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跟大家簡述一下我的工作歷程:
代銷副專➡️土地開發(仲介)➡️土地開發(共有地整合)➡️建設業務➡️營造廠採購
現在在營造廠當採購🌟
當營造廠當採購可能不是薪水最高的,但是目前我覺得我自己最需要的,我想了解蓋房子的工法、工種與廠商,我覺得對我長遠的職涯發展是會有良好的幫助的。
之前的工作都是比較偏業務性質,採購也有部份的業務性質(偏向B to B),算是職涯方向有點小調整,不過可以得到這個工作機會其實也是得益於我的第一份工作【代銷】的工作,儘管當時學了一堆新東西覺得很痛苦(畢竟我不是細心的人),但正是因為代銷的工作內容中包含到許多的發包與請款,跟廠商議價與查看報價單也有相關經驗,才能在新的採購工作快速上手。
不過因為採購的工作還不算太久,現有的經驗還不夠總結,所以依然會介紹前兩份工作。
【土地開發(共有地整合)】
底薪★☆☆ 獎金★★★
機運★★☆ 社會地位★☆☆
相較於無底薪的仲介工作,這份共有地整合的工作可以支撐我走過疫情時期,底薪就是真的沒高於勞基法多少,因為主要還是賺取土地整合成功後收的整合獎金。
當時公司的前輩們是有拿到這筆獎金的,200-600萬元不等,的確有看到前輩的生活品質因此大幅成長,不過因為這份工作也是非常講求機運的工作,雖然共有地很多,但也有許多無法被克服的問題,所以土地才會放置數十年甚至百年以上。
公司的整合流程是靠買持分、提起訴訟來整合,每塊地有每塊地的問題,比較多是家族問題,誰不爽誰,以前的恩怨情仇所以互相卡住等等,大概就是風水中的「相刑」吧,每個人都無法動彈,但其實就算用外力來干涉也有限,畢竟公司要賺取利潤,整合的金額就不會太高。
這份工作一定要有仲介經驗,我其實也從這份工作學到很多,跟長輩的相處訣竅、不動產法律層面、購買持分、參與開庭等等,不過當時考量是我當時還太年輕(24歲),當時的同事們都是45歲起跳,跟長輩們的溝通真的會有差,長輩可能就比較把我當小孩子的感覺,是一個老了退休了回來繼續做這個工作可能會更順利的工作。😂
【建設業務行政】
底薪★★☆ 獎金★☆☆
機運☆☆☆ 社會地位★★★
我當時在【代銷】時就非常想爬到建設公司工作,因為代銷時感受到的是會被建設公司不斷提要求,戰戰兢兢並且把建設方的位置擺得很高,人往剛處爬,我也不想總是被傾軋,我也想到甲方那邊工作看看。
出去外面說自己在建設公司工作的確會被覺得有個不錯的工作、被尊重的感覺,不過實際上當代銷跑單可以賺到的錢可能會是更多的(如果一個月賣到2間以上的房子),在建設公司主要是靠年終獎金,底薪雖然是比代銷高,不過還滿看建設公司有沒有推案、當年有沒有賺錢之類的,相較下來的好處就是很穩定。
我當時待的建設公司是傳說中的【不推案、光靠租金就很有錢】的老牌建設公司,所以其實日常的工作比較偏向資產管理,包租婆的概念,不過這並不是我的興趣取向,工作上也常遇到有些關於專業與結構的問題,公司裡卻沒有能夠擔保的技師,推案進度緩慢,長期發展較為受限。
所以這個職位能否有良好發展其實很看建設公司的規劃,若是新興公司有許多地土地與建案的話,每次年終可能會比較大包,但是好的公司其實長期都會有人卡位,所以可遇不可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