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一歲看小、三歲看大」,這句話在我夫婦倆教養女兒與兒子的過程中,體會尤深。科學研究顯示,零歲至三歲是大腦神經元快速連接的關鍵窗口,父母的陪伴與環境設計能奠定孩子終身發展的基礎。作為基督徒,我們深信孩子是上帝所賜的產業(詩篇127:3),零歲教育不僅是科學實踐,更是信仰的使命。蒙特梭利(蒙氏)理論強調在孩子敏感期提供適宜環境,這與傳道書3:1「凡事都有定期」相呼應,讓我們在家中實踐零歲教育,為國小階段的自主學習鋪路。
一、零歲教育的定義與蒙氏操作
零歲教育是指從出生開始,通過科學與愛的引導,激發孩子潛能的過程。腦科學證實,0-3歲是大腦塑形黃金期,父母的互動能增強神經聯繫。我們夫婦倆從孩子出生便開始實踐,遵循蒙氏理念,準備環境讓孩子自由探索。蒙氏認為,零歲是感官與語言敏感期,需透過重複互動啟發潛能。
具體操作包括:每天的「感官遊戲」,用柔軟布料或鈴鐺玩具刺激觸覺與聽覺;「語言環境」,以溫柔語調講故事,如聖經各個故事,讓孩子熟悉聲音節奏;「自由探索區」,設置安全墊與低矮玩具,讓孩子自行觸碰。這些與蒙氏的「敏感期引導」靈感相符,改進為「透過環境激發內在秩序」,避免孩子被動接受。
二、耐心:閱讀與成長的基石
培育孩子耐心是零歲教育的核心,尤其在閱讀過程中至關重要。我們從孩子出生便朗讀各類繪本,有時候雖然無即時反應,但重複讓他們熟悉語調。父母不僅朗讀,還引導思考,舉例來說:可以問問孩子,如挪亞方舟故事中提問「動物為何上船之後不打架?為何獅子不會吃了兔子...」並在閱讀後討論,鼓勵孩子回憶細節,如雨聲或動物叫聲。這過程培養耐心,也引發反思,女兒國小時能講述故事脈絡,兒子則聯想自然現象。
蒙氏工作循環強調專注與重複,這與耐心養成相輔相成。我們避免打斷孩子探索,給予時間自我修正,如讓孩子們反覆翻書頁,逐漸增強專注力。加拉太書5:22-23說:「聖靈所結的果子,就是…忍耐…」耐心是信仰果實,零歲閱讀奠定此基礎。
三、大衛的耐心等待:信仰的榜樣
聖經中大衛的經歷教導我們耐心的重要性。撒母耳記上16章記載,神揀選大衛為王,卻讓他經歷多年等待:從牧羊少年受膏,到面對歌利亞,再到逃避掃羅追殺,直到成為國王,歷時約15年。大衛在試煉中倚靠上帝,展現堅忍。我們將這故事融入零歲教育,每天與孩子分享,教他們明白成長需時間。這與「先別急著吃棉花糖」的邏輯一致,也就是說,除了教會孩子們耐心,對於當父母的我們來說,亦是一種學習與成長。
四、科學與信仰的融合
零歲教育結合科學與信仰,蒙氏的敏感期與傳道書3:1「凡事都有定期」相呼應:神設定孩子成長時機,父母需順應而非強迫。我們相信,孩子是神的形象(創世記1:27),零歲的感官刺激與語言環境如播種,耐心等待收成(箴言22:6)。我夫婦倆在實踐中見證,女兒的語言能力、兒子的邏輯思維,均源於零歲的細心培育。
以下是兩個可實施的策略,結合我們的經驗:
- 感官閱讀時間:每天持續的,朗讀各種故事或繪本,用觸覺教具模擬(如積木建方舟),引導思考,培養耐心。
- 耐心環境準備:設置安全探索區,允許孩子重複玩耍,父母觀察而不干預,結合大衛故事討論等待。
五、點亮孩子的零歲之路
零歲教育的科學與信仰融合,完全能培育孩子們在國小階段展現耐心與潛能。透過蒙氏操作與聖經引導,我們夫婦倆學會耐心耕耘,等待神時機的果實。箴言22:6說:「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這過程需要親力親為與堅定,才能為孩子點亮零歲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