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糖果屋的數字危機
檸檬糖一進辦公室,就癱在轉椅上,兩眼無神。
薑餅瞥了她一眼:
怎麼啦?看你臉上寫著三個大字——『要完蛋』。這時,喉糖正好從門外走進來,邊走邊說:
我剛剛好像聽到,醃梅大吼——『咦?你這些數字加起來怎麼比總計多了 0.01?』
檸檬糖的臉刷地紅了,委屈地說:
可是我的數據是用Excel算的呀!我確認過公式都是對的...讓你們看我的報告吧。

檸檬糖嘆氣:
但是我做的報告中每個數字都要四捨五入到小數後第2位,
所以我就把上面表格先相加再四捨五入的結果貼到報告上。哪知道醃梅用計算機實際相加報告上的分項,居然差0.01!

喉糖推了推眼鏡:
原始總計是 252.678 四捨五入後 = 252.68 kg,但正式報告先四捨五入再分項相加正確應該是 252.69 kg,相差 0.01kg。這就是「四捨五入累積誤差」造成的。
檸檬糖和薑餅看向喉糖,一臉困惑,喉糖繼續說:
🔎什麼是「四捨五入累積誤差」?
當我們把數字從公克換算成公斤,再四捨五入到小數點後兩位時,每一筆數據都會「各自」做一次四捨五入,都可能多或少 0.001~ 0.005。
這看起來沒什麼問題,但當這些小小的誤差「累積」起來時,這些微小差距就會累積成 0.01、0.02,甚至更大,就可能導致 分項數字加總 ≠ 原始總數。

喉糖解釋:
看吧,每一種糖果自己看起來都沒問題,但合起來,就等於偷偷多出 0.012 公斤,也就是 12 公克的糖。如果長官拿計算機驗算時就會質疑:『怎麼數字對不上?』
檸檬糖傻眼:
『先四捨五入再相加』跟『先相加再四捨五入』會有差異!原來我不是算錯,而是掉入『四捨五入累積誤差』的蜜糖陷阱!
薑餅笑說:
呦,檸檬糖,妳的報表數據會孵糖啊!
🤯 被長官「計算機加總打臉」後……
檸檬糖愁眉苦臉地問:
可是……我要怎麼提早發現這種誤差啊? 難道我要像醃梅一樣,一格一格拿計算機加總?那也太蠢了吧!
喉糖笑了:
傻瓜,驗算不用那麼土法煉鋼啦。Excel 其實可以自己幫你抓誤差。
薑餅張大眼:
快說,快說!要不然我們每天都要準備被醃梅『驗算大法』轟炸。
🛠️ 發現「四捨五入累積誤差」的方法
1️⃣把原始表格和報告表格貼在一起驗算,並增加檢查欄位:
- A:原始數據加總後再四捨五入
=ROUND(SUM(四捨五入後範圍),2)
- B:分項四捨五入後再相加
=ROUND(SUM(原始範圍),2)
- A:原始數據加總後再四捨五入
- 用條件格式標示
- 選取檢查結果儲存格
- 設定條件格式:如果 ≠ 0,背景標紅🚨
2️⃣報告表格數字總合不要從原始表格貼上,
直接用報告上的分項數字相加
- 前提是報告沒有檢附原始數據表格
- 適合報告數據只需要提供一次的情況。如果其他報告使用到相同數據資料,要記得改成一致。
檸檬糖聽完點頭:
原來把原始表格和報告表格貼在一起,再利用Excel 就能驗算抓出差異啊!
薑餅笑著補刀:
計算機留給醃梅用啦,你還是乖乖設Excel公式吧
📊【數字的魔術】當糖果們遇上四捨五入
檸檬糖、喉糖和薑餅3人圍在一起,邊喝茶邊討論發現誤差之後應該怎麼讓數字"漂亮"一點。
1️⃣ 原始數據總計法(檸檬糖的困境)
- 分項用四捨五入數字,但「總計」直接取原始數據加總後再四捨五入。
- ✔總數最準確,但 ✘ 醃梅按照紙本報告再加一遍,就會不一樣。
- 適用場景:可接受註解、且總計數字必須和原始檔案完全一致的報告。
2️⃣ 加註說明法(官方統計常用)
- 保留四捨五入後數字,加總和原始略有差異,在表格下方加註:
「單位為公斤,數據均四捨五入至小數點後二位,總計因四捨五入與原始數據略有差異。」
- ✔ 簡單透明,但 ✘ 長官可能懶得看註解。
- 適用場景:內部會議資料、學術報告、公務統計。
3️⃣ 平衡調整法(最穩妥,適合對長官)
- 將誤差調整到某一項(通常最大值或最後一項),讓加總和原始完全一致。
- ✔ 長官怎麼加都對, ✘ 其中一格會差 0.01,但通常可接受。
- 適用場景:正式報告、嚴謹審核、上級會用計算機驗算。
4️⃣ 雙層呈現法
- 原理:同時呈現「四捨五入後」與「原始數字」。
例如:仙楂梅:31.59 kg(原始值:31,587 g) - ✔ 最透明, ✘ 表格會變得很複雜。
- 適用場景:司法報告、審計文件,需要保留追溯性。
😎 統計數據人員的心聲
檸檬糖長嘆一口氣:
反正送到醃梅手上的報告數字看起來很『完美』,就不會被罵了。
薑餅淡定喝著菊花茶:
人生沒有『完美』這種事,如果有那一定是醃梅在盯著你做統計數據報告
喉糖聳聳肩:
不然就調整一下報告上的數據讓加總一致,讓醃梅的計算機再怎麼按,也挑不出錯。
三人對視了一眼,最後同時笑了出來。
----
有遇到類似的數字對不上困擾嗎?歡迎在留言區分享你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