莉莉絲明天 22 歲,一起來幫她慶生吧!
看起來很日常的對話?
其實暗藏隱私危機
許多人在無意間,放個資悄悄溜出門了
包括:
- 出生年月日
- 住家地址
- 手機號碼
- 電郵信箱
- 生活起居、習慣,活動範圍
- 家人身份,甚至小孩的容貌、年齡、身體等
不相信嗎?
看看以下情境,也許周遭就有此類人
又或者,你就是戲中主角
出生年月日
辦帳號、身份驗證時,常會用到「出生年月日」
算是種機敏個資,但卻很容易取得
同事、親戚、初識者有時會問:「你幾歲?」
若誠實以告,「出生年」就交出去了
再來,你是否曾讓他人幫慶生?甚至把動態 po 上網?
如此便人盡皆知你的「出生月、日」,搭配年齡就是「出生年月日」
下次不妨拐朋友,把出生年月日拿到手
住址
爛公司面試
住址、手機號碼、出生年月日,常在制式應徵表出現
有些還要求照片、性別、甚至身分證字號等
但仔細想想:
- 你只是求職者,公司需要知道確切住址、身分證字號?
- 出生年月日,有些還要求「星座」,他們拿這要幹嘛?
- 性別是個有趣的議題,難道通過與否是因為你的性別?
- 照片就更扯了,主管 / 人資是想挑喜歡的型,還是看面相錄用?
若比照歐美外商,履歷表只會有「經歷」、「技能」、「教育」等
一切內容都須和「工作能力」、「適合該職位與否」相關
為了公平性、保障隱私,非必要的資料就不該蒐集
一旦拿取,就有外洩機會,為何求職者要擔此風險?
# 簡單說就是攻擊面變大、須信任的對象變多,卻又無益處
而相片常能看出性別、大致年齡、種族
因此在歐美外商,履歷放照片是大忌
你可能會問,去不了外商怎麼辦呢?
當然也有台商尊重求職者,但更多的是侵入式身家調查
一到現場,或發面試通知時,往往就要應徵者交出過量個資
圓融的做法是,最小限度配合
- 住址:填到「區」或「鄉鎮」
知道你住中山區,但不知哪條街、幾號幾樓
公司可判斷遠近,又不會直接找到你家
- 生日、身分證字號:抱歉,請直接留空
- 性別:看你意願,有些新公司會多一欄「不願提供」,沒有就自己加
- 照片:說忘記帶就好
機敏個資不填,多數公司也不敢公然強求
資方藉口多半是:「寄發薪水、聯絡當事人、登錄人事資料所需」
哈囉,那是錄取後的事,才應徵誰跟你出賣一切?
除非面試保證錄取,那另當別論
不過如果是我,強求個資就拒絕面試
當場遇到者,謝謝不再聯絡,沒第二句話
# 我因此拒絕過多家,一點也不後悔
面試過程不只公司篩勞工,求職者也在觀察商家
那些「特定欄位不填,就不予考慮」者,不要也罷
進去也是爛公司,不如一開始就剔除
# 不尊重員工、甚至求職者的公司,沒什麼好可惜的
想保障隱私,就得堅守底線
手機號碼
能洩漏門號的機會可多了,但許多人仍未警覺
要知道,門號能註冊帳號,也能直接打給你
且通常不會輕易換掉,很好鎖定身份
就算你辦帳號用假名,簡訊、電話驗證時,只要是同一支號碼,就能判斷是同一人
# 眼熟嗎?這就像瀏覽器的網路指紋
那麼,什麼情況會外洩呢?
亂留聯繫方式
您好,我們在做 ooxx 問卷,方便留個聯絡方式嗎?
光是路邊市調員,就不知獲得了都少電話 + 姓名配對
濫撥電話
還有按流水號亂打電話的,你一接起來他就掛掉
為什麼?
因為他確定這支門號有人用,足矣
# 直銷、詐騙很需要這類名錄
更常見的破口,是 Line
Line 能設定「是否允許用門號加好友」,但有多少人選「不允許」呢?
若允許,則:
- Line 聯絡人有機會取得你號碼
- 陌生人能靠流水號找到你的 Line
他會得到 Line 帳號 + 門號 + 頭貼 + 姓名,很多個資喔!
# 順帶一提,Line 本身也是個隱私噩夢,日後會撰文替換
從前科技不發達,聯繫幾乎都靠電話,那時給門號還算合理
現在有一堆通訊軟體,要求門號反而無正當性,能不給就別給
# 還好我方格進得早,若當時要手機門號,我就不辦了
電郵信箱
許多聯絡資訊、帳號辦理、訂閱服務,都要求電子郵件
它就像數位身分證,高度可辨識使用者
若所有服務都留同一支信箱,將會非常危險
尤其知名人士,信箱出現在成人網站,就容易變成把柄
保險做法是使用別名 (alias),詳情請見專文
家人、小孩的高敏感資訊
看到篇首寫:
- 家人身份,甚至小孩的容貌、年齡、身體等
- 生活起居、習慣,活動範圍
很震驚嗎?
但這種人比比皆是喔!
家人身份,除了日常寒暄、侵略式履歷表外,還有個更大的漏洞 - 社群軟體
很多人會打卡、發限動、PO 文或影音
這些往往透露超大量個資,社群平台經營者、有心人士都能取得
例如:
- 打卡:暴露你幾點幾分在哪
- PO 照、影片:照片挾帶大量資訊,如同前述
性別、大致年齡、相貌、生活環境...
影片的話,連聲音也會洩漏
這年頭聲音能做很多事,譬如合成你的聲紋打給親友 (詐騙)
更可怕的是,社群動態常會有「別人」
朋友、家人、同學甚至路人,都可能讓你意外曝光
那標題說的「小孩高敏感個資」,是指什麼呢?
小孩被別人拍嗎?
當然,未受隱私教育的兒少,可能會誤觸陷阱
但更多的是「家長」,未經兒女同意上傳一堆生活影像
許多「媽媽」會拍自己小孩可愛的畫面,傳到公開社群分享
沒打馬賽克、沒避開臉部
日後小孩想取回個資,將十分困難
# 隱私保護的重要性,其一在於「公開資訊難以收回」
有些家長還會拍攝成長記錄,子女的「身體發育過程」全被公開
親戚、朋友,甚至他未來同學的家長,都看光光
同學家長看到,很可能導致同學也看到
想避免你的小孩被裸奔,發文前請三思
# 以上真人真事,就是有家長分享欲旺盛
上述你中了幾項呢?
過去不慎不要緊,亡羊補牢猶未晚也
還有哪些遺漏的隱私破口,是我文中沒提到的
歡迎留言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