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可塑性》:駕馭你的大腦,實踐理想中的自己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為什麼我們總是在焦慮中掙扎?

「你需要每天專注在你想要改變的事情上,否則你的大腦就會倒退回到心理捷徑去,落入反芻和負面自言自語的陷阱,因為這是你的大腦長期以來反覆做的事情。」

你是否也曾好奇,為什麼身邊的人在面對人生重要決定時,總能展現出非凡的勇氣,而我們卻常常被生活中的小事壓得喘不過氣,陷入焦慮與恐懼?

閱讀《神經可塑性》第二章節,我才意識到這不是因為我們不夠勇敢,而是因為我們的大腦習慣了舊有的「心理捷徑」。當我們缺乏意識上的專注,大腦便會自動回到最熟悉、最省力的路徑——負面思考與反芻。這是一種根深蒂固的習慣,需要刻意的練習才能改變。

心裡彩排:用想像力創造你的成功故事

即便負面情緒會反覆出現,但我們終究會好起來。接受情緒是第一步,不用壓抑真實感受,但同時也要溫柔地提醒自己:「沒事的,我們會沒事的,不要過度放大自己的負面感受。」

書中提到的「心裡彩排」是一種強大的練習。它不是空想,而是透過反覆的想像來建立大腦新的神經連結,讓「我可以做到」的信念取代「我做不到」的自我設限。甚至可以將這個「故事」寫下來或大聲說出來,這不僅能幫助你克服對未知情境的恐懼,更能讓你相信,即使結果不如預期,你也有能力承擔,因為你已經為此做好了準備。

面對恐懼,我們不必追求完美

「拖延和完美主義通常意味著你永遠不會踏上改變的旅程,因為你擔心自己會失敗或不會完美地做到這一點。」

完美主義和拖延往往是恐懼的偽裝。我們害怕失敗、害怕不夠好,所以選擇待在舒適圈。

書中提出了一個啟發性的觀點:「不應該以完美作為目標,他會阻礙我們踏出第一步。

每次當你因為恐懼而退縮時,試著把恐懼當作一股激發力。選擇那些讓你感到不舒服、但內心渴望的事情。如同書中所說,即使是知名演員亨利方達,也會在每次演出前嘔吐,這證明恐懼從未消失,但你可以選擇勇敢面對。

成為黑暗中的光:駕馭你的心態

「黑暗依然存在,你只是學會成為黑暗中的光。」

這句話深刻地描繪了改變的本質:我們不是要消滅恐懼,而是要學會帶著恐懼前進。當你發現自己又陷入舊有的負面模式時,不必恐慌。你付出的努力並不會白白消失。

「你在這裡,正在閱讀這本書,正在做這件事,這就夠了。你比大多數人所做的還要多。」

我們可以用「前瞻性思維」來改變對挫折的看法,將其視為成長的養分,而非進度的阻礙。透過心裡彩排為所有可能發生的情景準備應對方案,讓自己遠離「我做不到」的迴圈,建立「我可以控制局面」的信念。

現在,你決定如何面對你的恐懼?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Dolce far niente.
2會員
41內容數
「Dolce far niente.」 無所事事的美好,指的是不刻意追求目標,享受當下的生活與寧靜。  嗨大家好,我是Eva。這裡是記錄著我的生活,從學習永續領域,日常的閱讀心得,到旅行的點滴。 希望以平易近人的筆觸,與大家共享我眼中的世界。
Dolce far niente.的其他內容
2025/09/08
安藤忠雄大師的演講,不只分享建築理念,更是一堂寶貴的人生課。他鼓勵我們勇敢做夢,並為此堅持到底。從「光之教會」到「兒童圖書館」,每個作品都體現了「永不放棄」的精神。他強調,青春與年齡無關,而是持續對世界保持熱情。大師提醒我們,要欣賞美的事物,並保有自己的想像力,因為「只有你才能做的事情」。
Thumbnail
2025/09/08
安藤忠雄大師的演講,不只分享建築理念,更是一堂寶貴的人生課。他鼓勵我們勇敢做夢,並為此堅持到底。從「光之教會」到「兒童圖書館」,每個作品都體現了「永不放棄」的精神。他強調,青春與年齡無關,而是持續對世界保持熱情。大師提醒我們,要欣賞美的事物,並保有自己的想像力,因為「只有你才能做的事情」。
Thumbnail
2025/06/08
珍古德博士講座感動人心!從搶到票的奇遇,到回顧根與芽計畫的觸動,她啟發我們在「黑暗時代」仍要懷抱希望。博士分享黑猩猩研究、母親支持的力量,以及根與芽「每天做對的決定」的核心理念。她強調培養有愛心、同理心的「普通人」,而非僅是領袖。91歲的博士用一生詮釋「永不放棄希望」,激勵我們找到生命使命。
Thumbnail
2025/06/08
珍古德博士講座感動人心!從搶到票的奇遇,到回顧根與芽計畫的觸動,她啟發我們在「黑暗時代」仍要懷抱希望。博士分享黑猩猩研究、母親支持的力量,以及根與芽「每天做對的決定」的核心理念。她強調培養有愛心、同理心的「普通人」,而非僅是領袖。91歲的博士用一生詮釋「永不放棄希望」,激勵我們找到生命使命。
Thumbnail
2025/06/01
本文分享我如何運用《原子習慣》四大法則,在日常中建立好習慣、戒除壞習慣的真實心得與挑戰。
2025/06/01
本文分享我如何運用《原子習慣》四大法則,在日常中建立好習慣、戒除壞習慣的真實心得與挑戰。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大家應該都有聽過,目前這個地球正在整體提升頻率中!人與人的相處是會互相影響的,也就是「量子力學」與「能量糾纏」等現象。以下運用幾個簡單的訓練可以撫平大腦中,無意損壞的部分! 壹、經常冥想或是祈禱     研究顯示經常冥想或祈禱有助於紓解壓力與提升腦部功能。經常冥想的人,腦
Thumbnail
大家應該都有聽過,目前這個地球正在整體提升頻率中!人與人的相處是會互相影響的,也就是「量子力學」與「能量糾纏」等現象。以下運用幾個簡單的訓練可以撫平大腦中,無意損壞的部分! 壹、經常冥想或是祈禱     研究顯示經常冥想或祈禱有助於紓解壓力與提升腦部功能。經常冥想的人,腦
Thumbnail
在初次接觸身心靈領域時,是否總被五花八門的名詞與觀點搞得暈頭轉向,我相信往靈性發展的路途,最終回歸自身的都應該是純粹而透徹的,所謂的外求是內心的動盪也是世人誤以為的捷徑...於是寫了自己觀點的身心靈領域的闖蕩守則ʕ•ᴥ•ʔ
Thumbnail
在初次接觸身心靈領域時,是否總被五花八門的名詞與觀點搞得暈頭轉向,我相信往靈性發展的路途,最終回歸自身的都應該是純粹而透徹的,所謂的外求是內心的動盪也是世人誤以為的捷徑...於是寫了自己觀點的身心靈領域的闖蕩守則ʕ•ᴥ•ʔ
Thumbnail
了解《全腦人生》,你的四大人格在不同情境下的運作,助你成為更全面的自己。這本書帶你深入探索每個人格的特點,解析它們如何在不同情境下指導我們的思考和行動。發現你的多面性,理解自我和他人,並揭示潛意識中的真實力量。無論是面對工作、生活還是人際關係,讓四大人格合作無間,成就更好的自己。
Thumbnail
了解《全腦人生》,你的四大人格在不同情境下的運作,助你成為更全面的自己。這本書帶你深入探索每個人格的特點,解析它們如何在不同情境下指導我們的思考和行動。發現你的多面性,理解自我和他人,並揭示潛意識中的真實力量。無論是面對工作、生活還是人際關係,讓四大人格合作無間,成就更好的自己。
Thumbnail
你知道嗎?根據腦神經科學專家的研究顯示,人類的大腦其實具有自我毀滅傾向,比起感受生活中美好的部分,大腦更容易專注在生活的不完美跟缺陷中 那是因為大腦最重要的功能是在於讓人對身邊危險的事情有所警覺,所以我們很容易就會看到白T恤上的黑點,這叫做大腦的「默認模式」
Thumbnail
你知道嗎?根據腦神經科學專家的研究顯示,人類的大腦其實具有自我毀滅傾向,比起感受生活中美好的部分,大腦更容易專注在生活的不完美跟缺陷中 那是因為大腦最重要的功能是在於讓人對身邊危險的事情有所警覺,所以我們很容易就會看到白T恤上的黑點,這叫做大腦的「默認模式」
Thumbnail
我很喜歡這本書的「包裝」,不是單指書本的外觀,而是所有的介紹文字與符號。它們都圍繞在「神經可塑性」的核心概念上,而這個概念,光從名稱就賦予我們一種想像,這種想像介於現實與理想之間:一方面,它承認我們的感受與行為深受神經影響,隱含悲觀的唯物論觀點;另一方面,它樂觀地告訴我們這有改變的可能。 更重
Thumbnail
我很喜歡這本書的「包裝」,不是單指書本的外觀,而是所有的介紹文字與符號。它們都圍繞在「神經可塑性」的核心概念上,而這個概念,光從名稱就賦予我們一種想像,這種想像介於現實與理想之間:一方面,它承認我們的感受與行為深受神經影響,隱含悲觀的唯物論觀點;另一方面,它樂觀地告訴我們這有改變的可能。 更重
Thumbnail
心念 前陣子參加朋友推薦''21天豐盛冥想之旅'',每天早上聆聽冥想錄音檔,再當天任務完成後於群組中回報,面對第一個挑戰是創建自己群組,並將參加旅程資訊每次依序發文在群組中,這挑戰來自於內心小聲音''真的要創嗎?要找誰呢?他們會怎麼想?我可以嗎?....''回想2024年初的心願是能夠進修身心靈
Thumbnail
心念 前陣子參加朋友推薦''21天豐盛冥想之旅'',每天早上聆聽冥想錄音檔,再當天任務完成後於群組中回報,面對第一個挑戰是創建自己群組,並將參加旅程資訊每次依序發文在群組中,這挑戰來自於內心小聲音''真的要創嗎?要找誰呢?他們會怎麼想?我可以嗎?....''回想2024年初的心願是能夠進修身心靈
Thumbnail
   本書根據心理學、神經生物學扭轉我們對遺忘的迷思,也破除了對遺忘的焦慮恐懼;理解「記憶」和「遺忘」的和諧運作如何讓我們擁有清醒的頭腦與健康。
Thumbnail
   本書根據心理學、神經生物學扭轉我們對遺忘的迷思,也破除了對遺忘的焦慮恐懼;理解「記憶」和「遺忘」的和諧運作如何讓我們擁有清醒的頭腦與健康。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