諮商筆記─年輕族群心理健康支持方案使用心得

2024/03/05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小一點的時候跟著家人走進廟寺,在神祇面前沒有願望的話,就喃喃念著平安健康快樂,就如我的原生家庭給予我的,他們的願望總單純如此而已。

但成長的路途難免磕碰吧?也或者是我情緒敏感的緣故,又可能是幸運地長成了足夠健康的人,於是比起生理上的平安健康,我漸變得更在乎心理層面的平靜快樂。幸運的也是成長在這樣的年代,無論政府或者民間機構,都更積極推動心理健康議題的開展,看見越來越多運動員關注成績與勝負之外的「自己」;許多大專校院開始跟進心理假;衛福部更從112年開始推出「年輕族群心理健康支持方案」,提供15歲到30歲有諮商需求者,每人3次免費心理諮商。

也是從去年開始,我會試著推薦有需求的朋友去利用這難得的資源,就好比朋友頭痛了好久,我們也會請他務必去求助專業醫療,甚至再三交代要去大醫院檢查、人脈廣闊的更是推薦某某權威給他;我也常以為心理問題不只是「別想太多」就沒事了。

雖然以嚴謹的心態看待這樣的議題,卻不輕易認為這是種「病」,很多時候只是人生路途上或有磕磕絆絆、或有塵土濛濛,於是越走越遲疑,總懷疑是不是在哪裡遺落了什麼,以至於步步都深陷,且再看不見明媚風光。這時候若有個專業力量,引領你回溯、爬梳,並適時提供力量,也未嘗是件壞事!

以下條列式筆記下我走完3次服務的經驗,和被注入力量的思維:

raw-image
  1. 身為一個I人,想到要和陌生人說話就好焦慮,於是下意識超充份準備,我只差沒有備好PPT講述我的問題了(?)但我自己認為這樣滿好的,畢竟過程只有一個小時,夠清楚了解自己想談的議題是什麼,諮商師也能更快速掌握協助你的方向
  2. 雖然自以為對諮商有適足的認識,但潛意識裡還是容易有錯誤的額外期待。例如莫名給自己的定位是去上課(當然這也是後來才覺察到的),得到新知後可以有力量改變他人的想法,好讓自己好受點,但到了第二、三次我才醒悟,「我」去尋求協助,我只需要調整「自己」的思維,讓「自己」好受點。
  3. 先前大致準備了兩類型的困惑,聊到第二次就被諮商師爬梳成同一個歸因,這是我認為最神奇的地方!
  4. 看見傷口就是很重要的一步,因為知道自己的傷在哪,就可以從此處改變自己的想法和策略。很多時候我們急於「好起來」、「走出來」,無視傷口的存在,以至於找不到好好照顧傷的方法。
  5. 除了準備想講的案例,也可以思考3次過後想走到什麼地方?就如前幾點提到,抑鬱太久很容易有錯誤的期待,明知不可能在三個小時內解決幾年來的卡頓,卻還是忍不住覺得,為什麼聊完我還是這樣?但要清楚諮商師只是協助我們釐清「現在」的狀況,更認識自己和那些情緒的來由。


滿建議需要的人可以勇敢試試。不過當然,還是希望大家沒有這樣的需求,與困頓難捱時刻。想要的平靜都能輕易的從心底源源不絕冒出來!


41會員
90內容數
名字念起來是易寒,唱起來像遺憾。 於是就這樣其實符名的活著。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