力小了,自然就好進行下去。 所以我需要看清楚自己的阻力是什麼。
Thumbnail
如果一件事情要每天做、經常做,那就需要把它變得簡單容易。 阻力小了,自然就好進行下去。 所以我需要看清楚自己的阻力是什麼。
Thumbnail
脖子前傾、駝背、長短腳有救嗎?好在意體態怎麼辦?哪些情況需要物理治療?除了受傷後復健、中風的功能重建。還有減輕痠痛或疼痛、預防疾病、提升生活品質,也減少年紀漸長後身體問題重重。
Thumbnail
脖子前傾、駝背、長短腳有救嗎?好在意體態怎麼辦?哪些情況需要物理治療?除了受傷後復健、中風的功能重建。還有減輕痠痛或疼痛、預防疾病、提升生活品質,也減少年紀漸長後身體問題重重。
Thumbnail
本文討論了運動選手受傷後的心理、壓力和情緒轉變。從選手日常生活、同儕壓力、教練壓力、自身壓力、選手性格以及悲傷五階段等方面進行深入探討。此外,作者也提到防護員需要除了照顧選手的傷後恢復進度外,也要關心選手的心理復原狀況。
Thumbnail
本文討論了運動選手受傷後的心理、壓力和情緒轉變。從選手日常生活、同儕壓力、教練壓力、自身壓力、選手性格以及悲傷五階段等方面進行深入探討。此外,作者也提到防護員需要除了照顧選手的傷後恢復進度外,也要關心選手的心理復原狀況。
Thumbnail
在親友與網路上病友的支持中逐漸康復,帶著滿滿的感謝與祝福回到球場。
Thumbnail
在親友與網路上病友的支持中逐漸康復,帶著滿滿的感謝與祝福回到球場。
Thumbnail
在現代生活中,運動按摩已成為現代人舒緩疲勞的常見選擇。不只專業運動員,就連日常生活中有姿勢不良或肌肉緊繃問題的人,都能從運動按摩中獲益良多。本文將深入探討運動按摩,從如何有效釋放肌肉緊繃、促進血液循環,到提升運動表現和身體靈活度,讓讀者了解運動按摩帶來的好處。
Thumbnail
在現代生活中,運動按摩已成為現代人舒緩疲勞的常見選擇。不只專業運動員,就連日常生活中有姿勢不良或肌肉緊繃問題的人,都能從運動按摩中獲益良多。本文將深入探討運動按摩,從如何有效釋放肌肉緊繃、促進血液循環,到提升運動表現和身體靈活度,讓讀者了解運動按摩帶來的好處。
Thumbnail
自兩年前以來都有肌力功能訓練的習慣, 主要緣由是不做事的肌肉讓其他肌肉做太多事情, 代償到受傷, 所以藉由專家的領導幫助我找回該做事的肌肉, 喚醒他給我起來做事! 初期訓練一年左右, 大致的身體狀況改變, 就是左肩訓練三週後疼痛就消失了! 然後每次訓練後的痠痛值會延伸1~2天, 剛練完當天跟隔天都
Thumbnail
自兩年前以來都有肌力功能訓練的習慣, 主要緣由是不做事的肌肉讓其他肌肉做太多事情, 代償到受傷, 所以藉由專家的領導幫助我找回該做事的肌肉, 喚醒他給我起來做事! 初期訓練一年左右, 大致的身體狀況改變, 就是左肩訓練三週後疼痛就消失了! 然後每次訓練後的痠痛值會延伸1~2天, 剛練完當天跟隔天都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