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別被情緒勒索

Wang Ying -avatar-img
發佈於職場生活 個房間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你也是個容易被情緒或言語勒索的人嗎? 今天來談哪些特質的人容易被有心人情緒或語言勒索? 這些人要如何避免被情緒或言語勒索?

首先,哪些人比較容易被語言或情緒勒索?

在心理學中,「情緒勒索」指的是一種操控策略,其中一方利用他人的恐懼、內疚或責任感來達成自己的目的。而「語言勒索」則通常是指用言詞來施加壓力,讓對方感到無助、自卑或被迫服從。

這兩種勒索行為的受害者通常具有以下特質:

  • 過度在乎他人感受和想法: 這些人非常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並害怕讓人失望或被拒絕。他們會為了維持和諧關係而犧牲自己的需求,這讓勒索者有機可乘。
  • 缺乏自信: 低自尊的人容易相信勒索者對他們的負面評價,進而懷疑自己的價值和判斷力。這使得他們更難以反抗。
  • 責任感過重: 他們覺得自己有義務去滿足他人的期望,並對他人的情緒和幸福負有責任。當勒索者說「你讓我失望了」或「你這樣做我很難過」時,他們會感到強烈的內疚。
  • 害怕衝突: 這些人傾向於避免與人發生爭執,因此當面對勒索時,他們寧願妥協也不想引起衝突或激怒對方。
  • 從小處在控制型家庭中: 成長於父母過度控制或情緒勒索的家庭環境中,他們可能習慣了這種互動模式,並認為這就是親密關係的常態。
  • 個性較為獨立且自我要求高: 這聽起來有點矛盾,但這類人往往對自己設定了很高的標準,當勒索者質疑他們的獨立性和能力時,他們會為了證明自己而掉入陷阱。

這些特質並非絕對,但有特些特質的人確實相對容易成為勒索人的目標。

 

要如何避免成為情緒或言語勒索的受害者?

最重要的是要建立起堅定的界線,並提升自己的內在力量。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逐步練習:

1. 認識與認清勒索的行為模式

要能抵抗勒索,首先必須能辨識它。勒索者通常會用以下幾種方式來控制對方:

  • 威脅:「如果你不這麼做,我就…」
  • 施加壓力:「你讓我太失望了。」
  • 製造內疚:「為了你,我犧牲了這麼多。」
  • 利用恐懼:「如果離開我,你什麼都不是。」

當意識到這些話語背後是操縱,而不是真正的關愛時,就已經踏出第一步。

2. 設立明確的個人界線

  • 學會說「不」:這可能是最困難但也最關鍵的一步。你可以從一些小事開始練習,例如拒絕一個不合理的請求。不必給出冗長的解釋,簡單而堅定地說「不,我無法幫忙」即可。
  • 明確表達自己的需求和感受:與其被動地等待對方理解,不如主動表達「當你用這種方式對我說話時,我感到很受傷。」這是在提醒對方,你也有感受,而不是一個任由他們操控的工具。
  • 堅守自己的價值觀:不要因為他人的情緒而輕易動搖自己的原則 (當然前提是你知道自己的原則是什麼?)。你的價值、你的選擇,不應該由別人來決定。

3. 強化你的內在力量

  • 建立自信:回想過去自己的成就並肯定自己的優點、成就和價值。當內心強大時,就不會輕易被他人的負面評價所影響甚至擊倒。
  • 尋求支持:與信任的朋友、家人或心理諮詢師分享你的困境。旁觀者清,他們的支持和客觀意見能幫助你認清勒索的本質,並給予你面對的勇氣。
  • 減少自責:記住,勒索是對方為了控制你而使用的手段,你不是他們負面情緒或失敗的責任人。你沒有義務去解決別人的所有問題。

4. 練習冷靜應對

當面對勒索時,不要立即做出反應。可以採取以下策略:

  • 給自己一些時間:當對方情緒激動時,你可以說:「我需要點時間思考一下。」然後離開現場,給自己一個冷靜的空間。
  • 不要爭辯勒索者通常不在乎也不管邏輯或道理,他們只在乎是否能讓你屈服,達到他們的目的。與其爭論,不如保持沉默或簡單地重複你的立場。
  • 保持客觀:把勒索者的話語當作是他們的情緒表達,而不是事實陳述。他們說你「自私」,並不代表你真的是如此。即使是評價,也不等於事實。

要擺脫情緒或言語勒索的受害者角色,是一個需要耐心和勇氣的練習過程。但是,這件事對於重新掌握你的人生主導權與活得更自由自在至關重要。


#####

一個很有日本風味的地方

一個很有日本風味的地方

raw-image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W的筆記間
4會員
49內容數
生命科學背景的理科女,X世代,來自生技製藥產業。喜歡觀察、喜歡思考、習慣用理性分析問題,也會感性地用文字梳理感受、整理各種心得與經驗。努力把生活過得充實,人生過得精采、有意義,把自己的價值不斷最大化。 我在這裡分享個人工作經驗、生活心得、人生觀點或科普知識筆記。
W的筆記間的其他內容
2025/08/01
管理大師韓第說:個性不能衡量人的品格。 前一陣子,在一個演講中聽到一句深有所感的話語: 在失望的情境中,能看出一個人的品格。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時常會出現這樣的話語: 「某某某的個性很….」「他是一個性格很….的人」。   個性、性格、人格(特質)、品格,這些聽起來很像的詞彙,其實意思有所
Thumbnail
2025/08/01
管理大師韓第說:個性不能衡量人的品格。 前一陣子,在一個演講中聽到一句深有所感的話語: 在失望的情境中,能看出一個人的品格。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時常會出現這樣的話語: 「某某某的個性很….」「他是一個性格很….的人」。   個性、性格、人格(特質)、品格,這些聽起來很像的詞彙,其實意思有所
Thumbnail
2025/07/20
我很早前就注意到有很多人總是具有一種我無法理解的超級無敵自信, 常見的例子還有在職場,我們會發現一個現象是,缺乏經驗的員工可能自信滿滿地提出無效卻自以為很棒的方案。在生活上,我們會發現一知半解的人更常激烈辯駁,極力
Thumbnail
2025/07/20
我很早前就注意到有很多人總是具有一種我無法理解的超級無敵自信, 常見的例子還有在職場,我們會發現一個現象是,缺乏經驗的員工可能自信滿滿地提出無效卻自以為很棒的方案。在生活上,我們會發現一知半解的人更常激烈辯駁,極力
Thumbnail
2025/07/19
我們最常的祝福話語應該是「快樂」,親人朋友生日時說「生日快樂」、各種節日則說情人節快樂、父親節快樂、母親節快樂、中秋節快樂、新年快樂、聖誕快樂⋯⋯ 祝福的話,多說無害,人人皆愛聽,但如何才能真的覺得快樂呢?這個問題聽似很簡單,但答案沒有普世標準,且因人而異。 影響人感到快樂與否的因子很多,可能的
Thumbnail
2025/07/19
我們最常的祝福話語應該是「快樂」,親人朋友生日時說「生日快樂」、各種節日則說情人節快樂、父親節快樂、母親節快樂、中秋節快樂、新年快樂、聖誕快樂⋯⋯ 祝福的話,多說無害,人人皆愛聽,但如何才能真的覺得快樂呢?這個問題聽似很簡單,但答案沒有普世標準,且因人而異。 影響人感到快樂與否的因子很多,可能的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瞭解情緒勒索與心理遊戲,並探討其在人際關係中的角色轉換和負向情緒。掌握TA溝通分析的重要性,並探索情緒勒索及心理遊戲的相似之處和差異。
Thumbnail
瞭解情緒勒索與心理遊戲,並探討其在人際關係中的角色轉換和負向情緒。掌握TA溝通分析的重要性,並探索情緒勒索及心理遊戲的相似之處和差異。
Thumbnail
我們最討厭情緒化的人,尤其在辦公室裡。 「情緒化」常常都是在說感性的人,而理性的人通常不會有這種標籤,因為理性的人可以分辨事情就是事情,不會把情緒帶到事情裡面。 「情緒化」通常是指一個人容易受到情緒影響,並且經常在做事或判斷時表現出強烈的情緒反應。情緒化的人可能會因為情緒波動而做出衝動的決定,或
Thumbnail
我們最討厭情緒化的人,尤其在辦公室裡。 「情緒化」常常都是在說感性的人,而理性的人通常不會有這種標籤,因為理性的人可以分辨事情就是事情,不會把情緒帶到事情裡面。 「情緒化」通常是指一個人容易受到情緒影響,並且經常在做事或判斷時表現出強烈的情緒反應。情緒化的人可能會因為情緒波動而做出衝動的決定,或
Thumbnail
大概就是情勒吧,我想不到更貼切的說詞。 當人們付出,會渴望干涉;當然也有大愛型,就像把零錢放在公益捐款箱那樣,我看不到也無須管。 所以追根究柢是付出害的嗎?會造成情緒波動、口不擇言,甚至想主導? 我認為、我覺得、我建議,大概就像先禮後兵吧。 相反之的冷暴力,哪個更可怕呢?
Thumbnail
大概就是情勒吧,我想不到更貼切的說詞。 當人們付出,會渴望干涉;當然也有大愛型,就像把零錢放在公益捐款箱那樣,我看不到也無須管。 所以追根究柢是付出害的嗎?會造成情緒波動、口不擇言,甚至想主導? 我認為、我覺得、我建議,大概就像先禮後兵吧。 相反之的冷暴力,哪個更可怕呢?
Thumbnail
情緒&慾望 | 直播6/22 pm8:30 情緒和慾望相互而生, 不論是由本能的慾望不被滿足, 還是被外界的因素刺激出了情緒, 只要我們沒有好好的面對並處理兩者, 必定對人生有長期不良的影響。  
Thumbnail
情緒&慾望 | 直播6/22 pm8:30 情緒和慾望相互而生, 不論是由本能的慾望不被滿足, 還是被外界的因素刺激出了情緒, 只要我們沒有好好的面對並處理兩者, 必定對人生有長期不良的影響。  
Thumbnail
通常他們的行為模式從微妙的控制開始,如:持續監視伴侶的行為、限制伴侶與朋友和家人的聯繫,甚至限制伴侶的外出時間。這些行為通常會升級為更明顯的壓迫和操控,例如隨意質疑伴侶的忠誠度,並使用這些疑問作為精神虐待的工具,如羞辱、責罵、威脅,甚至在公共場合制造醜聞。
Thumbnail
通常他們的行為模式從微妙的控制開始,如:持續監視伴侶的行為、限制伴侶與朋友和家人的聯繫,甚至限制伴侶的外出時間。這些行為通常會升級為更明顯的壓迫和操控,例如隨意質疑伴侶的忠誠度,並使用這些疑問作為精神虐待的工具,如羞辱、責罵、威脅,甚至在公共場合制造醜聞。
Thumbnail
患有精神疾病是很痛苦的事,但整天把有精神疾病掛在嘴邊,甚至以此來要求旁人答應一些條件,那就有點過分了。身邊總是有人藉自己可憐、弱小、有憂鬱症為由,來變相逼人就範;不然就是沒病的人喜歡以死相逼,搞得很像自己是受害者一樣,弄到大家都很困擾。擔心被情緒勒索,可提告強制罪,但機會不大。
Thumbnail
患有精神疾病是很痛苦的事,但整天把有精神疾病掛在嘴邊,甚至以此來要求旁人答應一些條件,那就有點過分了。身邊總是有人藉自己可憐、弱小、有憂鬱症為由,來變相逼人就範;不然就是沒病的人喜歡以死相逼,搞得很像自己是受害者一樣,弄到大家都很困擾。擔心被情緒勒索,可提告強制罪,但機會不大。
Thumbnail
為什麼有人性情冷酷、說話尖酸刻薄呢?
Thumbnail
為什麼有人性情冷酷、說話尖酸刻薄呢?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