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翼漢,方智,2024
這本書不是一般認知的筆記書,作者金翼漢沒有要教你怎麼作筆記,那這本書還值得看嗎?
如果你是想要獲得直接知道怎麼作筆記的人,需要一個模板與操作辦法的人,可以直接忽略這本書,因為你會覺得作者啥也沒說。但如果你是想要與「筆記」、「記錄」產生連結的人,這本書有不少亮點,值得一看。
產生連結就是與自己發生關係,進而內化的過程,也就是資訊會轉變成知識,甚至是智慧。
因此我們必須先知道為何不舒服地翻翻書就好,還要勤做筆記?
金翼漢給了兩個理由:
第一:筆記(記錄)讓我們思考人生的重心,我們不會空虛。
第二:筆記(記錄)幫助我們找尋真實的慾望,可以做自己,就會得到自由。
這兩個原因都是基於一個大前提,你必須有所「本」,一個可以回看的紀錄。
誰不想要過得充實又自由呢?就牽起筆記(記錄)的手吧,繼續了解金翼漢怎麼說,才能把這個連結弄得更扎實、更緊密。
記錄的心法公式
金翼漢在書中至少花了兩大章節說明,為驗證自己真的有學到心法,我壓縮產出這套公式:
S摘要=找關鍵字=重新創作=專注
C分類=限縮選擇=清晰
L回看=筆記重生
(以上要repeat)
記錄=S+C+L = 內化 = 知識 (多次repeat=智慧)
用金翼漢的話就是:記錄!記錄!再記錄!
筆記(記錄)時常見的誤區
- 一定要讀完一整本書
- 我可能誤讀這本書
想要破解上面的盲點,就是改變我們面對筆記(記錄)的心態
沒有誤讀,只有感興趣與共鳴
「記錄是為了將過去的想法帶到當下」
雖然說金翼漢並沒有想要手把手、扶著你學畫開這台筆記(記錄)之車,但他作為韓國第一位紀錄學家,他自己親身的經驗談就很能學起來,依樣畫葫蘆執行,我挑選兩個不太難的摘要如下:
1.早上寫夢想,晚上寫過往
顧名思義:早上要計劃一天,晚上要回顧一天做了什麼,在計畫時要謹記人生核心(夢想),也要把握一天核心(日常)。
2.記錄就是簡單寫出重點
就是字面的意思。但簡單這件事其實往往很難,在筆記的過程中會發現自己廢話很多。
最後挑選兩個比較難心法作為給自己的挑戰:
- 工作時不要忙著記錄下對方要你做什麼,而是要思考說話者的本意。
有時忙著K掉任務,沒有靜下來思考到底老闆要你幹嘛,往往白忙一場。
2.一個月一本日誌
這是金翼漢提出最明確的細節,他早上起床會在日誌左頁寫當天要做的事,右頁寫幾點到幾點做了什麼(看書、見面等)。結束一天,他會寫下自己對今日的評分、決定與稱讚。另外這本「萬用日誌」也會記錄學習內容、摘要重點約莫5-6頁,一天約7-8頁。
再一次連結
資訊爆炸的時代,人腦已經超荷,人人都想要外掛一顆第二大腦(甚至更多),應用而生出evernote、notion,以及各類卡片盒筆記軟體。每個軟體都有自己的邏輯,需要學習,學習曲線不一,也各有專擅。但是回到做筆記的初心,你是為了什麼呢?韓國紀錄學家金翼漢的《巨人的筆記》不是乾貨滿滿的工具書,但是他很真誠說出做筆記不是為了記住,而是為了不空虛與自由。
坂本龍一在《坂本圖書》說過,「被記憶的總是已失去的,正在失去的。」好在,我們可以透過做筆記與記憶產生連結,讓過去重生;做筆記產生的專注力,讓我們能「活在當下」,不害怕失去,充實而自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