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不是不懂悲傷,
她只是更相信,笑聲和眼淚可以一起生活。
==媽媽是一個很容易流眼淚的人,
也是一個很容易大笑的人。
她看電視劇會哭,看新聞會哭,有時只是鄰居說起誰家孩子考上大學,她也能紅了眼眶;但下一秒,看到電視上藝人講冷笑話,她又會笑到彎著腰打嗝。
她的情緒從來不藏。喜歡就笑,不捨就哭,沒有壓抑,也沒有算計。
我有一陣子以為自己也是因為這樣才這麼敏感的。
但後來我知道,那不是遺傳,是她陪著我一起過來的方式。
我出生的時候,身體上就帶著傷。
化學燙傷,住院好幾年,手術超過三十次。媽媽幾乎沒睡過一個完整的夜晚,把我從一場一場麻醉裡拉回來。
醫生說,我可能會聽不清楚一些聲音。媽媽點點頭,沒有問太多。她只是開始用更大的聲音說話,確保我能聽見。她的聲音從來不刺耳,即使高八度的嗓音常常被我們笑說像唱歌一樣,她就是這樣的人,連講話都像在唱生活。
我從沒聽她抱怨過我的病,也沒聽她說過「別人家的孩子」。
我只是知道,她每天早上都在廚房煮稀飯,邊哼著歌,邊叫我:「蘊啊~起來了喔~今天早上媽媽煮了蛋花湯~」
如果我賴床,她也不會罵我,只是拉開窗簾,讓陽光自己進來。
她從來不說「妳要堅強」,也不會說「哭什麼哭」。有一次我因為學校的事難過了一整天,回家什麼話也沒說,她只是坐在沙發上,看著我,輕輕拍拍身邊的位置。我坐下去,她就抱著我,說:「哭也沒關係,媽媽陪妳一起。」
她不太會說那些好聽的話,也不懂怎麼處理情緒,但她總是在我身邊。
她陪我哭過身體的疼,也陪我笑過那些說不出口的委屈。哭完,她就去廚房,煮湯;笑完,她就哼著歌拖地板。她總相信:「日子過了,就好了。」
我也曾經埋怨過她的簡單,覺得她太容易滿足、太容易笑、太容易相信「沒事」。但後來我知道,那是因為她的愛,從來不是用解釋的,而是用每天活出來的。
我還記得,有一次她坐在陽台折衣服,忽然說:「妳知道嗎?妳出生那天,我整個人都傻掉了,我還以為我做錯什麼,才讓妳變成這樣……」
我一愣,看著她。她沒有掉眼淚,只是笑了笑,接著說:「可是我後來想啊!老天爺是挑我們這種比較能忍痛的家庭來生妳。這樣妳才不會太辛苦。」
那一刻,我什麼都沒說,眼淚卻掉了下來。
媽媽不是那種會教人怎麼過日子的母親。她不會規劃人生,也不會說出很多安慰的話。但她會煮飯、會唱歌、會在你發脾氣的時候,坐在你床邊不離開。
我後來才知道,有些媽媽是用管教在愛孩子,而我的媽媽,是用笑聲和眼淚撐起整個家的屋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