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娜之眼》讀後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raw-image

觀看《蒙娜之眼》的過程中,何其羨慕住在巴黎的人,因為他們可以如同書中的主角蒙娜一般跟著爺爺的腳步造訪羅浮宮、奧塞美術館與龐畢度中心,欣賞爺爺特地為蒙娜挑選的精彩藝術作品。更可以隨著蒙娜的眼睛與心靈,嘗試去感受、去聆聽藝術創作者的心聲,搭襯著爺爺娓娓道來的藝術家的生平,那何只是一場別開生面的藝術史課程,那還是一個關乎心靈成長的精彩學習。

一開始對於《蒙娜之眼》感到好奇,是因為它被稱為藝術版的《蘇菲的世界》,後者以小說的模式介紹西洋哲學史,讓人在閱讀與學習的過程,帶來迥異於過往的感受與趣味。而《蒙娜之眼》更是跳脫既有的框架,結合了藝術作品的賞析,藝術史的介紹,以及貫穿期間的小說主軸。更有甚者,那還帶入了更多的真實感。每次關於美術館周圍環境的介紹,關於畫作所在的光線、人潮與展場的特色,透過作者鉅細靡遺的描繪,不僅讓人有身歷其境的感受,如同實際去造訪那一幀幀的藝術作品。更透過那樣的鋪陳,恍若化身為書中的主角蒙娜,真切地聆聽、感受與學習。當然,也在那過程中彷彿穿梭於不同的時代,邂逅了那一位又一位極為傑出的藝術家。

《蒙娜之眼》不僅榮獲2025年「法國出版獎」,更是一出版就空降暢銷榜冠軍,那易讀卻又極其豐富的內容,必然能夠輕易地擄獲讀者的心。小說以十歲小女孩蒙娜突然短暫失明為引子,在醫療與檢查的過程中,蒙娜最喜歡與欽佩的爺爺,則是憂心於如果蒙娜真的在這麼小的年紀就失明,那麼她這輩子豈非錯過了欣賞許多人類歷史上極其美好作品的機會。更遑論透過這些作品,滋潤與豐富內在心靈。於是乎,就在醫師建議父母除了生理上的檢查,也當安排心理治療時,爺爺就藉此一時機與蒙娜兩人瞞著父母,開啟了每週三的藝術欣賞課程。

《蒙娜之眼》分成三冊,可以說以地點來分,也就是這三冊分別是蒙娜與爺爺造訪羅浮宮、奧塞美術館與龐畢度中心的過程。而也可以從藝術史的階段來分,那也算是從新古典逐漸跨越到現代,然後是近代。新古典之中主要是參訪羅浮宮內眾人耳熟能詳的幾位藝術家的作品諸如波提切利、提香、文藝復興三傑、維梅爾、林布蘭、哥雅、透納,其中還有幾位稍微比較不熟悉的藝術家,例如尚佩涅、傑哈爾、伯努瓦、根茲巴羅…等等。

而總是吸引眾人目光的奧塞美術館則不意外地介紹了許多美術史中極為著名的藝術家的作品,尤其是印象派的馬內、莫內、竇加,而至現代繪畫之父塞尚。當然還有舉世聞名的梵谷、分離畫派的克林姆、還有讓人眼睛一亮的幾何抽象畫派的蒙德里安在過渡期所創作偏向表現主義的作品。此外,還有卡蜜兒的雕塑以及她與羅丹的故事。更在那樣的過程裡,認識了庫爾貝、哈莫修依、博那爾、惠斯樂…等等。

最後的龐畢度中心則是引領人們跨入了所謂易懂又所謂難懂的近代藝術,而這裡頭同樣有許多藝術史上響噹噹的藝術家,如想要觸及他人靈魂的康丁斯基、未來主義的馬列維奇、生物型態主義的歐姬芙、超現實主義的馬格利特、努力克服宿命的卡蘿,當然還有絕不容錯過的畢卡索。此外,還有讓人感到迷惑卻開創藝術新領域的杜象、行動繪畫的波洛克、虛空派的巴斯奇亞。而同樣地也在此學習到聖法爾、伯格曼、蘇拉吉…等等。

小說中,爺爺與蒙娜經歷了一年的時間,總共五十二個作品,每一幀作品都飽含著創作者的心思,當然那也或多或少隱含著創作者的生命歷程。作者一方面透過解讀整個藝術史的洪流,剖析著作品的獨特,那是宏觀;一方面又回到創作者本身的各種遭逢與心思,試著讓人更深刻地瞭解創作背後的想望,那是微觀。這可以說是極為周全與迷人的藝術史的課程。

但是坦白說,最讓人著迷的莫過於關於藝術的領受,以及心靈的共鳴。也就是說,別忘了,這一切是為了蒙娜能夠欣賞藝術珍寶,並藉此開啟她的心靈之眼。所以,其實,很喜歡作者的鋪排方式,也就是先就藝術作品的外觀,做一些簡單的描繪。然後,透過蒙娜極其仔細的觀察,以及她所獨具的慧眼,道出了她在作品所看見的種種極其隱微與獨特的細節。以及伴隨著那觀看的過程,在她內心所泛起的漣漪。

緊接著才由爺爺訴說著創作這幀作品的藝術家的生平,以及作品的獨特與不凡。而那過程中,兩人之間的對話,尤其讓人著迷,並且引人深思,那彷彿是一個關於「觀看」的體現與學習。更重要的是,最後往往會回到初衷,也就是逐漸帶入爺爺引領蒙娜觀賞這幀作品背後的用意。舉例來說,觀看提香的〈田園音樂會〉的主題是「相信想像力」;觀看尚佩涅的〈還願〉談的是「永遠要相信奇蹟」;觀看梵谷的「奧維爾教堂」則討論著心理疾病及「穩住你的眩暈」;觀看哈莫修依的「休息」則點出極為重要的「讓你的內在說話」;觀看馬格利特的「紅色模型」提醒著「傾聽你的潛意識」;觀看歐姬芙的「紅色、黃色和黑色條紋」則將主題放在「世界是一具肉身」。

    五十二個作品,五十二個主題,作品含括著藝術史中的經典,與此同時為了豐富心靈之眼所帶入的討論與議題,更是不遑多讓。從接納、微笑、想像力;從認識自己、潛意識、到打破一切、學會說不;從死亡、欲望到靈性。各式各樣不同的主題,卻都圍繞著活著、心靈與思維,那是心靈的貼近與觀視,那是生命的檢視與提問,那是視野的豐富與擴展,那還是存在的反思與省悟。觀看的過程,一次又一次地隨著蒙娜與爺爺的對話中,回身照見自己。或是刻意地反思,或是不經意的遭逢,或是情感的拉扯,或是內心的共鳴。也許就在那樣的過程,更為深刻地體悟到觀視的本質,而那就像是一直緊扣著故事的初衷,關於眼睛、關於心靈之眼。

raw-image

舉例來說,書中特別談及一位於其他藝術家相比之下感覺比較陌生的畫家威廉・哈莫修依,而畫作則是陳列在奧塞美術館的作品「休息」。那是描繪一位婦人,也就是哈莫修西的老婆艾達的背影,畫中的艾達背坐在椅子上面對著一面牆壁。從畫作上沒有任何足夠的線索可以判斷艾達正在做任何事情。於是乎,那彷彿呈現著艾達就只是盯著眼前平凡又日常的牆面。

那像是平淡無奇的畫作,但是當透過爺爺的描述後,知曉哈莫修依是一位不擅長與人互動的藝術家。他總是執著於畫著他所見的世界,而畫畫宛如成為他唯一的表達方式,甚或誇張一點地說,那是唯一的存在方式。畫作所採用的色澤,帶有寂靜與遐想的效果,整個畫作引導人們去注意那一面牆,甚至靜靜地去感受它,讓它說話。抑或者,換個角度來說,也許說話的是觀看者的內心,透過這一面牆,反倒得以更加單純地聚焦於自己本身、自己的感受和自己的主體性。而從這樣的論述與脈絡,若搭襯爺爺對於蒙娜所提及的,這一次造訪的主題是「讓你的內在說話」,不禁有拍案叫絕之感。畢竟閱讀與觀看畫作的過程中,彷彿也隨著蒙娜之眼,陷入了自己恣意的投射與想像。

何其有幸,可以閱讀這樣的書籍,何其有幸可以一步步地伴隨著蒙娜與爺爺,學習觀看,學習聆聽,學習感受,最後學習存在。而別忘了這是一本小說,作者也從未輕忽故事主軸中,關於蒙娜眼睛的狀況以及那極為神秘的奶奶的鋪陳。直到小說之終,才逐漸收尾帶入故事本身的另一個高潮。那樣的閱讀,是一種幸福,甚或不只是幸福。也許唯一的缺憾是,閱讀時總不免想著,為何此刻並非在巴黎。話雖如此,仍然一次又一次地透過不同的媒介,觀看著那一幀幀精彩的作品,並且透過「蒙娜之眼」反覆地觀察、咀嚼與思考,那真是一種極其獨特又無可取替的幸福。



延伸閱讀

關於默潮這一系列文章的介紹與總覽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心理師的海洋之心
73會員
192內容數
書寫的內容,原則上仍以書籍、電影、旅行、攝影、心理為主軸,而因為己身為心理師,所以往往在思考的面向上會從心理學的角度切入,期待能夠提供一個不一樣的感受與反思。
2025/07/25
那該可算是很巧合,也是很有趣的閱讀經驗,閱讀《史賓諾莎診療室》時,只要看到關於書中主角雄町哲郎的描繪,腦袋裡會自然而然地連結到日劇「小孤島大醫生」中的主角五島健助在小島上騎著腳踏車到患者家裡診治的畫面。而這也是繼多年前閱讀《神的病例簿》之後再次閱讀夏川草介的作品。
Thumbnail
2025/07/25
那該可算是很巧合,也是很有趣的閱讀經驗,閱讀《史賓諾莎診療室》時,只要看到關於書中主角雄町哲郎的描繪,腦袋裡會自然而然地連結到日劇「小孤島大醫生」中的主角五島健助在小島上騎著腳踏車到患者家裡診治的畫面。而這也是繼多年前閱讀《神的病例簿》之後再次閱讀夏川草介的作品。
Thumbnail
2025/07/03
第一次看到這本書盤據在誠品書局文學翻譯類排行榜的前幾位時,感到訝然。除了書本的厚度,對於書名頗具好奇。「風之影」,隨手翻閱的過程中,扉頁的介紹讓人難忘:「一段追索書中潛藏的靈魂而展開的傳奇旅程。在巴塞隆納的光與影中,人性、愛欲仇恨重重交疊,飄盪如風中的幻影。」
Thumbnail
2025/07/03
第一次看到這本書盤據在誠品書局文學翻譯類排行榜的前幾位時,感到訝然。除了書本的厚度,對於書名頗具好奇。「風之影」,隨手翻閱的過程中,扉頁的介紹讓人難忘:「一段追索書中潛藏的靈魂而展開的傳奇旅程。在巴塞隆納的光與影中,人性、愛欲仇恨重重交疊,飄盪如風中的幻影。」
Thumbnail
2025/06/16
「天堂之路」究竟是什麼,是一個全心全意舞出自我的意念;是一個聆聽缺陷之美的靈魂;是一個懂得自尊自重的生命;還是一個感知巨大幸福的美麗經驗。
Thumbnail
2025/06/16
「天堂之路」究竟是什麼,是一個全心全意舞出自我的意念;是一個聆聽缺陷之美的靈魂;是一個懂得自尊自重的生命;還是一個感知巨大幸福的美麗經驗。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跟著畫展經歷了5個世紀,不敢說變得多懂西洋繪畫,但看過展覽後我更瞭解自己的喜好,我似乎特別偏愛精緻的畫風、有故事感的主題。
Thumbnail
跟著畫展經歷了5個世紀,不敢說變得多懂西洋繪畫,但看過展覽後我更瞭解自己的喜好,我似乎特別偏愛精緻的畫風、有故事感的主題。
Thumbnail
你的視線選擇看見我,將你帶到我的視線裡,於是我們目光交會。我們注視的永遠是事物與我們之間的關係,每個觀看的方式背後,都是為了尋求共鳴,成就獨特的觀看。
Thumbnail
你的視線選擇看見我,將你帶到我的視線裡,於是我們目光交會。我們注視的永遠是事物與我們之間的關係,每個觀看的方式背後,都是為了尋求共鳴,成就獨特的觀看。
Thumbnail
沒有人會不愛米羅吧,我總是這麼想,尤其是在這樣的空間裡,一座座莫名看著就忍不住要微笑的作品。這一趟下來,聆聆也愛上了米羅。青春,隔著三十年的時空,也彷彿有了不需要言語的對話。 畢卡索博物館和米羅基金會,是聆聆整趟旅行最喜歡的地方。
Thumbnail
沒有人會不愛米羅吧,我總是這麼想,尤其是在這樣的空間裡,一座座莫名看著就忍不住要微笑的作品。這一趟下來,聆聆也愛上了米羅。青春,隔著三十年的時空,也彷彿有了不需要言語的對話。 畢卡索博物館和米羅基金會,是聆聆整趟旅行最喜歡的地方。
Thumbnail
之前讀完《圖解兒少埃及古文明》好喜歡,沒想到竟然再度出版新主題!且印象派的主題也恰巧搭上台南奇美博物館正在展出的【從拉斐爾到梵谷: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不知道有沒有書友前往呢?(我好想去,可是似乎沒有空檔的假期Q_Q)
Thumbnail
之前讀完《圖解兒少埃及古文明》好喜歡,沒想到竟然再度出版新主題!且印象派的主題也恰巧搭上台南奇美博物館正在展出的【從拉斐爾到梵谷: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不知道有沒有書友前往呢?(我好想去,可是似乎沒有空檔的假期Q_Q)
Thumbnail
對於巴黎的印象,儘管還沒去過,腦中總是充斥著許多美麗又奢華的各種想像,相信作者在去之前也是如此吧。
Thumbnail
對於巴黎的印象,儘管還沒去過,腦中總是充斥著許多美麗又奢華的各種想像,相信作者在去之前也是如此吧。
Thumbnail
如果沒有導覽、沒有文字說明,我們會如何欣賞這些作品呢?
Thumbnail
如果沒有導覽、沒有文字說明,我們會如何欣賞這些作品呢?
Thumbnail
「把工作做好,但不要做得太好」、「我無法取悅別人,只能取悅自己」、「每個人都該有個店鋪後頭的小房間」⋯⋯Sarah Bakewell將法國文藝復興巨匠蒙田的碎碎念,轉化為現代人實用的生活金句,指引我們「如何生活」,如何「像在天堂裡打滾一樣輕鬆地滾著」。
Thumbnail
「把工作做好,但不要做得太好」、「我無法取悅別人,只能取悅自己」、「每個人都該有個店鋪後頭的小房間」⋯⋯Sarah Bakewell將法國文藝復興巨匠蒙田的碎碎念,轉化為現代人實用的生活金句,指引我們「如何生活」,如何「像在天堂裡打滾一樣輕鬆地滾著」。
Thumbnail
自問對藝術家張狂的性格難以理解,所以從沒想過閱讀有關藝術家生平的書籍。不過有次閒逛書店,偶然看到「有人低頭看便士,他卻抬頭看月亮」宣傳字句,讓當時努力追逐夢想的我深感共鳴,立馬就買下。
Thumbnail
自問對藝術家張狂的性格難以理解,所以從沒想過閱讀有關藝術家生平的書籍。不過有次閒逛書店,偶然看到「有人低頭看便士,他卻抬頭看月亮」宣傳字句,讓當時努力追逐夢想的我深感共鳴,立馬就買下。
Thumbnail
「時間看的到嗎?」這個一般人眼中看似哲學的大哉問,在創作者眼裡,或許是個尋常不過的創作主題之一。
Thumbnail
「時間看的到嗎?」這個一般人眼中看似哲學的大哉問,在創作者眼裡,或許是個尋常不過的創作主題之一。
Thumbnail
這幅作品結合了20世紀新造型主義的創作者蒙德里安的風格。 蒙德里安是我非常喜歡的藝術家之一。
Thumbnail
這幅作品結合了20世紀新造型主義的創作者蒙德里安的風格。 蒙德里安是我非常喜歡的藝術家之一。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