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寶寶吉拉科技日報 🐳 | 2025年09月02日
Salesforce 執行長打臉自己,裁員 4,000 人改用 AI 代理
關鍵字:Salesforce、裁員、Agentic AI、人機協作、客戶支援、自動化
摘要:Salesforce 執行長 Marc Benioff 宣布,透過部署「代理型 AI」(Agentic AI),公司將客戶支援團隊從 9,000 人縮減至 5,000 人,創造科技業最大規模的 AI 人力替代案例之一。AI 已能處理 50% 的客戶對話,並首次解決了 26 年來超過 1 億筆未回覆銷售線索。這與 Benioff 兩個月前公開否認 AI 將帶來白領裁員的言論形成鮮明反差。觀察:Salesforce 的案例展現了「AI + 人工監督」的混合模式如何快速重塑企業組織,未來可能成為其他企業效仿的典範,但也凸顯 AI 對就業的衝擊來得比想像更快。
AI 太耗電 美 Duane Arnold 核電廠最快 2028 年重啟
關鍵字:AI、耗電、資料中心、核能復興、NextEra Energy、能源轉型
摘要:隨著 AI 運算需求推高美國電力消耗,愛荷華州 Duane Arnold 核電廠將於 2028 年重啟,提供 600 MW 電力,相當於 40 萬戶家庭用電。NextEra Energy 已獲美國聯邦能源管理委員會批准,進入重啟籌備階段。AI 資料中心被形容為「用電怪獸」,驅動核能復興潮。
觀察:AI 浪潮將迫使能源結構調整,核能與可再生能源的角色將被重新評估,能源基礎設施與科技發展將更緊密綁定。
進入時間較晚沒關係,三大功能成蘋果 AI 智慧眼鏡致勝關鍵
關鍵字:Apple、智慧眼鏡、Siri、穿戴式裝置、AR、即時翻譯
摘要:蘋果傳最快 2026 年推出自家 AI 智慧眼鏡,具備相機、麥克風、喇叭與 Siri 深度整合,可能支援即時翻譯、導航與通知管理。專家認為,若蘋果能提升相機品質、優化 Siri 互動並整合 iPhone 專注模式,有望在競爭激烈的穿戴市場脫穎而出。
觀察:蘋果將借助其生態系優勢,把智慧眼鏡打造為新世代「iPhone 時刻」,進一步推動 AR 與 AI 融合的生活型態。
AI 並不聰明,還很危險?專家警告:人工智慧發展威脅人類尊嚴
關鍵字:AI、倫理、人權、黑箱問題、歐盟、監管框架
摘要:查爾斯達爾文大學法學研究指出,AI 的黑箱性質正侵蝕人權與民主價值,包含隱私、自主權和反歧視保護。研究強調,歐盟「以人為本」的監管路線最有潛力保障人類尊嚴,但若缺乏全球承諾,仍難以落實。
觀察:未來 AI 的法律與倫理框架將成為全球政治博弈核心,數位治理將決定科技如何影響社會結構。
爬梳五千年 400 個社會,專家:三種菁英導致崩潰收場
關鍵字:社會崩潰、菁英階層、黑暗三角、不平等、文明衰亡
摘要:劍橋研究指出,歷史上 400 多個社會的崩潰皆與少數「黑暗三角」菁英(自戀、精神病態、馬基維利式領導者)有關。當代精英壟斷資源並加劇不平等,讓全球社會更脆弱。作者警告,若不透過民主改革與財富限制來削弱菁英權力,全球性崩潰可能迫在眉睫。
觀察:AI、氣候與核武等風險加上權力集中,或將使人類社會進入前所未有的脆弱時期。
抽中一張賺逾 14 萬元!大研生醫 46 萬人搶申購凍結 726.9 億元資金
關鍵字:大研生醫、IPO、承銷、資本市場、健康科技
摘要:大研生醫公開承銷引發投資熱潮,46 萬人參與,凍結資金逾 726 億元,中籤率僅 1.44%。憑藉亮眼營收成績與亞太市場拓展計畫,公司目標成為亞洲成長最快的健康科技品牌。
觀察:健康科技結合資本市場的模式正興起,未來「生醫 + AI + 消費健康」可能成為新一波投資焦點。
xAI 控告前工程師竊取商業祕密,跳槽 OpenAI 把整個 Grok 程式碼帶走
關鍵字:xAI、OpenAI、Grok、商業祕密、人才爭奪、AI 訴訟
摘要:Elon Musk 的 xAI 控告前工程師 Xuechen Li 竊取 Grok 程式碼並跳槽至 OpenAI,還疑似將技術交給 Meta。案件凸顯頂尖 AI 人才競爭白熱化,相關技術價值被估計可節省數十億美元研發費用。
觀察:AI 業界的人才與知識產權戰爭將加劇,法律訴訟與禁制令可能成為企業競爭常態。
AI 亡者機器人:數位復活的興起與挑戰
關鍵字:AI、deadbots、數位來世、倫理、商業化、生成式 AI
摘要:AI「亡者機器人」快速擴張,能讓逝者數位化身持續存在,甚至推動社會運動或商業應用。專家警告其涉及倫理與隱私問題,同時「數位來世產業」預期十年內快速成長,或催生新型廣告與紀念模式。
觀察:死亡數位化將成為新興科技與倫理戰場,未來「數位不朽」可能改變人類對生命與商業的理解。
Netflix《KPop 獵魔女團》掀全球熱潮,媲美《冰雪奇緣》
關鍵字:Netflix、KPop 獵魔女團、動畫、文化現象、IP 經濟
摘要:Netflix 原創動畫〈KPop 獵魔女團〉成為現象級作品,全球觀看次數達 2.36 億,原聲帶登頂 Billboard,甚至掀起周邊商品熱潮。儘管 Sony 僅因早期授權交易獲利 2,000 萬美元,卻錯失龐大 IP 收益。
觀察:娛樂與科技平台融合加速,AI 與 IP 驅動的文化產業將更注重數據與全球化的商業布局。
🔮 未來趨勢
- AI 對勞動力的替代:Salesforce 案例顯示白領崗位正迅速被 AI 取代,企業將普遍導入「AI + 人類監督」模式。
- 能源轉型與 AI 綁定:AI 資料中心能耗推動核能回歸,未來「AI 經濟」將深度依賴能源基礎建設。
- 穿戴式裝置與 AR 崛起:蘋果智慧眼鏡或重塑人機互動,穿戴式 AI 成為新一波消費熱潮。
- 數位治理與倫理框架:AI 的黑箱問題將迫使各國建立更嚴格的法律與監管。
- 社會結構與權力風險:菁英壟斷與 AI、核武結合,可能使全球社會脆弱性加劇。
- AI 商業與法律戰:企業之間的人才、技術爭奪將導致更多法律糾紛,知識產權價值水漲船高。
- 數位不朽與文化產業:AI 亡者機器人與文化 IP 的全球化現象,將重塑人類對生命、娛樂與商業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