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代讀馬克思《資本論》Part.1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作為哲學家與政治經濟學家,馬克思首先要回答「人是什麼?」也就是 「什麼是人性?」

笛卡爾、柏拉圖把人的本質看成「理性」(這也深刻影響了亞當斯密),邊沁強調「自由意志」,卡謬則主張「反抗」;而馬克思把人的本質放在「工作」。他對勞動抱持積極看法,認為個體的生產與能力是人類存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工作不只是謀生手段,更是人最基礎的能力,意味著參與並改變自然、與他人協作,藉此實現自我與創造社會歷史。在此前提下,馬克思開展 其對於以工作、交易與勞動交錯的社會抽象性剖析(Marx 1991:24)—

馬克思面對資本主義社會的一片現象之景,所欲處理是在一個資本不斷動態變化的社會,資本的生命史該如何完整詮釋?

換言之,解構來看即為:何種結構為其基本之形式?其中包含哪些元素正作用著?首先抓出的便是鑲嵌於資本中的貨幣,而在貨幣交易的過程中,可以追溯的交易單位便是商品,然而,奠基於商品與貨幣間的流通轉化,馬克思想要在這兩點間繼續處理—商品與貨幣間流通的方式為何?是什麼形成了商品、什麼形成了貨幣?商品於交易市場中與貨幣的關係為何?參與經濟活動的人其與商品間的關係如何?

以商品作為討論的起點,馬克思透過商品本質牽引出勞動力作為核心的展現。第一章(商品)開篇即明,商品同時具有使用價值與交換價值,後者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ibid:32-33);勞動因此具有二重性(ibid:54-55):具體勞動創造使用價值,抽象勞動形成價值。為了讓不同商品可比較,價值形式經歷由簡單到一般、最後到貨幣形式的發展,貨幣商品遂成為普遍等價物。這種關係在表面上把人的社會關係物化為物與物的關係,構成「商品拜物教」(ibid:87)。

有了商品本質性的看見與其充滿風險之處,第二章(交換過程)要處理「該怎麼換?」這個互動議題。在私有者彼此承認的前提下,商品只有進入交換才能實現價值(ibid:103);不同使用價值的互需,推動等價關係穩定化並逼出一種普遍等價物:貨幣的萌生。交換把私人、分散的勞動聯結為社會勞動,同時揭示使用價值與價值、個別與社會的張力(ibid:105),為貨幣的確立與後續流通矛盾鋪墊條件。

已知「如何換」的前提滿足,接著盱衡整體的流動方式。第三章(貨幣或商品流通)中,說明貨幣履行五大職能:價值尺度(價格表現)、流通手段(W—G—W 的媒介)、支付手段(賒帳與結算)、貯藏貨幣(價值保藏)、世界貨幣(對外結算)。買賣的分離使流通斷裂成可能,孕含危機;價格可偏離價值但圍繞平均價格波動(ibid:122-164)。在此框架下,商品周轉得以常態化,也為貨幣在更高階段的運動作準備。

點已逐漸成為線段,從人類勞動凝結成商品、到商品的表現形式為貨幣所呈現,最後一塊拼圖為:貨幣該如何轉化為資本?在第四章(貨幣轉化為資本)中談:資本的總公式是 G—W—G′,其目的不是使用而是價值增殖(G′=G+剩餘價值);這與為買而賣的 W—G—W 根本不同(ibid:168-169)。剩餘價值既不能由等價交換產生,也不能靠普遍的非等價交換解釋,因為總量不增;解答在於市場上存在一種使用就能創造新價值的特殊商品—也就是勞動力。當「自由而一無所有的工人出賣勞動力(其價值由再生產所需生活資料決定),其使用在生產過程中產生超過自身價值的價值差(ibid:172),這一差額即為剩餘價值,貨幣遂在流通內外的結合處轉化為資本。

兜攏手上的敘事,馬克思言明:勞動力商品化作為資本主義社會的定義性特徵,貨幣為其打開流動的大門,資本在其中實現自我的增殖。

我認為有趣的部分是,在這由 勞動-->商品-->貨幣-->資本 所構成的層層推論下,不符合這場遊戲賽局的部分該如何解釋?如擺脫利潤思維的鉗制、揚棄資本的規則是「錢生更多錢」的社會企業、或是合作社,是不是一種可能性的另闢蹊徑?商品作為這套體系中勞動唯一且正統的表現形式,有沒有除了商品外的討論空間?

馬克思接下來會面臨到的,正是第四章末端所點出的精彩之處:「人類勞動力可買賣」這件事,會促成社會中哪些機制的形變?勞動價值與勞動報酬之間的差額與角力如何?可以說,本週文本討論市場的動態與內容物,下週文本將我們拉入製造現場。

Marx, Karl,1991,《資本論‧第一卷》(Capital, Volume I),吳家駟譯。台北:時報。(第1-200頁)

(此為筆者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2025 年秋季開設「社會分析基本著作」的每週學術讀後筆記)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寫給島嶼的信|
5會員
8內容數
一點一滴學習如何抵達最遠的地方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本文深入探討了極權國家與民主國家之間的關係、現代人的生活需求以及環境與經濟的辯證。作者質疑了消費主義對人類的影響,並探討物質與精神富足的真義。同時,文章也反映了政治與宗教的交織,並質疑在這個愈發分裂的世界中,個人該如何找到自己的生活意義。最終,提醒讀者從自身的需求出發,重新思考真實的富足與幸福。
Thumbnail
本文深入探討了極權國家與民主國家之間的關係、現代人的生活需求以及環境與經濟的辯證。作者質疑了消費主義對人類的影響,並探討物質與精神富足的真義。同時,文章也反映了政治與宗教的交織,並質疑在這個愈發分裂的世界中,個人該如何找到自己的生活意義。最終,提醒讀者從自身的需求出發,重新思考真實的富足與幸福。
Thumbnail
瞭解社會的慣習與不同的生長環境對個人發展的影響,並且如何運用知識、物質、社會、文化、身體、語言溝通、心理七種資本逆轉階層。
Thumbnail
瞭解社會的慣習與不同的生長環境對個人發展的影響,並且如何運用知識、物質、社會、文化、身體、語言溝通、心理七種資本逆轉階層。
Thumbnail
馬克思提出「異化勞動」強而有力的指出資本主義的勞動模式會造成哪些嚴重的問題,這讓我很有共鳴,有人能替我將心中感受到的不對勁講清楚的感覺非常舒服。 本文簡介馬克思的異化理論,有舉例也有個人感受,也指出了我認為今天的異化更嚴重與好像沒那麼嚴重的地方。
Thumbnail
馬克思提出「異化勞動」強而有力的指出資本主義的勞動模式會造成哪些嚴重的問題,這讓我很有共鳴,有人能替我將心中感受到的不對勁講清楚的感覺非常舒服。 本文簡介馬克思的異化理論,有舉例也有個人感受,也指出了我認為今天的異化更嚴重與好像沒那麼嚴重的地方。
Thumbnail
最近在讀《人類怎麼學》這本有關人類學的書籍,裡面提到馬克思《資本論》中的觀念「異化」我認為值得一提,來這邊書寫我的想法。
Thumbnail
最近在讀《人類怎麼學》這本有關人類學的書籍,裡面提到馬克思《資本論》中的觀念「異化」我認為值得一提,來這邊書寫我的想法。
Thumbnail
社會差距只能基於共同福祉而存在。《人權及公民權利宣言》 第一句話是: 人類生而自由,權利平等,接下來得第二句補充了不平等確實存在。 一旦資本報酬率長期高於產出及所得成長率,資本主義便會自動產生許多令人無法接受的人為分配不均,從而徹底瓦解民主社會依照個人才能與努力決定報酬的基本價值。 每個人
Thumbnail
社會差距只能基於共同福祉而存在。《人權及公民權利宣言》 第一句話是: 人類生而自由,權利平等,接下來得第二句補充了不平等確實存在。 一旦資本報酬率長期高於產出及所得成長率,資本主義便會自動產生許多令人無法接受的人為分配不均,從而徹底瓦解民主社會依照個人才能與努力決定報酬的基本價值。 每個人
Thumbnail
書籍介紹 書名:極端政治的誕生 (原文:Prius or Pickup?) 副標題:政客如何透過選舉操縱左右派世界觀的嚴重對立(How the Answers to Four Simple Questions Explain America’s Great Divide) 作者:馬克·海瑟林頓
Thumbnail
書籍介紹 書名:極端政治的誕生 (原文:Prius or Pickup?) 副標題:政客如何透過選舉操縱左右派世界觀的嚴重對立(How the Answers to Four Simple Questions Explain America’s Great Divide) 作者:馬克·海瑟林頓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