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遠鏡與顯微鏡:醫學工程師的雙重視角思維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醫學與工程的奇妙化學反應

我的職業生涯始於一個看似意外的組合:醫學影像與資訊工程。

在多年的跨領域工作中,我逐漸體悟到一個深刻的認知差異:醫學思維比較類似一個網狀的思維,必須見樹又見林通盤思考,像一台望遠鏡;但工程思考比較類似用顯微鏡觀察一棵樹,將每個細節都搞懂。

感謝我當時的老師帶著我,讓我每週參與醫院周會,向臨床醫師分享最新的影像處理技術。那時的我並沒有意識到,這種「翻譯」工作正在訓練我一項珍貴的能力——在望遠鏡視角與顯微鏡視角之間靈活切換的跨領域溝通能力。


兩種思維模式的深度解析

醫師在診斷時,需要運用「望遠鏡思維」:整合病史、症狀、檢驗結果、影像資料,甚至考慮患者的心理狀態和社會背景,形成一個完整的診斷網絡。他們關心的是診斷準確性,但這種準確性建立在對全局的掌握上。

相對地,工程師更傾向於「顯微鏡思維」:深入分析演算法的每一行代碼、優化每一個參數、確保每個模組的精確運作。他們在意的是技術細節的完美實現,追求在特定領域內的極致表現。

而我需要在兩者之間建立橋梁,這要求我必須同時具備這兩種思維模式。這個經歷讓我意識到,未來的世界需要的不是單一領域的專家,而是能夠跨界整合的思考者。


職場實戰中的雙重視角價值

這種經驗在我後來的職業生涯中反覆顯現其價值。

在電子公司擔任顧問期間,我完成了基於平行運算的電腦斷層掃描影像重建演算法。這個項目的成功,不僅來自技術能力,更來自於我能夠理解醫療需求並轉化為工程解決方案。

當醫師告訴我他們需要「更清晰的影像」時,我知道這不只是技術指標的提升,而是關乎診斷準確性和患者安全的重大議題。我需要用望遠鏡思維理解醫療情境的複雜性,同時用顯微鏡思維確保演算法的精確實現。

在外商醫療器材公司時,我領導專案團隊,從資料查找、臨床需求調查到市場調查,最終成功立項。在這個過程中,我發現最大的挑戰不是技術開發,而是如何讓不同背景的人理解彼此的需求與限制。

醫師會說:「我們需要一個能夠快速準確診斷的系統。」工程師會問:「準確率要達到多少?處理時間的上限是什麼?」市場人員會關心:「成本控制在什麼範圍?競爭優勢在哪裡?」

作為跨界的我,我需要在這些不同的語言和思維模式之間進行翻譯,確保每個人都能理解項目的全貌。

到了知名科技公司,我負責3D視覺檢測、外觀瑕疵檢測等項目。這些看似與醫學毫無關聯的工作,卻因為我的醫學背景而獲得了獨特的解決思路。

醫學影像處理中的雜訊抑制技術,完美適用於工業檢測中的干擾排除;診斷準確性的要求,讓我對檢測系統的可靠性有著更嚴格的標準。更重要的是,醫學訓練中培養的系統性思考能力,讓我能夠從整個生產流程的角度來設計檢測方案。


跨界能力vs傳統專業化的思辨

這些年的經歷讓我深刻體會到:在急速變化的時代,單一領域的專業化已經不足以應對複雜的現實問題。

傳統的教育體系培養出來的人才,就像是一把專業的手術刀,在特定領域內非常銳利,但面對跨領域的挑戰時卻顯得力不從心。而跨界思維培養出來的能力,更像是一個多功能工具包,雖然在單一功能上可能不如專業工具,但在解決複雜問題時卻有著不可替代的優勢。


管理團隊中的視角切換挑戰

在我管理團隊的經驗中,我經常遇到這樣的情況:一個碩士學歷的工程師,在技術能力上毫無問題,但在與客戶溝通、跨部門協調、或是理解商業需求方面卻顯得力不從心。

用我之前提到的比喻來說,這些優秀的工程師擁有精良的「顯微鏡」,能夠將技術細節看得非常清楚,但卻缺乏「望遠鏡」視角,無法掌握全局圖景。他們的理解能力實際上是沒問題的,穿越回古代,他們絕對可以坐上管理者的位置。但在現代複雜的商業環境下,僅有顯微鏡視角是不夠的。

反過來說,我也見過一些管理者具備良好的「望遠鏡思維」,能夠統籌全局、理解商業邏輯,但在面對技術細節時卻力不從心,無法深入理解專業領域的複雜性。


雙重視角的實踐智慧

現代職場真正需要的,是能夠在望遠鏡與顯微鏡之間靈活切換的人才。當需要制定策略時,他們能夠站在高處俯瞰全局;當需要解決具體問題時,他們又能夠深入細節,一探究竟。

舉例來說,當我在醫療器材公司開發AI影像分割技術時,純粹的資訊工程師可能會專注於演算法的準確性和運算效率,而純粹的醫療專家可能會強調診斷的可靠性和臨床適用性。但作為跨界的我,能夠同時考慮技術可行性、醫療需求、法規要求和商業價值,這種全局觀正是現代社會最稀缺的能力。

這個體悟不僅影響了我的職業發展,也深深影響了我對人才培養的思考,特別是後來成為父親後,我開始反思如何培養下一代的跨界思維能力。

醫學思維教會我用望遠鏡看世界:見樹又見林,理解系統性的複雜關聯,培養全局觀和同理心。工程思考教會我用顯微鏡觀察細節:深入分析每個環節,追求精確和完美,培養邏輯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真正的智慧,在於知道什麼時候該用望遠鏡,什麼時候該用顯微鏡,以及如何在兩者之間靈活切換。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哈奇的沙龍
0會員
7內容數
沙龍聚焦科技業版圖轉移、工程師職涯規劃及技術對社會的重塑,透過工程師視角記錄時代觀察。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透過視覺藝術結合科學和社會研究,學生可以豐富學習體驗並深入瞭解不同概念。這篇文章談及如何透過視覺藝術學習自然科學、環境保護、科學實驗、社會議題和多元文化以及科技和創新概念進行跨學科教學。
Thumbnail
透過視覺藝術結合科學和社會研究,學生可以豐富學習體驗並深入瞭解不同概念。這篇文章談及如何透過視覺藝術學習自然科學、環境保護、科學實驗、社會議題和多元文化以及科技和創新概念進行跨學科教學。
Thumbnail
若說質性研究是透過觀察各種現象獲得一些有系統的結論,那我們就從觀察開始聊起。
Thumbnail
若說質性研究是透過觀察各種現象獲得一些有系統的結論,那我們就從觀察開始聊起。
Thumbnail
他們的傑出成就必然會超越各自領域具備在 “專業上” 的卓越成就。 不過, 造就專家們的氣勢卻不單是專業領域的造詣。另外一項必備的能耐是能夠清楚又有效呈現意見與想法的卓越表達能力。
Thumbnail
他們的傑出成就必然會超越各自領域具備在 “專業上” 的卓越成就。 不過, 造就專家們的氣勢卻不單是專業領域的造詣。另外一項必備的能耐是能夠清楚又有效呈現意見與想法的卓越表達能力。
Thumbnail
顯微鏡下的世界很有趣,因為那總能看見肉眼無法輕易察覺的事物。
Thumbnail
顯微鏡下的世界很有趣,因為那總能看見肉眼無法輕易察覺的事物。
Thumbnail
從智力上看,自1781年以來,我們已經朝著兩個方向更加深入,向內更深入,向外更深入。這是Projector的結果。Projector的出現也是科學革新的出現。這是現代世界的出現,不是個人的。
Thumbnail
從智力上看,自1781年以來,我們已經朝著兩個方向更加深入,向內更深入,向外更深入。這是Projector的結果。Projector的出現也是科學革新的出現。這是現代世界的出現,不是個人的。
Thumbnail
觀點是不分主客兩端的,背後的視角差異於是來自不同的思維方式。經過驗證的科學和數學相對客觀,基於個人經驗與社群認同的則相對主觀。說到底,觀點是多面向的,為何僅以主客來區分。
Thumbnail
觀點是不分主客兩端的,背後的視角差異於是來自不同的思維方式。經過驗證的科學和數學相對客觀,基於個人經驗與社群認同的則相對主觀。說到底,觀點是多面向的,為何僅以主客來區分。
Thumbnail
《逆思維》是一本值得閱讀的書,主要探討如何成為一名思考的科學家,透過重新思考、提醒自己認知的盲點,找出新的解決方法來解決正面臨的問題。
Thumbnail
《逆思維》是一本值得閱讀的書,主要探討如何成為一名思考的科學家,透過重新思考、提醒自己認知的盲點,找出新的解決方法來解決正面臨的問題。
Thumbnail
這是一篇討論人際關係,生活觀念和健康觀唸的文章,反饋社會擁有的不足和問題。作者從不同角度提出了一個理想與現實的矛盾,並指出許多存在的問題需要關注和思考。
Thumbnail
這是一篇討論人際關係,生活觀念和健康觀唸的文章,反饋社會擁有的不足和問題。作者從不同角度提出了一個理想與現實的矛盾,並指出許多存在的問題需要關注和思考。
Thumbnail
台灣啟航:跨領域的解讀與對話;對人類學的一些想法
Thumbnail
台灣啟航:跨領域的解讀與對話;對人類學的一些想法
Thumbnail
人文思維:哲學基本問題期中報告;關於我對知識論的一些想法
Thumbnail
人文思維:哲學基本問題期中報告;關於我對知識論的一些想法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