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行為是孩子最先模仿的老師。我們都必須明白:父母的榜樣如何塑造孩子的價值觀與人生選擇。孩子們從小觀察我如何平衡工作與家庭,他們看見了勤奮與責任,讓他們在國小時展現出穩定的學習態度。這不僅是教育技巧,更是信仰的實踐,讓孩子明白錢財與勤奮的正確位置。箴言22:6說:「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讓我們探討父母的榜樣如何成為孩子一生的指引。
一、榜樣的無形影響
父母的行為如同無形的課程,悄然塑造孩子的品格與人生決策。在我的教師生涯中,長年輔導學生完成小論文與科展的過程,宛如一堂延續數年的課程,這正是父母榜樣如何決定孩子表現的最佳證明。輔導學生撰寫小論文時,我不僅指出錯誤,更注重引導他們如何撰寫更恰當的內容:不僅要契合個人的寫作風格,還需嚴守學術倫理,杜絕抄襲,並掌握正確的引用格式(如APA或MLA規範)。這些細膩的指導,耗費時間與心力,卻是孩子成長的養分。我的孩子們看在眼裡,女兒從中學會耐心與細心;兒子則模仿我的分析過程。
這種無形的影響,源於父母日常的言行。蒙特梭利教育強調父母應作為孩子的引導者,而非指令者,我們則以信仰進一步強化這份引導。提摩太后書3:14-15說:「你要持守你從幼年所學習的聖經,這能使你因信基督耶穌,有得救的智慧。」父母的榜樣,如同聖經的教導,成為孩子生命中穩固的根基,讓他們在成長中內化價值觀與責任感。
二、投資作為教養工具
在投資中,勤奮是關鍵。得力於AI工具在這兩年的快速進展,我使用AI工具輔助分析市場資訊,展示如何消化數據、解讀趨勢。例如如何使用Perplexity、Grok與Gemini每天進行資料收集與分析,這不僅能大幅減少資料蒐集時間,更能讓孩子們看見:為父的我如何使用工具提高工作效率!當然了,當時在使用這些工具的同時,孩子們也都不小了,女兒已經大四,兒子也大一,也因此,這樣的形象對孩子們的影響更大,畢竟當代的Z世代年輕人對AI的掌握與應用,必須更勝於我們,對他們來說,學會如何與AI成為伙伴,才是未來的生存關鍵。
在我看來,投資不是追求致富,而是教孩子正確的金錢觀。我的投資經驗讓孩子明白,錢是工具而非偶像。馬太福音6:24說:「一個人不能侍奉兩個主,不能侍奉上帝又侍奉瑪門。」我們避免把錢擺第一,而是教孩子:培養自身的「專業」才是最佳的投資。
三、勤奮的重要性
回顧我們的育兒人生,我與內人積極的展現「勤奮是父母榜樣的核心價值」。因為箴言6:6-8說:「懶惰人哪,你去察看螞蟻的動作就可得智慧。」但勤奮不是一味的投注在勞力與時間,而是要想方設法提高效率之外,還要能增加資料收集的深度與廣度。當然了,這過程當中也就展露出「提示詞(Prompt)」的重要性,而適當的提示詞必須建立在個人良好的閱讀習慣與寫作能力上!適當的提示詞不僅能使AI工具的回饋更多、更廣,還能延伸自己的的思維。當然了,這過程我也積極的與孩子們分享,讓孩子們在學習與成長的過程當中,除了能掌握科技的進展之外,亦能明白過往的閱讀基礎在如今能展露多麼大的優勢。
「勤奮」能帶來的成果,不會很快,而是必須持續的累積。就如聖經所言:「手懶的,要受貧窮;手勤的,卻要富足。」(箴言10:4)。這份「富足」不僅指物質,更指向智慧與品格的積累。我們教導孩子,無論是學習新知,或是建構信仰,都如同農夫撒種,「流淚撒種的,必歡呼收割!」(詩篇126:5)。每一次的閱讀、每一次的提問、每一次的寫作練習,都是在為未來的豐收做預備。
因此,我們不僅是孩子們在知識道路上的嚮導,更是他們在品格塑造上的同行者。我們深信,將這些勤奮的原則親身實踐並傳承下去,便是給予孩子最寶貴的產業,引導他們走在智慧與蒙福的道路上。
四、祝福不單單只是金錢
傳統觀念常將祝福等同物質豐裕,但耶穌在路加福音12:15說:「人的生命不在乎家道豐富。」真祝福在於靈命更新與品格成長。我的孩子們從投資教養中學會這點,我們不以金錢獎勵成就,而是強調勤奮的內在喜樂。
父母的榜樣讓孩子明白,投資與勤奮是服事上帝的工具,而非目的。這價值觀讓他們在物質世界中擁有永恆的滿足。
五、父母的實踐策略
以下是兩個可實施的策略,讓父母以榜樣傳遞價值觀:
- 投資分享:全家討論投資決策,使用AI工具分析資料。孩子參與簡單計算,學習勤奮與責任。
- 交易過程紀錄:孩子們每天記錄自身的投資過程與獲利,父母分享投資經驗,強調「貪財是萬惡之根」(提摩太前書6:10)。
六、親力親為,耐心耕耘
父母的榜樣力量,從投資的勤奮到信仰的順服,塑造了孩子的一生。透過我們的育兒經驗,他們明白錢不應該擺第一,而是追求靈命豐富。這教養需要父母親力親為與耐心,但成果必將顯現。箴言14:23說:「諸般勤勞都有益處。」讓我們以榜樣的力量,為孩子點亮永恆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