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復健的惡夢,你是否也遇過?
想像一下,你是一位經驗豐富的物理治療師,成功地幫助一位優秀的短跑選手從嚴重的腿後肌拉傷中康復。經過數週的努力,他重返賽場,你以為功德圓滿。然而,短短三週後,他卻帶著同樣的傷勢再次出現在你的診間。
這不是個案,而是運動傷害復健中最令人沮喪的惡夢。根據研究,腿後肌拉傷的再受傷率極高,在選手重返運動後的前三週,其風險甚至高達正常人的20倍。這背後的原因,往往指向一個被忽略的關鍵:離心收縮力量的不足。
拉傷後的腿後肌,其發揮最大力量的最佳長度會變短。這意味著當肌肉被拉長時,它所能產生的力量會大幅下降,進而增加再次拉傷的風險。這也就是為什麼許多選手在高速衝刺、急停或跳躍時,特別容易再次受傷。
然而,這同時也是物理治療師建立專業品牌、與同行拉開差距的黃金機會。透過一套有系統、有科學依據的離心訓練,你不僅能幫助患者從根本解決問題,更能讓他們從此告別再受傷的惡性循環,成為你最忠實的口碑客戶。
本文將深入探討腿後肌離心訓練的原理,並提供三個具體、可執行的指令,幫助你將理論轉化為臨床實踐,真正成為一位能根治問題的專業人士。
核心概念:離心訓練的科學原理
在進入具體訓練指令前,我們必須先理解離心訓練為何如此重要。
肌肉收縮有三種形式:
- 向心收縮 (Concentric Contraction): 肌肉縮短,產生力量,例如舉起重物。
- 等長收縮 (Isometric Contraction): 肌肉長度不變,產生力量,例如推牆。
- 離心收縮 (Eccentric Contraction): 肌肉被拉長,但仍在產生力量,以抵抗外力,例如緩慢放下重物。

在高速運動中,如短跑或跳躍,腿後肌在終端擺動期(Terminal Swing Phase)承受著巨大的離心負荷。此時,腿後肌必須在被快速拉長的同時,有效地發力來減速小腿,防止膝關節過度伸展。如果腿後肌在這個階段的離心力量不足,就如同汽車的煞車失靈,很容易導致肌肉纖維撕裂。
離心訓練的目的,就是將腿後肌發力的最佳長度「恢復」到較長的肌肉長度。透過有計畫、受控的離心收縮,我們可以:
- 增加肌腱與肌肉的剛性: 提高肌肉對快速拉伸的抵抗能力。
- 增強肌肉纖維的募集: 訓練更多肌纖維在離心狀態下參與工作。
- 改善神經肌肉控制: 讓大腦與肌肉之間的溝通更有效率,在關鍵時刻能迅速反應。

指令式訓練:三個高效離心訓練,從入門到進階
以下三個訓練指令,由易到難,旨在逐步強化腿後肌的離心力量,幫助患者安全地重返高強度運動。
指令一:單腳硬舉(Single-leg deadlift)

這是腿後肌離心訓練的入門款,也是一個功能性極強的訓練。它模仿了跑步時髖關節屈曲的動作,是建立基礎離心控制力的絕佳選擇。
操作步驟:
- 起始位置: 單腳站立於患側腿,另一隻腳稍微抬離地面。保持背部挺直,核心收緊,避免骨盆歪斜。
- 動作執行: 以髖關節為主要支點,慢慢將軀幹前傾,同時向後伸展另一隻腳。想像你的軀幹和後伸的腿形成一條直線。
- 感受與控制: 在前傾的過程中,你會感覺到患側腿的腿後肌有明顯的拉伸感。重點在於受控地下放,而非快速跌落。
- 返回: 當你達到個人最大伸展範圍後,以腿後肌的力量,有控制地將身體拉回起始位置。
- 常見錯誤: 許多人會彎曲膝蓋太多,或在下放時骨盆向側面旋轉。請務必強調「骨盆水平」和「以髖為軸心」的動作要點。
訓練量: 每次訓練可安排 3-4 組,每組 8-12 次,中間休息 60-90 秒。
指令二:仰臥屈膝步行(Supine bent knee walk out)

這項訓練更專注於膝關節伸直時的離心控制。它在一個相對安全的仰臥姿勢下,模擬腿後肌在終端伸展時的發力。
操作步驟:
- 起始位置: 仰臥,雙腳踩在地面,抬起臀部,使身體從肩膀到膝蓋呈一直線(標準橋式)。
- 動作執行: 維持臀部高度,用腳跟在地面上緩慢地「步行」,讓雙腳遠離身體。
- 感受與控制: 隨著雙腳的遠離,腿後肌的離心負荷會逐漸增加。當你感覺臀部即將下墜或無法控制時,就是動作的終點。
- 返回: 停止動作,然後再回到起始的橋式位置。
- 核心要點: 整個過程的精髓在於緩慢伸直膝蓋時的離心控制。速度越慢,訓練效果越好。
訓練量: 每次訓練可安排 3-4 組,每組 8-10 次,中間休息 60-90 秒。
指令三:單腳椅橋式(Single-limb chair-bridge)

這是進階版的離心訓練,需要較好的肌力基礎。它將全部的負荷集中在單側腿後肌上,是重建高強度離心力量的關鍵。
操作步驟:
- 起始位置: 仰臥在地面,一隻腳踩在椅子或穩定的平面上,另一隻腳抬起。
- 動作執行: 抬起臀部,使身體從肩膀到膝蓋呈一直線。
- 感受與控制: 在這個單腳橋式姿勢下,以腿後肌的力量,非常緩慢地將臀部下放回地面。
- 核心要點: 整個動作的重點在於下放時的離心控制。你可以根據選手的力量,調整下放的速度來增加難度。
訓練量: 每次訓練可安排 3-4 組,每組 6-8 次,中間休息 60-90 秒。
總結與行動呼籲
腿後肌離心訓練並非單純的復健動作,它是一套科學、有邏輯的再受傷預防策略。作為物理治療師,我們不僅要處理眼前的疼痛,更要從根本上重建肌肉的功能,讓患者能夠安全、自信地重返運動。當你的患者不再為同樣的傷勢而回頭,你的專業價值也將自然而然地被市場認可。
這些訓練指令,只是冰山一角。更完整的「評估-治療-再受傷預防」腳本,需要更深入的臨床思維與決策地圖。
這正是《臨床思考力:運動傷害 - 物理治療全系列》的核心價值。本書將帶你走進 26 個真實案例,全面解構診斷背後的臨床思維,手把手建立一套從觀察→判斷→介入→回場的完整邏輯鏈,讓你從此不再只處理症狀,更能根治問題,成為一名能獨立思考的專業人士。
特別優惠: 這套原價超過 NT$ 5,000 的電子書,現在限時優惠只要 NT$ 1,879! 👉 點此立即購買:《臨床思考力:運動傷害 - 物理治療全系列》
https://portaly.cc/hyzphysio/product/qsMfvtCks2GVHcdkQeTt
老實說這本書真的寫到我自己都得手指筋膜炎了,不過臨床思考力是真的,讓你變強也是真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