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實習- 入寶山不要空手而回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第一次拿到科技巨頭的 offer ,雖然是個小小實習生,但當時連走進辦公室都覺得興奮。那時候負責管理實習生們的主管常常跟我們說,在微軟,入寶山不要空手而回。希望我真的有帶走一些東西,也把這些經歷寫出來分享。

面試經驗分享

碩一寒假剛結束沒多久,我就開始投履歷了,因為研究跟 NLP, ML 比較有關,所以希望往這個方向找實習。

最後拿到的 offer 有趨勢跟微軟,這邊簡單分享一下面試經驗。趨勢一開始做了 OA (online assignment) 記得題目不難,做完之後還有「誒就這樣嗎」的感覺,後來的面試偏聊天,主管問了我的經歷後也介紹一下他們做的事,其中有一塊是跟我做的技術比較有關的。

至於微軟,我投的是「未來生涯體驗計劃」這個實習計畫,由人資公司安排,最後也是跟人資公司簽約(比較像約聘的性質),我是進去後才知道這個有別於微軟自己找的實習生,後者待遇更好,但名額更少門檻也較高。

微軟面試流程第一關是跟 HR 面試,有四個人同時進會議室,然後輪流用英文自我介紹,人資聽完後會問一些履歷上的問題,全程用英文回答。緊接著會有程式問題的快問快答,只是問一些很基礎的問題(像是 merge sort 的時間複雜度)。

接著會有兩關的技術面試,就是考 leetcode 題。如果做得順利會在一小時內寫兩題,但我其中一關寫得很緊張有點卡,所以只寫出了一題,另一關就面的順利多了。

最後要選公司時是很糾結的,雖然後見之明看起來微軟的 big name 在我未來找工作的確蠻有幫助,但趨勢的工作內容是我比較有興趣的,時間也符合我當初的預期是只在暑假期間。到最後還是因為對之後履歷的幫助跟想見見世面的原因選了微軟,現在也沒後悔過當初的選擇。

後端開發

進微軟之後做的事情的確跟我當初預想的 ML不同,幾乎是做後端的開發,寫一些 CRUD 的程式碼。遵循以前在新創當全端工程師的經驗,上手跟開發都不是太難,比較不習慣的是要適應新的語言跟框架( C# 跟 .Net),也因為用到的很多工具是微軟自己建起來的,在開發的時候花了大量的時間閱讀公司內部的文件。

我們做的專案是從頭開始開發一個 Map 工具的系統,我跟另一個實習夥伴負責後端,美國一位正職負責前端。先不談晚上十點後或早上七八點的會議時間(因為時差),跟美國人用全英文溝通合作真的是莫大的挑戰,常常他霹哩啪拉說了一堆,我只能理解五六成,也不知道要張口回應什麼,雖然有點阻礙兩邊理解,但也是個不錯的練習機會。

美國的那位前端工程師能力蠻強的,系統架構一開始由帶我們台灣正職發想,在美國工程師的開發跟討論下逐漸完善,我跟另一位實習生主要是照著這些系統架構開發功能,有時候提出我們的想法來修改 API 設計,達成最後要的功能。

中間系統架構改了幾次,每次寫好的程式碼被改掉都覺得心累,也讓我了解徹底思考後再寫的重要性,一開始考量的越多,後來要改的機會越少。不過的確不太可能一開始就考慮到所有狀況,也有人說「太早最佳化是萬惡萬惡的根源」,一開始要思考到什麼程度,為了未來的可維護性跟可擴展性要做到什麼樣的準備,這些都是開發時要去思考跟面對的問題,我覺得我還沒有足夠經驗答的漂亮,只能一邊累積經驗一邊進步了。

題外話,我覺得在大公司可以看到很多人合作架得很漂亮的系統架構,不過常常只有產品的一小部分。在小公司的好處是可以從頭到尾了解整個產品的架構,但有時候會為了開發的進度壓力,犧牲部分的程式碼品質,或是先求有再求好,但之後沒有足夠多的時間回頭來做優化。

實習夥伴與情報交流

進來微軟我覺得還有一個很大的收穫是 - 同期進來的人都很強。我自己晚了兩年念碩,又是在碩二才開始實習,其他同時進來的好多大三大四的學生,讓我覺得真的是後生可畏。

我們一屆有十幾個實習生 (RDI) 其他幾個不同性質的實習生加起來也有近一百人,我沒有跟其他職位的實習生有太多交流,不過實習計畫時不時的就辦了很多活動,有很多管道去認識不同領域的強者,對喜歡認識朋友的人來說是不錯的機會吧。

大部分的時間我是跟 RDI 的實習生跟同個部門的正職交流,吃飯時間就會聽到大家做的事情,很多讓我開眼界。像是有些人聊到 quant, trader 相關的產業跟職位,是我過去從來沒聽說過的,這樣高薪的職位,沒聽過的人更難獲得爭取這些職位的機會了。

實習生間也會聊未來的發展,我們這屆的人有人刷題進了 google ,很多人繼續升學,也有人跟我一樣來到了新加坡(就是跟我一起做專案的實習生夥伴)。有句話是:「你賺不到認知範圍以外的錢」,那在這裡的人就是大大的擴展了我對薪水跟職涯的認知範圍。

跟公司的正職聊天,也讓我有些不同的想法。像是我以前一直很困惑,為什麼有人升職到某個職位(例如 senior engineer)就不想繼續往上升了,我以為職涯發展就是不斷往上。那時候有位正職前輩工程師跟我分享,因為大家看重的事情不同,有人不想那麼累不想當主管,想要多一點生活。應該是跟他聊完後我才多少察覺,自己一直思考的「職涯發展」跟「生涯發展」是脫不開關係的,我想過什麼樣的人生什麼樣的生活,會決定我在職涯想發展到什麼樣的職位。

Mentorship

說到開拓眼界,我也想來聊聊另一個影響我很多的計畫 - Mentorship program 。這個計畫是微軟實習計畫找了幾位實習計畫的前輩來當 mentor ,幾位報名 mentorship program 的這屆實習生會作為 mentee 分配給 mentor 。

帶我的 mentor 現在在美國微軟當工程師,之前從台灣微軟實習計畫畢業後,去了美國 Georgia Tech 唸碩,之後就留在美國工作了。

我們三個 mentee 對上這位 mentor 總是很多有不同的問題想問。其中一位想去美國留學,話題常圍繞在這方面的問題,我則是問了比較多職涯發展跟職場上的問題,另一位比較關注個人成長跟實習階段的適應。

有幾個話題讓我印象較深,像是 mentor 分享他的求學經歷,他說想留在美國工作的人,一入學(甚至入學前)就開始刷題準備投實習了,如果幸運的在暑假找到實習的機會,之後求職會順利很多,不然這樣刷題、投履歷、面試的找工作地獄,會一直持續到畢業,直到找到工作為止。

跟 mentor 聊天的過程也讓我體會到,「情報」跟「人脈」很重要,沒有跟別人的資訊交流,只在自己的認知範圍內努力,可能會錯失很多機會。如果認識的人多(就算是朋友的朋友也沒關係),找人內推某個職位的話,常常是雙贏的局面,一邊能賺內推獎金,一邊更容易得到面試機會。

也曾有過三次 program 中全部 mentor 跟 mentee 一起參加的交流會議,可以聽到更多不同年齡層的 mentor 的分享。我記得在那個交流會議上我問過一個問題:「到底年輕時候要選擇犧牲自己的時間多努力一點,還是要選擇 Work life balance 的生活」,現在回想起來這件事其實是個人的選擇,不過那時候一位 mentor 的回答讓我印象深刻,他說:「做最重要的事, then work-life balance will come」。

其實績效跟 WLB 不是二選一,而是可以兼顧,職場上老闆也不會期待你能完成所有的事。所以重要的是要先做什麼,重要的事能做到什麼程度,拒絕瞎忙的話,是可以兼顧生活跟工作成效的!這段對話大大影響了我之後的工作哲學跟做法,也比較敢推掉不那麼重要的工作,專注在最重要的事情上。

轉正的機會

最後來聊聊轉正的機會,我們上一屆實習生的轉正之路蠻波折的,因為遇到疫情 head count 一直發不出來,上一屆很優秀的一位實習生等了很久才終於轉正。可能是因為這個原因,我們這屆應該不多人對轉正抱著很大的期待(至少我自己是這樣)

不過很幸運的,我們小組剛好有個人即將離職,也就釋出了一個職缺。跟我同在一個小組的人因為個自的興趣跟升學規劃,沒有要爭取這個職缺,在跟主管聊了一下後,發現我是很有機會拿到這個 offer 的。

得知這件事是在四五月左右,但當時很糾結。主要原因是我在三四月已經拿到覺得蠻滿意的新加坡蝦皮 offer ,工作內容也是我想做的事(電商推薦相關)跟好幾個人聊過之後,最後還是拒絕的這個機會。

微軟其實是一家可以待著很舒服的公司,待遇也是好的無話可說(我拿蝦皮的 offer compete 之後的薪水,可以讓我在台灣過上舒服的生活)主管跟同組的正職也都很有能力,一起工作的話可以預見我在技術上的進步。要說我最後為什麼還是選了蝦皮,大多還是有點年輕的衝勁吧,我覺得現階段選擇蝦皮、選擇到國外工作,比較有趣。

考量的點其實很多無法一言以蔽之,想出國工作也是一個推力,還有想繼續做 ML 、想做更核心的產品、去一間大公司的總部工作。

在我進到蝦皮後,這些想法不是全部都如我預想的實現,像是因為組織變動,做的事不是推薦,也不是那麼核心的產品,或是因為疫情不能出國,導致在新加坡生活沒多久就覺得無聊。

我後悔沒有接下微軟的 offer 嗎?在幾次加班或是想著工作不是人生那麼重要的部分的時候,的確有過我當初幹嘛不待在微軟舒適的賺錢就好的想法。但也有幾次從工作的內容實踐些什麼、從工作夥伴中學到些什麼的時候,還是有一點興奮跟激動的。至少在我還沒被現實壓垮的時候,再讓我多一些這樣新鮮的體驗吧。

微軟的工作步調是舒適的,我也從這一年的實習開闊很多眼界,但此時此刻,我還希望再多見識一下這個廣大的世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軟體工程師的下班隨筆 @ 新加坡
12會員
20內容數
大三開始從材料系轉跑道,現在達成過去憧憬的職涯目標,目前在新加坡美商當軟體工程師。寫職涯觀察、寫生活、寫書摘、寫一路走來,總之下班後隨性寫點東西,不定期更新,歡迎留言聊天交流想法。
2025/08/23
放棄工作的薪水來到這裡,我追求的是什麼?不常常問自己這個問題,一下就迷失在作業海裡。除了學歷相關的考量,也有一部分是希望自己的人生可以有一小段專注學習跟做研究的時光吧。
Thumbnail
2025/08/23
放棄工作的薪水來到這裡,我追求的是什麼?不常常問自己這個問題,一下就迷失在作業海裡。除了學歷相關的考量,也有一部分是希望自己的人生可以有一小段專注學習跟做研究的時光吧。
Thumbnail
2025/08/16
分享從德國交換回臺灣後,我在一家電子雜誌平臺公司從面試到離職的經歷,包括面試過程、試用期開發內部工具的心路歷程、融入公司文化、參與新網站開發以及最後離職投入研究所的過程。
Thumbnail
2025/08/16
分享從德國交換回臺灣後,我在一家電子雜誌平臺公司從面試到離職的經歷,包括面試過程、試用期開發內部工具的心路歷程、融入公司文化、參與新網站開發以及最後離職投入研究所的過程。
Thumbnail
2024/04/14
在大四畢業的那個季節,我沒有選擇畢業,而是選擇踏上了更遠的土地,是的,那一年我延畢去德國當了半年的交換學生,這是我那半年的故事與心得。
Thumbnail
2024/04/14
在大四畢業的那個季節,我沒有選擇畢業,而是選擇踏上了更遠的土地,是的,那一年我延畢去德國當了半年的交換學生,這是我那半年的故事與心得。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由於去年我是直接從JS直播班出發的,想當然沒參加過體驗營這類的短期嘗鮮課程,就抱著試試看的心態來體驗看看了,也因為我本身有一些些基礎了,這次就果斷幫自己加碼擔任志工,多多少少能幫助到剛開始就卡住的同學,希望能借著多次的經驗累積來增加我的經歷。
Thumbnail
由於去年我是直接從JS直播班出發的,想當然沒參加過體驗營這類的短期嘗鮮課程,就抱著試試看的心態來體驗看看了,也因為我本身有一些些基礎了,這次就果斷幫自己加碼擔任志工,多多少少能幫助到剛開始就卡住的同學,希望能借著多次的經驗累積來增加我的經歷。
Thumbnail
這是一篇從為甚麼會加入志工,到第一次擔任志工,並領取任務"直播證書任務"給大家看的小紀錄,同時也是閱歷自己的曾經,從反思自己、質疑自己、到面對自己,各階段的成長經歷。剛從新手村出發的曾經,你是否也跟我一樣,還依稀記得那時受人幫助、啟迪、鼓勵的悸動。
Thumbnail
這是一篇從為甚麼會加入志工,到第一次擔任志工,並領取任務"直播證書任務"給大家看的小紀錄,同時也是閱歷自己的曾經,從反思自己、質疑自己、到面對自己,各階段的成長經歷。剛從新手村出發的曾經,你是否也跟我一樣,還依稀記得那時受人幫助、啟迪、鼓勵的悸動。
Thumbnail
揮別幫忙改履歷的日子,最近進入幫忙模擬面試的階段。 由於去年順利申請上藥廠實習,因此今年也收到不少朋友、同學與學長姐的請託。此外,我也有留意到我的學妹們,雖然沒有問我是否可以協助他們,但是看到他們,就像看到過去的我自己,所以我主動提議可以給他們一些建議。在這樣的情況下,意外忙碌了起來。 撰寫
Thumbnail
揮別幫忙改履歷的日子,最近進入幫忙模擬面試的階段。 由於去年順利申請上藥廠實習,因此今年也收到不少朋友、同學與學長姐的請託。此外,我也有留意到我的學妹們,雖然沒有問我是否可以協助他們,但是看到他們,就像看到過去的我自己,所以我主動提議可以給他們一些建議。在這樣的情況下,意外忙碌了起來。 撰寫
Thumbnail
在大四下的四月,我開始找接下來暑假到隔年一月的實習。後來才知道這個時間開始找真的太晚了,很多人都在寒假左右開始投遞,到四月的時候幾乎已經沒什麼職缺了。努力拼湊出履歷卻找不到地方投遞的我,去逛了學校在新體辦的新創公司的徵才博覽會,才終於在那邊看到機會。
Thumbnail
在大四下的四月,我開始找接下來暑假到隔年一月的實習。後來才知道這個時間開始找真的太晚了,很多人都在寒假左右開始投遞,到四月的時候幾乎已經沒什麼職缺了。努力拼湊出履歷卻找不到地方投遞的我,去逛了學校在新體辦的新創公司的徵才博覽會,才終於在那邊看到機會。
Thumbnail
在數位時代的迅猛發展之際,技術創新已成為推進社會前行的關鍵力量。凱鈿行動科技,身為軟體開發領域的佼佼者,充分認識到培養未來數位精英的重要性,公司融合了「數位人才永續培訓計畫」的精髓,為充滿熱情的年輕學子提供了一個將學術理論與實際操作無縫對接的平台,從而加深了他們對軟體產業的瞭解與熱情。 通過見習生
Thumbnail
在數位時代的迅猛發展之際,技術創新已成為推進社會前行的關鍵力量。凱鈿行動科技,身為軟體開發領域的佼佼者,充分認識到培養未來數位精英的重要性,公司融合了「數位人才永續培訓計畫」的精髓,為充滿熱情的年輕學子提供了一個將學術理論與實際操作無縫對接的平台,從而加深了他們對軟體產業的瞭解與熱情。 通過見習生
Thumbnail
該如何從零開始培養一個專業能力、語文能力!專業知識、語言、閱讀習慣對於走向財富自由的重要性。
Thumbnail
該如何從零開始培養一個專業能力、語文能力!專業知識、語言、閱讀習慣對於走向財富自由的重要性。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