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英國正在推動將碳移除技術所產生的碳抵換額度,從自願性碳市場中納入英國境內的強制性碳市場 ETS 內。這樣的過程自然引發正反雙方意見。
目前討論的主要方法集中在 BECCS 上,正方意見是有助於提高碳移除市場誘因,提供更多交易系統彈性。反方意見則是產生錯誤誘因資訊,讓企業感到只需要進行移除工作即可,不需要強化減量工作。
儘管正反雙方意見都合理,但根本性問題應該還是在碳價沒有確切反映出來。當前英國 ETS 碳價和持久性碳移除技術的成本落差還太大,就算納入了應該也還沒辦法形成足夠誘因;同時企業們也不會願意花這麼多額外成本來做碳移除,反倒是成本低廉許多自然基礎解方類有可能受到青睞。詳細原始新聞請參考 Financial Times 原文連結。
英國力推「負碳排」交易市場,擬納入碳移除配額
政府盼扶植碳移除技術,惟專家憂恐損及現行排放機制。
在英國北威爾斯的 Parc Adfer 焚化廠,業者 Enfinium 正試驗一項新技術,設法捕捉每年自煙囪排出的 21 萬多噸二氧化碳中的一部分。這家公司主要從廢棄物發電,不僅致力於淨化自家排放,也希望未來能透過減碳成果,向其他工廠與電廠收取費用,彌補對方製造碳排放所帶來的影響。
這一構想可能將透過英國政府擬議中的碳交易制度改革得以實現。改革方案將允許「碳移除配額」與現行的碳排放配額一同交易,為碳移除技術創造市場空間。英國政府認為,這樣的設計可望為那些從大氣中抽取 CO₂,或從焚燒木屑、生質家庭垃圾中去除碳的技術注入資金。這些技術雖具潛力,卻一直難以吸引投資。政府已於去年 5 月展開公眾諮詢,並預計今年內公布結果。
批評者指出,目前的誘因仍無法吸引投資者投入高成本的碳移除技術,相關計畫也可能動搖現行的排放交易制度,反而削弱整體減碳努力。他們也質疑,現階段很難準確驗證與追蹤每一公噸碳是否「真正移除」。「我們認為現在推行這項改革還言之過早,」研究機構 Carbon Market Watch 的政策總監 Sam Van den plas 表示,「它可能會讓政策重心從減少源頭排放這項當務之急轉移開來。」
這場爭議突顯出全球各國立法者在設計市場機制以應對氣候變遷時所面臨的複雜難題。日本在去年率先將碳移除納入其碳交易體系,成為全球首例,歐盟( EU )目前也正研議是否跟進。
英國的碳排放交易制度( UK’s emissions trading scheme )曾是減碳的重要支柱。自英國脫歐後與 EU 交易體系脫鉤,政府目前希望重新接軌。英國每年碳排放量約為 2.89 億公噸,並已立法要求在 2050 年前實現淨零排放。依現行制度,碳密集產業須遵守一項逐年下降的排放上限,並需購買政府核發的碳排放配額作為排放成本。這些配額可於市場上交易,政府也會無償提供部分配額。每一單位配額相當於可排放一公噸 CO₂ 的權利。
根據改革草案,未來凡被認定已成功從大氣中移除碳的企業,將可由英國政府獲得碳移除配額,並轉售給排放者,用以履行其在排放交易制度中的法定減排義務。雖然企業過去早已可購買碳移除額度來向投資人與消費者證明其排放「有抵銷」,但若該制度上路,將是首次允許這些額度用於履行法律義務。
英國政府官員指出,讓排放者購買這類配額,有望加速「工程型溫室氣體移除技術」( engineered greenhouse gas removal technologies )的商轉與普及。這些技術目前在英國仍未達商業規模,但根據官方氣候顧問團的建議,為了實現 2050 年淨零目標,英國每年需移除約 3,580 萬噸 CO₂ 當量。他們支持導入碳移除配額,作為制度改革的一環。
焚化爐公司 Enfinium 希望針對其焚燒生物性或有機廢棄物(例如廚餘)後所捕捉並封存的排放,取得政府核發的移除配額。同樣支持此一改革的,還包括英國最大生質能電廠業者 Drax。該公司向《 Financial Times 》表示,該計畫「可望促進碳移除技術的落地與規模化發展」。
英國能源安全暨淨零部( Department for Energy Security and Net Zero )的發言人則指出,政府正研擬將「綠色氣體移除」( green gas removals )納入英國排放交易體系,以助實現淨零碳排,並同時推動經濟成長。他補充,目前尚未決定哪些具體技術將符合配額資格。
為了維持碳排總量的控制上限,英國政府計畫在制度初期,每發放一個「碳移除配額」,就相應減少一個一般排放配額。此舉旨在避免排放大戶因此鬆懈,減少從源頭減碳的動力。部分專家認為這種「一換一」的設計有其可行性。顧問公司 Veyt 的首席分析官 Marcus Ferdinand 表示:「這能讓政府在不削弱對污染者減排壓力的前提下,發出明確市場訊號,鼓勵碳移除投資。」
然而,隨著制度進入長期階段,總排放配額將逐步下修至零,屆時將無足夠的一般配額可供「置換」,使得這套機制恐難持續運作。此外,也有意見指出,目前碳價遠低於實際碳移除技術的成本,難以產生足夠誘因。
根據 Veyt 的估算,搭配碳捕捉技術的生質能( bioenergy with carbon capture )每移除一噸碳的成本約為 330 至 400 英鎊;而直接空氣捕捉( direct air capture )更高達每噸 990 至 1,200 英鎊。相比之下,英國目前的碳配額市場價格僅稍高於每噸 50 英鎊。Carbon Market Watch 的 Van den plas 更直言:「有些技術型碳移除方案動輒上百歐元一噸 CO₂。現行的碳價根本無法支撐這些技術落地。」
Ghaleigh 表示,若碳價維持在現行水準,市場可能只會傾向支持像是種樹這類成本低廉、但難以長期保證的碳移除方式。例如森林容易遭逢火災毀損,導致碳儲存成效不具永久性。
許多分析人士指出,「驗證與監管」將是整體碳移除制度能否站穩腳步的關鍵。英國政府也強調,只有當「碳儲存方式具高度持久性,且洩漏風險極低」時,才會承認其碳移除效益。然而,批評者提醒,供應鏈排放往往難以量化,而碳移除的「永久性」成效,也需經時間驗證。Drax 去年就因誤報生質燃料的來源資料,遭能源監管單位要求進行供應鏈稽核。英國政府目前已請 British Standards Institute(英國標準協會)協助制定相關判定標準。
「標準才是這場辯論的核心,」愛丁堡大學氣候法講師 Navraj Singh Ghaleigh 指出,他也是 CO₂RE 研究小組的成員,「目前在標準設計上有巨大缺口,要讓金融投資者有信心依據這些標準行動,將是一大挑戰。」Ghaleigh 也對市場機制的潛在風險提出警告。他擔心,一旦碳移除被視為合法的「替代」減排方式,將扭曲整體制度的初衷。「市場參與者會誤以為這兩件事具有可替代性,」他說,「也就是說,只要做了移除,就不需要實際減排。這樣的想法非常危險。」
相關文章
歡迎留言分享,也期待你追蹤並加入沙龍,一起關心氣候變遷與碳移除。
與這個主題相關的文章連結整理如下:
英國綠色金融新政:六大誠信原則打造全球碳權交易樞紐
英國與歐盟碳交易體系連結:減碳關鍵與挑戰
英國政府推出自願性碳權市場誠信原則
英國220億英鎊碳捕捉與封存計劃:大膽改革還是化石燃料的長期束縛?
歐盟碳交易機制 ETS 的成效如何?
Microsoft 斥資 8 億美元投入 BECCS 碳移除計畫
生質能碳捕獲與封存(BECCS)技術介紹
從 XPRIZE 獲獎者看碳移除的多樣化發展
植樹偏見如何阻礙其他碳移除技術的發展?
2025年第一季碳移除市場快報:低迷交易量背後的強勁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