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老字號小吃】曾家鄉魷魚羹:一碗清湯麵,一盤黑白切,家鄉最耐吃的那口味
有些小吃,不只是果腹,而是記憶裡一再回放的那段日常。
我高中念餐飲管理科,是全台第一屆試辦班,課程什麼都教:日語、美語、會計、經濟、中西餐、日式料理、西點、中點,樣樣都碰。雖然學得雜,但我最記得中餐老師那句話:
「要判斷一家小吃店值不值得再訪,就看它桌上的辣椒。若是買現成的,多半敷衍;若是自家炒的,大多有真本事。」
從那之後,我每回挑店,都會先瞄那一罐辣油。

店家資訊
- 店名:曾家鄉魷魚羹
- 地址:新北市中和區景新街 383 巷 10 號 1 樓
- 營業時間:07:00–13:30(建議早點到,中午後常完售)
- 必點:清湯魷魚麵/米苔目
靈魂主角:清湯魷魚麵
雖然招牌是魷魚羹,但最驚喜的是它的 清湯系。
湯色清亮不渾,表面浮著一層細緻油花,喝起來先是清爽,再來一口,肉香緩緩滲出,尾韻帶一絲甘甜,不厚、不膩,卻讓人越喝越有後勁。
米苔目是另一個靈魂——Q 彈有韌,咬下去微微回彈,吸飽湯汁後,每一口都是「滑、彈、香」的三重奏。

麻香辣油前 vs 加後
不加辣油時:
湯頭溫和、清爽,麵條彈牙,吃起來舒適順口,好像早晨的第一碗醒胃湯。
加上自製麻香辣油後:
整碗瞬間換了靈魂——麻香先行,辣味緊接而上,微麻帶勁、辣而不嗆,湯頭的肉香被推到極致,每口米苔目都吸滿香氣,吃起來過癮又耐人回味。
經典配角:黑白切與滷味
這家黑白切,看似樸實卻極有層次。
豬頭皮有韌帶脆、豆干滷進氣孔、大腸軟中帶彈,每一口都滲出鹹香。表面薄薄滷汁光澤,入口不重鹹,卻讓人一片接一片停不下來。
桌旁那罐特製沾醬——蒜末、辣椒圈、醬油交織——一沾,先蒜香撲鼻,接著微辣衝上舌尖,把原本平順的滷味瞬間點亮,留下「香辣不霸道」的回韻。
這也是 拉麵無法比擬的差異:拉麵桌上通常只有單調小菜或醬菜,少了黑白切的脆軟口感與味覺落差,吃完雖飽,但少了層次與驚喜。

其他推薦
- 魷魚羹麵:魷魚爽脆彈牙,羹湯濃而不糊。
- 隱藏版滷肉飯:飯粒 Q 彈、滷汁香而不膩,常常一開店就被掃光。
吃法攻略
- 第一次來?清湯先上:最能嚐出老店底蘊。
- 滷味一定要沾醬:蒜香與辣香一齊衝擊,才對味。
- 麻香辣油別吝嗇:那是靈魂,不是破壞原味,而是升級。
旅日比較與價格優勢
旅日多年,我喝過無數拉麵:醬油、味噌、鹽味。早年有些鹽味拉麵曾與清湯麵相似——油而不膩、鹹而不重。可惜近幾年,日本的拉麵不是香氣不足,就是湯頭過厚,讓人卻步。
2025 年的旅途中,我寧願在吉野家吃碗溫熱牛丼,或到丸龜製麵來碗現煮烏龍麵,也不碰拉麵。更重要的是,拉麵桌上缺少黑白切小菜的層次感,少了那種脆軟口感與香氣交錯的樂趣,吃完雖飽,但少了回味與驚喜。
而在曾家鄉魷魚羹,台幣 200 元就能吃到一碗清湯米苔目搭配黑白切滷味,飽足又回味無窮;拉麵至少要 300~400 元起跳,卻少了那種多層次的味覺享受。對我而言,這一碗清湯米苔目,配上黑白切,才是最能撫慰思鄉味蕾、最有溫度的家鄉味。
=================================================================
清湯米苔目+黑白切,台幣200元就飽
湯頭清爽、米苔Q彈,配上麻香微辣辣油🌶️香氣爆棚 黑白切滷得入味又軟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