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回家的意義
以前的我,最怕放假。
放假代表得回家。代表走進那個沒有太多對話、每個人都各自過活的空間。代表重新變回那個「什麼都不能說、也沒人在意妳說什麼」的角色。但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回家這件事,變得……不那麼讓人抗拒了。
可能是因為搬出去住之後,那條距離變成了一種空間感。
我開始能夠用「訪客」的心情回去,而不是像以前那樣,像被拖回去。
媽媽會問:「中午要吃什麼?妳最近是不是又瘦了?」
她會煮我愛吃的菜,什麼三杯杏鮑菇、滷雞腿、玉米蛋花湯……一整桌。
她嘴上還是碎念:「妳東西怎麼都帶回來洗?自己不會洗喔?」
但一邊念還是一邊幫我把衣服丟進洗衣機、再從冰箱拿出涼麵說:「這家新開的,幫妳買的,妳吃吃看。」
爸爸呢,還是一樣不多話,但他開始會問我:「最近有沒有在看書?」
我說我最近喜歡一本連載小說,還有幾本漫畫等著租。
他皺眉說:「漫畫有什麼好看的,妳怎麼都不看正經的書。」
但過兩天,他還是會騎車載我去小說出租店,停在騎樓下,點著一根煙,邊滑手機邊等我挑完。
我從店裡出來時,他一邊嘴巴叼著煙,一邊拿出錢包說:「自己去付錢啦。」
然後假裝不情願地給我一百塊。
我知道,他其實早就準備好那張鈔票了。
姐姐們回家的次數也變少了,各自忙著讀書、準備升學,有時也忙著戀愛。
但我們偶爾會在客廳裡一起追劇,看瓊瑤劇主角放閃時,會一起吐槽男主角太油、或是女主怎麼又哭了。
有次大姐看我一直盯著手機螢幕,突然湊過來說:「幹嘛?在跟誰聊天?」
我下意識地把手機收起來,她大笑:「你也有這種時候喔,語晴小姐。」
我們三個會坐成一排,一邊吃餅乾一邊搶遙控器。那種場景很吵、很亂、很家常。
我開始發現,這些人其實一直都在,只是以前的我看不見、也不想看。
至於弟弟……他還是整天在打電動,但每次我說:「我也要玩。」
他就會一臉不情願地遞出手把,嘴裡還會碎念:「你又不會玩,輸一次就換人。」
然後我就會警告他不准贏我。
他就會氣噗噗地說:「啊不公平啦,妳作弊!」
我笑著說:「我是妳姐,姐最大。」
那一瞬間,我真的笑得很開心。
不是為了裝好、不是為了融入、也不是因為想討誰的喜歡。
只是因為——我真的,開心。
不是說我們家突然變成溫馨的偶像劇,不是誰突然變得很懂我。
但就是一點一點,一口飯、一段路、一場沒輸贏的電動裡,我們悄悄地靠近了。
我還是住在外面,我還是有我自己的生活。
但我發現,原來「回家」不是我以為的退後,有時候,它是一種選擇回來的能力。
那不是因為我必須回去,而是因為──我願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