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聰明,但我有個笨方法:重複閱讀的力量

UU is ME-avatar-img
發佈於PM 個房間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1.先承認一個事實

我不是聰明人。

真的,我從小到大都不是那種一看就懂、一學就會的類型。別人讀一遍就能記住的東西,我可能要讀個三五遍才有印象。有時候朋友分享一個概念,我當下點頭如搗蒜,回家後卻發現腦袋一片空白。

更糟的是,我的記性還特別不好。

昨天才讀過的文章,今天就忘得差不多了。上週剛學會的技巧,這週就想不起來怎麼操作。有時候連自己都懷疑:「我是不是真的不適合學習?」

2.但我有一個「笨」方法

長大後,我把這個「笨」方法延續到閱讀上。

我開始追著同一個主題,從不同的書裡挖寶。想學架構化思考,我就去找各種相關的書:有的講邏輯樹,有的談金字塔原理,有的分享麥肯錫方法,還有的探討系統思維。

每一本書都用不同的角度解釋同一件事,但我通通都要看。 朋友們都覺得我很奇怪:「這些書講的不是差不多嗎?」「你怎麼老是買類似的書?」 但我知道,雖然主題相同,但每個作者的視角不一樣,每本書的重點也不一樣。

我需要這些不同的聲音,來幫我把一個概念真正搞懂。

3.多角度學習的驚喜發現

神奇的事情開始發生了。

學習時間管理時,《番茄工作法》教我專注技巧,《搞定!》讓我理解系統整理,《深度工作》幫我重新思考價值,《原子習慣》告訴我微小改變的威力。

每本書都是一塊拼圖,漸漸組成我對時間管理的完整理解。 每讀一本新書,就像是從不同的窗戶看同一片風景。有的窗戶朝東,有的朝西;有的在一樓,有的在頂樓。同一個概念,在不同作者筆下會有不同的呈現方式,這些差異讓我看見更立體、更豐富的全貌。

4. 慢學習的意外收穫

我漸漸發現,記性不好、學習慢,其實也有它的好處:

  • 更全面的視角:因為從多個角度學習同一主題,我能看見別人可能忽略的細節和連結。
  • 更深的整合:不同書籍的觀點在腦海中碰撞融合,往往能產生新的理解和洞察。
  • 更紮實的基礎:雖然學得慢,但通過多重驗證的知識,反而記得更牢固。
  • 更開闊的思維:習慣從多元觀點思考問題,讓我在面對挑戰時有更多解決方案。

5.多元閱讀的真正力量

現在我明白了,這種「笨」方法其實一點也不笨。 學習溝通技巧時,我會看《非暴力溝通》學同理心,讀《關鍵對話》練習技巧,研究《影響力》理解心理學,翻閱《傾聽的力量》培養耐心。每本書就像一位老師,用不同的方式教我同一堂課。

這種學習方式讓我發現,知識從來不是孤立的。當我從多個角度接觸同一概念時,腦海中會自動建立起豐富的連結網絡。也許今天理解的是 A 作者的觀點,明天消化的是 B 專家的方法,但總有那麼一刻,所有的點會突然串連起來,形成屬於我自己的獨特理解。

6.最後想說

學習從來不是比快,而是比誰能走得更遠。 我們這些「不聰明」的人,雖然起步慢一點,但我們有耐心,有毅力,有一顆願意從多個角度思考的心。

在這個講求速度的時代,我們選擇廣泛涉獵,選擇深入思考,選擇多元整合。 慢慢來,真的會比較快。 而且,多角度學習教會我最重要的一件事:真正的理解需要時間沈澱和多重驗證。今天從這本書學到的,要和明天從那本書看到的相互印證;這個作者的觀點,要和那個專家的經驗彼此對話。 總有一天,這些來自不同源頭的智慧會在我們腦海中融會貫通,變成真正屬於我們的知識和見解。 總有一天,我們都會成為更有智慧的自己。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PM斜槓行銷魂|uuisme
159會員
82內容數
一位從行銷轉職到軟體專案經理的PM,人生走了一個大轉彎,現在在職場裡邊崩潰邊成長中。 這裡有我從轉職迷惘到穩住步伐的心路歷程、還有專案推進時那種「啊!有一點成就感耶」的小確幸。當然,也少不了下班後的吃喝玩樂、生活觀察,偶爾耍廢、偶爾思考,都是我。
2025/09/24
職場三年是關鍵轉折點!待在同一環境太久容易產生能力錯覺,以為自己很厲害其實只是熟悉環境。文章提供三種成長策略:追新技術風口、深度專精、跨領域發展,並給各職業具體建議。重點是定期檢視市場競爭力,避免在舒適圈失去適應變化的能力。
Thumbnail
2025/09/24
職場三年是關鍵轉折點!待在同一環境太久容易產生能力錯覺,以為自己很厲害其實只是熟悉環境。文章提供三種成長策略:追新技術風口、深度專精、跨領域發展,並給各職業具體建議。重點是定期檢視市場競爭力,避免在舒適圈失去適應變化的能力。
Thumbnail
2025/09/21
人生意義沒有標準答案,內在動機比外在認同更持久。從日常小事建立意義感,學會處理挫折並將痛苦轉化為成長燃料。敏感是特質非缺點,自我價值無需他人認證。學會獨處與建立平衡人際關係,接受生活不完美。重點是立即行動而非完美計劃,在不完美中找到屬於自己的生活方式。
Thumbnail
2025/09/21
人生意義沒有標準答案,內在動機比外在認同更持久。從日常小事建立意義感,學會處理挫折並將痛苦轉化為成長燃料。敏感是特質非缺點,自我價值無需他人認證。學會獨處與建立平衡人際關係,接受生活不完美。重點是立即行動而非完美計劃,在不完美中找到屬於自己的生活方式。
Thumbnail
2025/09/17
職場中的「盲目我」現象源自周哈里窗理論,指自己不知道但他人清楚的行為盲點。常見類型包括會議霸主、功勞收割機、救火英雄和埋頭苦幹的迷航者。這些人因回饋機制失效而察覺不到問題。應對策略是建立工作邊界、記錄貢獻、尋求第三方見證。
Thumbnail
2025/09/17
職場中的「盲目我」現象源自周哈里窗理論,指自己不知道但他人清楚的行為盲點。常見類型包括會議霸主、功勞收割機、救火英雄和埋頭苦幹的迷航者。這些人因回饋機制失效而察覺不到問題。應對策略是建立工作邊界、記錄貢獻、尋求第三方見證。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乍聽之下很簡單,實則超難?別怕!這其實是有跡可循的!
Thumbnail
——乍聽之下很簡單,實則超難?別怕!這其實是有跡可循的!
Thumbnail
過去我學習的方式的是多閱讀而少輸出,因為覺得自己累積不夠寫不出好文章,再來就是相信讀書是潛意識的潛移默化,曾經聽過一句話: 「你讀過的書,都藏在你的氣質裡。」
Thumbnail
過去我學習的方式的是多閱讀而少輸出,因為覺得自己累積不夠寫不出好文章,再來就是相信讀書是潛意識的潛移默化,曾經聽過一句話: 「你讀過的書,都藏在你的氣質裡。」
Thumbnail
由於大家時間都很少,出社會要工作,閒暇的讀書時間更少,如何在剩下的人生中,找出有效率的閱讀法,這當然有基礎跟進階之分。請注意注意再注意,成年人的閱讀跟學生時代不同,為了考試而讀書的基礎進階,與我們長大後純粹提升自己是不同的。 千萬不要用過去聯考時代的閱讀法過度想像。
Thumbnail
由於大家時間都很少,出社會要工作,閒暇的讀書時間更少,如何在剩下的人生中,找出有效率的閱讀法,這當然有基礎跟進階之分。請注意注意再注意,成年人的閱讀跟學生時代不同,為了考試而讀書的基礎進階,與我們長大後純粹提升自己是不同的。 千萬不要用過去聯考時代的閱讀法過度想像。
Thumbnail
不要再慢慢讀了,快快地多讀幾遍。 你是不是和我一樣喜歡歡慢慢「研讀」一本書,不懂的地方停下來反覆思考,從頭到尾讀完,感覺自己好像懂了,滿足又踏實。 可是闔上書要說讀了什麼,卻一個字也說不出來。 這是一本把人從幻想拉回來的工具書,停止沉浸在慢讀的自我滿足感,改採高速、大量重複的閱讀法吧,這個方法
Thumbnail
不要再慢慢讀了,快快地多讀幾遍。 你是不是和我一樣喜歡歡慢慢「研讀」一本書,不懂的地方停下來反覆思考,從頭到尾讀完,感覺自己好像懂了,滿足又踏實。 可是闔上書要說讀了什麼,卻一個字也說不出來。 這是一本把人從幻想拉回來的工具書,停止沉浸在慢讀的自我滿足感,改採高速、大量重複的閱讀法吧,這個方法
Thumbnail
聰明人在說話之前,會先花時間「理解」及「思考」。聰明人靠的並不是「說話技巧」,而在於「思考的深度」。這也是「有好好思考的人」和「沒在思考的人」的差異...
Thumbnail
聰明人在說話之前,會先花時間「理解」及「思考」。聰明人靠的並不是「說話技巧」,而在於「思考的深度」。這也是「有好好思考的人」和「沒在思考的人」的差異...
Thumbnail
各種精簡過的懶人包影音或文章,已經被精心設計,當你需要提出「自己的」意見或者得出「結論」時,可以直接使用它們,這也是現今將知識分子的觀點包裝成商機如此活躍的原因。本書探討作者對如何正確閱讀一本書的技巧及看法,指出大部分的人的閱讀程度其實只有小學畢業,若缺乏正確閱讀的認知及技巧,是難以體驗閱讀樂趣的。
Thumbnail
各種精簡過的懶人包影音或文章,已經被精心設計,當你需要提出「自己的」意見或者得出「結論」時,可以直接使用它們,這也是現今將知識分子的觀點包裝成商機如此活躍的原因。本書探討作者對如何正確閱讀一本書的技巧及看法,指出大部分的人的閱讀程度其實只有小學畢業,若缺乏正確閱讀的認知及技巧,是難以體驗閱讀樂趣的。
Thumbnail
我經常會覺得迷惑,雖然讀了很多不同的書籍作品,但在過了一段時間後好像沒多少內容能記得住、在和別人交談的時候也未必能夠說得出什麼。這或許是我太健忘,或是我未能明白書中所說的內容?因此我抱著以上的疑問翻閱本書,試圖了解別人是如何讀懂書文內容和記得住,進而能通過讀書來獲取智慧,幫助自己成長。
Thumbnail
我經常會覺得迷惑,雖然讀了很多不同的書籍作品,但在過了一段時間後好像沒多少內容能記得住、在和別人交談的時候也未必能夠說得出什麼。這或許是我太健忘,或是我未能明白書中所說的內容?因此我抱著以上的疑問翻閱本書,試圖了解別人是如何讀懂書文內容和記得住,進而能通過讀書來獲取智慧,幫助自己成長。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