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之惡-性-(結)入夢、夢遊、夢醒與夢碎
關於靈性失控的靈性膨脹的成神幻夢
自第五十九回開始,水之惡的主題開始探討「死」,由佛洛伊德的死之本能到自古以來靈性修練關於「身體是臭皮囊」的身體棄絕思想,在引申出靈性集體自殺的主題,並陳述了幾個案例。而在列舉台灣靈性自殺案例前,因看了不少靈性失控的生殖意念偏態發展的事件,遂讓吾覺得「性」的主題也是水性與靈我關聯之探討應當列入的一環。
該主題以說明了靈性、水性、性別本質與生殖系統的相關性為開場,再提出「生殖意念偏態發展」的靈性失控主張,以此解釋為何許多陷入「靈性膨脹」困境的「教主」或「教徒」或「教團」,都有性侵害事件頻繁發生的事實。
是的,這些「教主」有不少都是陷入「靈性膨脹」困境的凡人。
因過度認同靈我意識的主導,偏態關注了單一自我「靈我」的發展,少了其他諸我的協調幫助,導致控制不了「與眾不同的感覺能力」的發揮,造成「靈感與意念的內在洪流」氾濫而難以收拾,因而以失控的「世界之外的世界觀」造成了後續種種對於人類社會的危害。
然而,不管是自稱「彌勒佛」、「彌賽亞」、「五教共主」、「耶穌轉生」等,就其原因,不過是因「獨立於世界之外的時間感」造成的時間感消解,被湧入的「靈感與意念的內在洪流」吞噬的結果。
這是因浸入「靈感與意念的內在洪流」之中,無法自拔,無法自解,無法自救的一場「成神幻夢」。
成神幻夢的夢遊之旅
這不稀奇。
只要參與學習一些靈性成長課程或是宗教體驗課等,總會碰上幾個自稱「某某轉世」或「某某幾代弟子」的人物。
一感知到自己居然有這種身分時,有人會承受不起,居然當場緊張到換氣過度,幸好當時的老師處理恰當,沒有釀成大禍。
但也會有人感知道自己是這種獨特身分後,言語與神情上就明顯有種自傲感;雖然言談仍是謙虛的「沒有沒有你高看了」,但看其氛圍,似乎很享受被多人以崇拜眼神圍繞,有種正克制狂喜能量噴發的努力正被費力實踐的感覺。
就這樣,往靈性成長發展,總會遇見幾個處於「成神幻夢」的案例。
見多了,也就沒什麼稀奇了。
而且不少人離開課程回到生活後都會「夢醒」。
猶如一場夢境之旅的結束,「人」終究是「人」,非「神」也。
不過,深陷「成神幻夢」者還是有的。
因將這場幻夢當作現實,這些自認「成神」的「教主」開始「夢遊」,開始自己的「夢中成神之旅」,並向社會大眾傳遞他的夢,分享他的夢,並將他的夢灌輸給沒有夢可以追求的普羅大眾。
信了他的這場幻夢,就會被他的夢捲入,被催眠一起入夢,成為這位「教主」的「夢中信徒」,接受了這場幻夢的一切。
成神幻夢的百無禁忌與夢碎夢醒
一切不可思議的行為正在發生,一切難以被社會接受的行為也被接受並發生;無論殺人、強暴、下藥、下毒、集體暴力、集體自殺等,皆是沒有負擔的被許可與接受,因為——這是一場「夢」。
大家活在夢中,一起夢遊,一起催眠更多的人入夢,並殺掉壓迫那些不肯入夢者,因為他們不屬於夢的現實,他們的消失,他們的感受與感想,都是沒有關係的。
因為,他們都不屬於我們這場夢的住民。
然而,終歸是「夢」,終有「夢醒時分」。
於是,他們拒不認罪,因為那都是在「夢中的行為」。
對於夢中的現實而言,那時他們這麼做,是符合夢中的現實需要,所以他們自認為沒有錯。
他們逃避了。
一切都是汙衊與陷害,他們這麼認為著。
然而,這場幻夢的始作傭者,也醒來了。
他們終將面臨「夢碎」的衝擊。
最為明顯的例子就是:韓國攝理教的教主鄭明析。
鄭明析自稱「彌賽亞」,在侵犯女信徒時還要她喊著「主啊我愛你,請賜給我您的XXX!」,鄭明析侵犯女信徒也說著:「這是主在愛你。」
然而,法庭受審時,鄭明析當庭承認「我不是彌賽亞」。
這令許多支持者「夢碎」了。
他們被捲入一場救主降臨的幻夢,夢醒之後將何去何從?
不管如何,這就是一場過度認同靈我人格發展,導致生殖意念偏態發展的靈性修練失控的「夢遊」案件。
「靈」與「夢」亦相關。
莊周夢蝶則是最好的註腳。
昔者莊周夢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適志與!
不知周也。
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
不知周之夢為胡蝶與?胡蝶之夢為周與?
白話譯文:
過去,莊周夢見自己變成一隻蝴蝶,很生動逼真的一隻蝴蝶,感到多麼快樂和愜意啊!
他不知道自己原本是莊周。
突然間醒過來,驚惶不定之間才意識到原來我是莊周。
不清楚是莊周夢中變成蝴蝶呢,還是蝴蝶夢中變成莊周呢?
在這裡,莊子以故事的形式提出一個哲學問題——人如何認識真實。
如果夢足夠真實,人很難知道自己是在做夢。
然而,這些「教主」則沒有「夢醒」,僅是在「夢遊」。
這些教徒也跟著「入夢」,一起「夢遊」。
然後整個教團一起「夢遊」,邀請,或強迫非教徒者一起「入夢」,一起「夢遊」。
實際上,這只是一群分布不清夢與現實差異的凡人。
夢中,他是彌賽亞。
夢醒,他是鄭明析。
一名被判刑的強姦犯。
「汝願入聖,抑或化凡?」
此篇是整理查找各類關於各種靈性失控事件後,所產生的個人心得與想法,並定調這是場深陷「幻夢」的「夢遊者」所引起的人禍災難。
靈性成長中,我也有過「入夢」,感受過我自己前世是耶穌、是孔子、是伏羲、是諸葛孔明、是掀起宗教改革的馬丁路德,以為我的意念能影響颱風轉向,以為我的意向能扭曲現實,但在某天,突然感受腦海一句聲音——或者該說一種感覺——問到:「汝願入聖,抑或化凡?」
那時有了不少前世經驗的探索,有過幾個「近聖」的存在,只感覺,每個都活得很辛苦,死得也不美滿——話說回來,我的前世真沒幾個好死的——所以,我決定,今世化凡,不願入聖。
因此,我「夢醒」了。
沒有那些超凡入聖的智慧,或是手撫便能療癒傷痛的異能,僅有每天趕稿非要早晨一杯咖啡來保持意志清醒,晚上則頭昏腦脹淪陷被窩瞬間昏睡的凡人智力。
相對的,我不用背負數十萬人的性命,或看著幾萬人為我的決策輕易赴死,亦不用感受天天可能性命不保,處處提防身邊的間諜,擔心親近的屬下與朋友隨時的背叛與下毒,也不用感覺天天縈繞在腦海中的怨恨與指責,以及犧牲一人以救萬人的愧疚與悲痛。
入夢時,下手在夢中,一切如夢,感覺暢快。
夢醒後,夢中失去的,真的就失去了,感覺,希望永遠不要醒。
但那都是前世的記憶,是過去的夢,與夢中的夢。
如今,我為凡人一枚。
入聖即入夢,化凡即夢醒,你想怎麼選?
靈性成長後,會有個選擇題會等著你。
做選擇,是淬鍊靈魂最好的途徑。
或許,你不久就會,或正在——面臨這樣的選擇。
「汝願入聖,抑或化凡?」
——你想怎麼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