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漁電共生政策上路五年,屢被詬病「只種電不養魚」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台灣漁電共生政策上路五年,屢被詬病「只種電不養魚」。日前審計部指出,「已發電」的漁電案場高達七成「有電無魚」,但農業部反駁,認為「有取得綠能容許」的「合格案場」中,實際違規比例僅有 12%。兩者數字差距,貌似不同部會之爭,卻意外揭開我國能源政策漏洞。

過去五年,能源署無視農業法規,放任業者「還沒養魚就可送電」,讓漁電案場成了套利變現的五鬼搬運遊戲,開發商賺完工程款與銀行融資離開,案場留給銀行與投資人,養魚僅成妝點。《上下游》估算,漁電共生牽涉兩萬公頃沿海魚塭,如何處置眼前違規送電的爭議案場,將影響其他上千場投資漁電共生案走向。

審計部針對 113 年決算審查報告指出,各縣市已完工併網(向台電輸電)漁電案場 393 件,農業部門卻僅查核 122 件,而其中待改善及廢止 85 件,不合格率將近七成。

但農業部發文澄清,認為「393」這個數字是以「試運轉」名義與台電「併聯」的案場,但是其中有 117個室內型漁電案場,並未取得「第二階段綠能容許」,亦即,非農政法規認定的「合法案場」。農業部主張, 這117 場不該列入計算,實際上「合法已營運」案場應為「276 」件。

漁業署表示,針對這276 件合法案場,已查核 174 件,其中「廢止農業容許」件數為 35 場,僅佔 12%。另有 57 件被列為「待改善」,但主因是養殖現況與經營計劃書不同,或者案場配置不符計畫,因此「待改善」案場不代表沒有養殖事實。

漁業署雖希望藉由法規定義及修改數字,降低外界疑慮,但根據漁業署提供數字,「廢除容許與待改善案件」總加也有92件,佔比 52.8%。亦即,即使是農業部認定「合乎法規」的案場,也有超過半數未能達標,其餘未查核案場是否具有合格養殖實績亦仍待釐清。對此,《上下游》向漁業署求證,副署長陳建佑僅回覆:「尊重你的看法。」

農業部與審計部的「數字差異」,意外揭開我國綠能政策嚴重的法規漏洞──許多室內漁電案場儘管不符合農業部法規規範,卻能直接併網向台電售電。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亂象?

事實上,十年前的「農業設施設置綠能」,即出現類似的血淚教訓。2014 至2015 年,台灣爆發大量養菇場、溫室「假種田真種電」的造假事件,上百場被廢止容許或者輔導觀察。2017 年起,為防堵嚴重的舞弊現象,農業部門修法,要求「一次施工,兩階段容許審查」(註),業者必需在「驗證養殖事實及經營計畫」之後,拿到「第二階段綠能容許」,才有資格取得電業執照,具備「正式」售電資格。

到了2020年,政府為加速推動綠能,經濟部能源署罔顧法規,向漁電廠商開了「小門」,只要完成第一階段、鋪上太陽能板後,即可以「試營運」為名義,向台電併網輸電,從此種下「有電無魚」的惡果。

經過農業部門多次反映,經濟部才於今年(2025)3 月同意,室內型漁電得回歸農政法規,必須取得「二階綠能容許」才能與台電併網。然而過往已併聯發電,上百件面積數百公頃漁電案場,卻已成漏網之魚,無人負責。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Ni Ch'in的沙龍
1會員
5內容數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盤點7樂台灣十大離岸風電相關新聞,有時加註個人評析,跟大家做分享交流。 除了7月9日經濟部能源署公告R3.2序位後,最重大新聞應該屬歐盟指離岸風電國產化政策違反WTO規定一事。
Thumbnail
盤點7樂台灣十大離岸風電相關新聞,有時加註個人評析,跟大家做分享交流。 除了7月9日經濟部能源署公告R3.2序位後,最重大新聞應該屬歐盟指離岸風電國產化政策違反WTO規定一事。
Thumbnail
臺灣政府積極推動能源轉型,計劃擴大投入綠能投資。本文探討能源轉型的議題與挑戰,並分析企業在綠能領域的發展。討論了太陽能發電、風力發電等再生能源的前景,以及綠色金融機制的重要性。同時介紹了雲豹能源作為在能源轉型軌道上的優質企業案例。
Thumbnail
臺灣政府積極推動能源轉型,計劃擴大投入綠能投資。本文探討能源轉型的議題與挑戰,並分析企業在綠能領域的發展。討論了太陽能發電、風力發電等再生能源的前景,以及綠色金融機制的重要性。同時介紹了雲豹能源作為在能源轉型軌道上的優質企業案例。
Thumbnail
民進黨為何到了2024年跳電頻繁才規劃?執政8年的能源政策規劃到底在哪?
Thumbnail
民進黨為何到了2024年跳電頻繁才規劃?執政8年的能源政策規劃到底在哪?
Thumbnail
臺灣北部一家重要發電廠的多個故障幾乎導致半數人口失去電力即時面臨的嚴重風險。臺灣電力網容易受自然災害和外部威脅影響,政府需提高電力網的韌性,優先發展可再生能源。
Thumbnail
臺灣北部一家重要發電廠的多個故障幾乎導致半數人口失去電力即時面臨的嚴重風險。臺灣電力網容易受自然災害和外部威脅影響,政府需提高電力網的韌性,優先發展可再生能源。
Thumbnail
地窄人稠的台灣,適合廢田種電乎?台灣有這樣的條件嗎?為了廢核,搞風電,搞緑電,是不是有些搞錯方向。 我自己不具備這方面的專業,但有興趣鑽研這方面的議題,曾看過不少文獻。我自己沒有答案,但是,看到這一張〔國家地理雜誌〕2023年攝影大賽得獎相片,使得我產生很大的疑惑與感觸!
Thumbnail
地窄人稠的台灣,適合廢田種電乎?台灣有這樣的條件嗎?為了廢核,搞風電,搞緑電,是不是有些搞錯方向。 我自己不具備這方面的專業,但有興趣鑽研這方面的議題,曾看過不少文獻。我自己沒有答案,但是,看到這一張〔國家地理雜誌〕2023年攝影大賽得獎相片,使得我產生很大的疑惑與感觸!
Thumbnail
離岸風電的話題,自從小英上任後炒的風風火火,又再去年突然傳出許多外商撤資閃人的消息,不免讓人有種人走茶涼,散戶留下來洗碗的感覺。而一直以來都有聽到長輩們在說:風機很貴、發電量很少;又或是圖利廠商;以及破壞環境等言論,我想只能說,所有能源發展,要在量又大又高效率面前,負面的影響一定是有的,不然可能大家
Thumbnail
離岸風電的話題,自從小英上任後炒的風風火火,又再去年突然傳出許多外商撤資閃人的消息,不免讓人有種人走茶涼,散戶留下來洗碗的感覺。而一直以來都有聽到長輩們在說:風機很貴、發電量很少;又或是圖利廠商;以及破壞環境等言論,我想只能說,所有能源發展,要在量又大又高效率面前,負面的影響一定是有的,不然可能大家
Thumbnail
這篇文章匯集了<天下雜誌>刊載與環境相關的文章,整篇文章篇幅適中,適合1小時左右的閱讀。
Thumbnail
這篇文章匯集了<天下雜誌>刊載與環境相關的文章,整篇文章篇幅適中,適合1小時左右的閱讀。
Thumbnail
1.台灣政治環境變化對整體綠能市場影響有限,差異在於推進速度。 2.未來售電比例將拉高,工程比例將下降。 3.再生能源的核心競爭了在於溝通,而非技術。雲豹透過自身銀行、營運、地方溝通資源,投資規模較小的再生能源公司,創造雙贏。 4.未來將借助台灣的技術經驗,進軍東南亞、日本市場。
Thumbnail
1.台灣政治環境變化對整體綠能市場影響有限,差異在於推進速度。 2.未來售電比例將拉高,工程比例將下降。 3.再生能源的核心競爭了在於溝通,而非技術。雲豹透過自身銀行、營運、地方溝通資源,投資規模較小的再生能源公司,創造雙贏。 4.未來將借助台灣的技術經驗,進軍東南亞、日本市場。
Thumbnail
各國電力公司對於併網型太陽光電都有技術規範,在台灣的話太陽能發電系統等再生能源發電設施接入電網時,發電業者與電網運營商(就是台電)之間會簽署的一份文件。這份文件通常規定了發電業者接入電網的相關條件、要求和合作協議。 併聯同意書的主要內容可能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技術標準: 規定了發電系統需
Thumbnail
各國電力公司對於併網型太陽光電都有技術規範,在台灣的話太陽能發電系統等再生能源發電設施接入電網時,發電業者與電網運營商(就是台電)之間會簽署的一份文件。這份文件通常規定了發電業者接入電網的相關條件、要求和合作協議。 併聯同意書的主要內容可能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技術標準: 規定了發電系統需
Thumbnail
隨著全球對永續發展和能源轉型的需求日益增加,可再生能源計劃在全球範圍內成為關注的焦點。對於台灣的創業者而言,大陸作為龐大的市場提供了實現可再生能源計劃的機會。然而,台灣創業者在大陸推動可再生能源計劃需要面對諸多挑戰,包括台胞證、VISA、臺灣居民來往大陸通行證、台胞證照片尺寸規格、東南亞簽證,以及各
Thumbnail
隨著全球對永續發展和能源轉型的需求日益增加,可再生能源計劃在全球範圍內成為關注的焦點。對於台灣的創業者而言,大陸作為龐大的市場提供了實現可再生能源計劃的機會。然而,台灣創業者在大陸推動可再生能源計劃需要面對諸多挑戰,包括台胞證、VISA、臺灣居民來往大陸通行證、台胞證照片尺寸規格、東南亞簽證,以及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