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複雜籠統的目標或問題拆解成一個個小因子後,分析並想出具體的執行方向—這便是原子思考的核心。本書作者善用生活中常遇到的問題,從職場、個人目標追求兩個層面下手,以實際的案例延伸此概念、提供方法論。
下面會分享其中提到的2個方法,看看原子思考能夠如何幫助我們的生活!讓我們接著看下去吧~

個人目標的追求:擺脫無可奈何的泥沼
前面提到,原子思考即是將一個大問題拆解,進行分析,找到影響問題的因素,並採取具體的行動加以改變。怎麼說呢?以作者自身的經驗為例。當年準備轉職的他,將自己的目標先列出來後,進行拆解。像是他期望可以「不需要為錢發愁,更自由自在地生活」,但這個目標過於籠統,因此他先思考「自己認為的自由是什麼」,再著手從金錢、時間、地點這3個層面進行分析。

正因為把問題拆解成一個個小元素,才有辦法找到可以努力的方向,進而採取行動,而非只是「想」。很多時候我們有希望達成的目標,卻總是在想一想之後,礙於現實而認為難以改變。這份「無可奈何」或許是因為我們並沒有去思考可能成功的方法。而方法,則來自於拆解問題後的轉換。
職場應用的方法:以長遠角度來思考
原子思考除了可以應用在個人目標的追求之外,也能夠應用在職場上。下面會分享其中2個作者將此概念延伸應用的方法,希望這些方法也能對你有所幫助。
練習擴展視野,提升視角
擴展視野這件事或許是許多人一直嘗試的。生活中若要擴展視野,不外乎就是多接觸不同的資訊,讓自己的思維像海綿般不斷吸收。不過在職場方面,我一直覺得這件事很難做到,因為每次遇到狀況,下意識地第一個念頭,還是用原本認定的思維去應對。
作者在書中分享,我們可以試著從底層的思維,逐步練習用更廣更大的視角去看事情,如同下圖:

若剛開始很難做到,可以用一個簡單的方法先開始,那就是用「不做自己身為使用者時,感到不舒服的事」,並依據這個標準進行判斷。藉由這個方法,練習用不同層面的視角去思考一件事情,以更全面的角度去理解。在不知不覺中,或許就能漸漸了解主管、老闆的想法。
決定任務的優先順序:效果顯著與否 v.s. 是否耗時間
最後要分享的則是決定任務優先順序的方法。作者以2條軸線進行思考—效果顯著與否以及是否消耗時間。其實這也算是4大象限的另類應用。將一整年的工作進行排序,效果顯著且不耗時間這樣高效的任務排在第一季度執行。至於效果不顯著且不耗時間的任務則可以放到第二季度再執行。
以這樣的方式,逐步達成設定的目標而不至於迷失方向,或是被其他不重要又繁瑣的事情給分心。其實我認為這個方法也很適合用於個人目標的實踐呢!

結語
原子思考的概念簡單易懂,但要將這樣的思考方式真正應用到生活中,並非能自然做到。若是沒有讓自己刻意練習,每當遇到類似的問題時,又會不自覺地陷入既定的思考模式。因此,這本書的後半部其實提到相當多實際案例,讓讀者可以參考並練習,將想法轉化為具體的行動。希望在吸收了這些方法後,我們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挑戰複雜的問題抑或朝著理想的目標更進一步。
若想要練習如何拆解大問題的思維,這本書或許能對你有所幫助唷!
珮姬.悅讀小天地
如果喜歡的話,請記得按愛心❤
想看更多文章,請記得按追蹤➕
歡迎留言分享,你的支持是我持續書寫的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