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內容
家庭
23/10/30 - 家人離世
夢紀錄&解析
可能是對諮商師或之前男老師的印象與反應
從山頂往下走的途中,我遇見一位算命先生,他身旁圍滿了人,看起來十分忙碌。我跑上前問他:「您覺得我怎麼樣?」他僅淡淡回了句:「固執。」聽完後,心中並沒有太多感觸,也沒有任何情緒波動,只是繼續往山下走去。
解析:
這個夢讓我想起現實中與諮商師的互動。她的直覺很好,卻常常只給出過於簡略的解釋,讓我很多的感受與疑問無法真正被看見、梳理與釐清。我覺得她對待我的方式,更像是把我當小孩子,而不是讓我自己去思考、去發現,再給出真實的回應。或許是因為我能去諮商的次數有限,她沒有深入探究我和母親之間的關係,只是希望我直接改變行為。但對於已在這段關係裡掙扎許久的我來說,她僅憑自己的一個例子,就希望我接受並照著去做,顯得過於魯莽,也讓我感覺到不被理解與不被尊重。
還有一種可能是我會想到如果是那個國中男老師看到我這樣的狀況,他可能會覺得我很固執吧...(這是自己在猜測而已)。
24/1/17 - 恐懼的測驗
夢境來到國小的走廊外,所有學生都以犯人蹲的姿勢,雙手放在腦後,接受老師或陌生大人的排查。奇怪的是,他們並沒有真的詢問或檢查,只是走過每一排學生。當一個大人走到我面前時,她停下腳步,將我叫起來,要我跟著她走,而這個人似乎是諮商師。她騎著摩托車載著我,不知要前往何處。途中在等紅燈時,我看見一個鬼朝我跑來。我害怕被他發現自己能看見他,心中緊張不已。我問諮商師是否看見了甚麼,但她回答沒有,甚至完全沒有察覺我的恐懼,因此也沒有給我任何安撫。直到綠燈亮起,我們離開路口,我才終於鬆了一口氣。
解析:
這個情境很像是在反映我現實中的諮商經驗。當諮商師詢問某些問題時,對於當下狀態不好的我而言,很容易因為觸碰到某個敏感點而被恐懼壓垮,變得不知所措。但同時,我也感覺到諮商師對我的反應帶著疑惑,似乎不明白我的困境。因此,我只想先慢慢來,讓自己有時間消化,等準備好再嘗試勇敢地表達出來。
不過,更恐怖的場景還在後面。她帶我進入一棟昏暗的房子,右邊坐著一位國中的男老師,左邊是諮商師,而我被安排坐在中間。前方有一個被塑膠薄膜覆蓋的空間,薄膜後透著微弱的金色光芒。諮商師要我去揭開薄膜,但我非常害怕,覺得裡面有可怕的東西,而且那東西似乎快要自己衝出來。她不斷催促我動手,而另一位則靜靜地觀察著我。恐懼之下,我拼命往後縮,閉上眼唸起「阿彌陀佛」。
解析:
夢裡的座位安排和人物位置,正好呼應了我現實的狀況。我坐在兩人中間,但當恐懼襲來時,我下意識會往諮商師那靠一些,這反映了我在危險或混亂中,會先尋求女性角色的依附與支持。
男老師的位置相對較遠,正如同現實中我們已經沒有聯繫,但他在我心裡仍然留下影響,像是一種內化的人格力量,帶著理性、先觀察再評斷的特質,也和國中時幻象中「周文王」的角色有所呼應。相比之下,諮商師的位置更貼近我,她的推動與催促象徵著現實中她希望我直面問題的態度。只是,在那個時候,她的力量還不足以能真正扶助我,但即便如此,她依舊是我下意識想要靠近、尋求倚靠的對象。
再次睜眼後,我突然意識到:即使不唸經,也沒有任何東西能真正傷害我。當我望向前方,從薄膜後走出來的不是恐怖的怪物,而是一隻小巧、可愛、像龍又像蛇的動物,背後依然閃著微弱的金光。那一刻,我竟忍不住發笑。
解析:
這個片段讓我明白,恐懼往往源自自己腦中過度推演的想像,而非事物本身。過去,因思考不周,我在面對外界刺激或互動時,常會得出負面結論,並困惑於他人行為與想法。當我試圖詢問時,夾雜情緒的表達方式,往往讓對方不願回應,這些壓抑與誤解累積成無形牢籠,困住自己。
當我逐漸看見這一點——長久以來壓抑情緒、以為這樣能保持冷靜,卻反而讓恐懼暗中滋長——夢中的情境給了我清晰的映照。我以為薄膜裡藏著可怕的東西,但真正出現的只是小巧滑稽的生物。這讓我明白,很多恐懼只是幻影,而當我勇敢面對,它們反而顯得笨拙甚至可笑。
幻象紀錄&解析
23/4/25 - 再次想起光,選擇知與行的合一
我和國小的替代役班導站在半山腰的懸崖平台上,望向對面的山。我心裡想著要不要問他:「我能不能飛到那座山頂?」但又覺得這樣太過自不量力,於是改成問:「能不能走到那座山?」
他沒有回話,但我從他的神情中讀到了難以忘懷的答案。他的目光裡充滿信任,好像在告訴我:結果只會是好的。那一瞬間,我真想就這樣沉溶於他的眼神之中,那份堅定與溫暖,就像清晨的陽光灑向花朵般,帶來愛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