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生活或工作中,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驗? 明明作業或報告已經完成了大半,但卻總覺得「還不夠好」;或是眼看截止日期將至,卻還在修改細節,甚至最後遲遲不敢交出去。這種狀況,不僅讓進度嚴重拖延,還會造成巨大的心理壓力。
很多人以為這是「責任感強」的表現,但其實,這背後隱藏著一個心態問題 —— 過度追求完美,導致自我內耗。
一、生活上的困擾:被完美主義卡住
- 在學校,遇到期中考,都覺得自己準備不夠,每次都從第一章開始看,總是想讀熟再進入下一章。
- 在職場,明明已經完成了報告,卻一直糾結字體大小、排版是否對齊,浪費一堆時間。
- 在生活裡,甚至只是寫一篇文章或發一則社群貼文,也會因為「覺得不夠好」而拖延,最後索性放棄。
二、為什麼會陷入完美內耗?
- 把自我價值綁在成果上 : 有些人會把「作品」等同於「自我價值」,因此一旦成果不理想,就會覺得自己不夠好,往往藏著「怕被否定」的恐懼。
- 錯誤的進步觀念 : 認為「完美」才是專業的象徵,卻忽略了 進步是漸進的。很多優秀作品,都是在不斷交付、修正的過程中成形的。
- 缺乏時間感知 : 當專注於細節時,容易失去對時間的把握,總是習慣性地拖延到最後一刻。
三、走出內耗的改善對策
- 設定「足夠好」的標準 : 告訴自己:「完成比完美更重要」。在有限的時間內做到 80 分即可,剩下的再逐步優化。
- 拆解任務,設定截止點 : 每個階段給自己明確的「交付點」,例如今天一定要完成大綱,明天完成初稿,而不是無限修改。
- 轉換思維:成果不等於自我價值 : 你不是作品,你比作品更重要。成果只是你階段性的展現,而不是你整個人的定義。
- 給自己「不完美」的練習 : 嘗試在生活中刻意放下某些小細節,例如寫日記不用修飾,社群貼文不用反覆編輯。透過習慣「不完美」,慢慢減少內心的焦慮。
結語:完美不是目標,進步才是
追求完美,本身並沒有錯。它能驅動我們更嚴謹、更專業。但當「完美」成為束縛,就會演變成內耗。
真正的成長,不是一次就做到最好,而是能不斷交付、不斷改進。 當你學會放下不必要的苛求,把時間花在推動事情前進上,你會發現:進步的速度,遠比你想像的快。
重點是:完成比完美更重要,而不斷改善,才會讓你更接近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