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第四次十字軍的代表團從威尼斯離開後不久,他們就聽到一個驚人的消息:原定為名義領袖的香檳伯爵,蒂博三世,居然暴斃身亡,年僅二十三歲。
稍後,義大利的大貴族「蒙費拉特的鮑尼法斯侯爵」將替補他的位置,成為第四次十字軍的名義領袖。這點在付費文章說過了。但我忍不住開始想像,或許十字軍之間,曾有過這樣的情節——在一陣「我把你當成最知心的朋友,而你也把我當成最知心的朋友」、「基督教可以沒有我鮑德溫,怎麼能沒有你蒂博啊!」的哭喪後,眾位大貴族心裡面忍不住開始轉著另一個念頭:
「那麼,誰才該是下一個領袖群雄的人物呢?」
一名大貴族首先站起來,說道:「眾位尊貴的閣下,我等今日既然是聚義討賊,那麼還得推選一位眾望所歸的人做盟主才是。」
「我心中有一位英雄,德高望重,家族屢次遠征,親戚盟友遍天下,賢德之聲,遠播四海……」
說到這裡,有幾個比較年輕的貴族都忍不住面有得色:這肯定說的是我嘛!
「在下的意思,是請鮑尼法斯閣下擔當盟主!」
此言一出,可能有些人原先雀躍的心情,瞬間變成了一坨大便。
鮑尼法斯!那個才剛來宣誓十字軍的傢伙!還是個義大利佬!我等法蘭西好漢怎麼能容得下他來放肆!於是大家一怒之下……
「是啊是啊!說得對!」「如果侯爵推卻,我等不答應!」
眾口附和。難聽的話當然不好出口嘛。
就算有些人可能心裡不爽,但鮑尼法斯年近五十、家族是真有聲望的,又有錢有勢,家族還有十字軍的長遠歷史。也還真不好反對。
而且聽說人家還先跟法國國王菲力打過招呼了。跟尊嚴王作對,那還是別吧。
鮑尼法斯歷練多年,哪裡會不知道大家心口不一,臉上表情要多陰間有多陰間,於是也皮笑肉不笑地回應道:
「我鮑尼法斯非常感謝諸位的抬愛,哎呀天下英雄幾乎都在這了,要我擔此重任,那實在太慚愧了!依我看還需如此如此……」
大家一聽之下,大為滿意。以鮑尼法斯為象徵性領袖、實質上仍舊集體領導的體制,就這樣建立了。
——以上會議情節純屬想像。不過有意思的是,鮑尼法斯後來並沒有在威尼斯跟大家集合搭船,他是後來才到的。
威尼斯人攻擊札拉城時,鮑尼法斯甚至人還不在場。侯爵恐怕真有他自己的計劃。
&
圖片來源:
Wiki Commons, "Boniface I, Marquis of Montferrat"
資料來源:
Jonathan Phillips, "The Fourth Crusade and the Sack of Constantinople"
Thomas F. Madden, “Venice: a New Histo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