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局觀 008|如何給自己一個改變的可能,在職場堅定說出「我值得」?(On Manifestation)

更新 發佈閱讀 12 分鐘

每個人都有一套跟自己約定的方法。而我是一個將「言出必行」當作美德的人。

也因此,我跟自己約定的方式,也是「把我想要的講出來給別人聽」,因為這樣,「他人」就會成為我與自己對話的見證者。

也因為這樣的習慣,我通常不那麼容易將一件我想要做到的事情說出口。尤其是這件事情對我來說有難度,或是這件事情在當下環境擁有極大阻力的時候——要是我做不到,無法成功,那說出口的我,不就背棄自己的諾言了嗎?

或是,當其他人告訴我這件事不可行、不容易、成功機率極低,若輕易就開口說要做,是不是也是一種傲慢,把其他人的建言當耳邊風

我從前奉行這樣的原則已久,但隨著年紀漸長、經歷越來越豐富,我有時也會質疑自己:是不是因為這種態度,錯失了很多機會?或有時候,這樣的評價也不甚公平,因為,環境阻力很大致使一件事難以達成,並不代表做這件事情沒有意義

於是我在後來一次又一次的人生經歷、工作經歷裡,重新思考對我來說「做一件事情的啟動點」,並且以此為始,藉由在海外生活,以新的姿態重新嘗試以不同方式奠定觀念——從「我講,因為我可以」到「我講,因為我值得」。

這篇電子報,讓我們以職場的角度聊聊顯化——我是如何在自證預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以及自我審視(Self-questioning)之間達到平衡吧!

層層遞進,將抽象的難,化為可拆解的問題

一次翻轉這麼多概念會需要很大的心力,但或許我們可以一件一件事來。

第一個讓我重新審視我態度的,是「環境阻力很大致使一件事難以達成,並不代表做這件事情沒有意義」這件事。促此我面對這個潛在問題的,是發生在眼前面對的事情,與價值觀相違背的時候。

舉個例子而言:我無法忍受舊時代的性別觀念,依舊還以非常隱晦的方式,殘留在傳統的金融業職場裡。而職場因為不把這些這些語言、行為作為公司文化的責任,而放任這些元素在日常中持續發生,讓員工感到不適與壓力。

我以前在花旗工作時,因為 MA 身份,不完全隸屬于部門,有時候會因為跨部門需求,被臨時叫派去特定部門支援。某段時間,信用卡部門與公關部合作,要臨時推出一期主打年輕、活潑的廣告形象。事出突然,公司內部便臨時請有空擋的 MA 協助拍攝。也因此,我與幾位 MA 同事便在某日去到設計工作室,在簡單上妝與造型打理後,與工作室團隊進行廣告拍攝。

原本這件事就只是個趣談——拍小廣告,茶餘飯後可以說嘴打趣,僅此而已。沒想到這件事在後續,竟然有波瀾。

某日我在另外一棟大樓,站在電梯外面等待。一位資深主管剛好與我同行,就跟我攀談了起來,這個對話是這樣的:

主管:我最近看到你去支援了廣告,拍了還不錯的形象照呀。

我:是呀,公司有需要,我當時有點空擋,部門主管同意後,我就去支援。

主管:真好。年輕人有潛力,其實你也不必在這裡工作,反正可以靠臉吃飯。


我聽到這個回覆時,心中一股惱火,因為這個回答,同時冒犯了我好幾個層次的價值體系;但同時,我卻也知道這位主管並不是壞人。我在其他場合裡與該主管互動過非常多次,我知道他在領導層裡的形象是溫文儒雅的,對待下屬也盡心盡力協助,遇見不合理的要求也極力保護台灣市場。因此,我猜測這種冒犯的語言並不是刻意為之。

然而,這依舊是不適切的評價,且不應該以這種語言方式呈現出來。這個對話可以發生,就代表這個環境默許這種語言——

我認為,我不值得被這樣對待。我也認為,沒有任何一個人應該要被這樣對待。

這類型的對話體驗,成為了我推動職場多元討論,比如性別、世代等議題時一個重要的起因。在一個相對保守且傳統的產業,要讓組織文化產生變動,並不是很容易的事情:畢竟,做這件事情並不會帶來利潤,也不會帶來客戶關係,更有可能會傷和氣。我原本想要船過水無痕,讓一切就這樣過去。卻是因為太多發生在我自己身上,以及我眼見發生在其他人身上的經歷,讓我決定對我的人資主管與部門主管,開口說出來「我想要一個更友善的職場環境」。

從對話發生,並且在幾年之後,將這個願望,依據現有 APAC 員工自主成形的內部組織規章,變成實際的台灣倡議分部,與公關、人資與領導階層合作,變成常態體系——入職要有性平,活動提倡尊重,玩笑要有界線——我發現我的「願望」,其實也是很多人隱而不言的願望。我每多跟一個主管或是員工會談,我獲得的回饋,有時是情感支持,更有時,是願意付出時間與力氣,一起推行。

正如同上一季全局觀 004 我曾經寫過的:

說出自己的不滿並不是錯的,也並不帶有惡意。說出這段話背後真正的原因,是因為「愛」。在職場裡,或許我們也都知道做出選擇與回饋的原因,是因為「尊重」,是因為「正直」,是因為「誠實」,也是因為對同事、主管、夥伴的「愛」。

這說出口的過程裡,雖然初期,我也沒有信心職場可以有什麼巨大的改變。但我發現,剛開始的「難」,會隨著時間慢慢簡化。每多接觸一個新的人、新的想法、新的回饋,就會讓抽象的難變成具象的難,再從具象的難成為可以被拆解的問題。

讓這一切既定的系統,開始往新的方向偏斜,成為新的、離理想平衡更近的系統——這一切,都得要我當初願意說出口,才有可能發生。

從「我講,因為我可以」到「我講,因為我值得」,這是我在職場上第一次跨越我原本的自我界線。


正是因為說出口了,才更可能達成

劍橋字典替 2024 年選出來的字是「顯化(Manifestation)」,意指「運用具體觀想與自我肯定等方式,想像自己得到所求之事。同時相信這麼做會讓你的目標更容易達成。」我在 2024 年初也有一個目標成真之事——我拿到連續第四次的 Exceeded Expectations ,同時獲得了升職。這是我的職涯裡很重要的肯定:作為非母語的國際工作者,一樣也可以在夠開放的英美科技業職場獲得成功。

但在這次成功以前,我歷經了兩次的升職失敗。

我約莫在公司第二年時開始思考我的職涯規劃,並且思考是否要內部轉職,還是先往更高職位前進,以此獲得更多談判籌碼。當時我有兩位透過內部系統媒合的業師(Mentor),一位是同部門但不同產品的資深英國姐姐,另一位則是人在紐約,職能完全不同的工程師小哥。

我與工程師小哥有很大部分的討論,都圍繞在轉職,以及工程師對於非工程職能的期待。有段時間我非常苦惱跟挫敗——根據我的打聽,轉職成某某職位的先決條件,是一二三。這規定是一個通則,偶爾有例外,而我現在不太符合其中的條件一。而條件一要達成,跟努力與否也沒有直接關係,而是有運氣成分,難以掌握。

工程師小哥聽了我的挫敗感,回覆我——No matter what, better off trying.

我認為,你現在還是應該主動開啟與招募主管的對話框,至少跟兩個目標職位的招募主管談一談,跟他們解釋你的狀況,以此來建立數據,驗證公司對這件事情的規定硬不硬。

工程師小哥甩了一下他文青風格的漫畫少年式中分長瀏海,繼續說:

你讓他們告訴你『行不通』,而不是假定答案是『不行』,然後就自己拒絕自己。反正問了對你並沒有損失,頂多知道一個你本來就知道的答案。

你甚至可以用此追問他們對於職位的期待,就可以順便知道你要強化的部分是哪些。這樣,也讓對方知道:未來有一個潛在人選。既然我們都知道職涯有運氣成分,現在公司的狀況這麼多,有時機會都來自於你沒預想過的地方。

當時這段對話,讓我立刻拿筆寫下這些建言,並且理解到這又是我的東亞通病。好聽一點是「乖」,難聽一點叫做「奴」。看到規定都沒琢磨可以有的對策,就在自設框架,社會性美德壓過冒險家精神。而這件事,也讓我重新審視了我的原則,因為我發現:

我通常不那麼容易將一件我想要做到的事情說出口。可是有時候,正是因為說出口了,事情才更可能達成。

在這段對話後,我決定改變我的對話模式,來練習「說出一件我現在做不到,但我想要做到」的膽試。在那之後,與任何一個新主管或是新同事見面,我都明確的告訴他們:「我的目標是升職跟轉職,而我希望你可以給我對的建議,給我支持。」

在這之後,非常多人給予我不同的幫助:

  • 新主管理解到這個需求之後,告訴我什麼樣的專案,最有談資幫我開展上升路經
  • 舊主管理解到這個需求之後,告訴我他認為合適的時間軸規劃
  • 舊同事理解到這個需求之後,告訴我她過去的升職歷程,她做了哪些事情
  • 新同事理解到這個需求之後,告訴我她認為怎麼樣平衡工作內容最能幫助我
  • 而兩位業師,也用他們在資深層級的角度,給予我「局外人」的觀察,可以有哪些新的切角與機會,可以主動嘗試

在這些資源與對談過後,在升職的談判路上,我還是失敗了兩次。但每一次失敗,都具象化了這些不足與困難,並且在實際的討論過程中,讓我將自己校準到更精確的方向。

我講,因為我想要;我講,因為我值得。而且我講,是因為我要對自己負責,不是只是完成與否,而是我希冀完成這件事。當我對自己的態度從「backward looking」變成「forward looking」。自證預言的齒輪,自此開始轉動。


勇敢一次之後,就可以勇敢很多次

raw-image

2019 的《她們》,曾有一段非常動人的對話。深愛女主角喬的羅禮,決定向志不在婚姻的喬求婚,在求婚這個角度而言,這個行為是失敗的,卻不代表這趟自剖心境的對話是不必要的。正因為彼此坦誠,兩人才能踏上最適合自己的人生。


當然,看完整篇電子報,或許會有讀者跟我一樣,感覺這些故事是不是太像雞湯,專門賣夢想成真、勇往直前的老生常談。這類質疑非常有道理,但我也認為,這些我過往曾經記錄過的經歷,對於不同階段的人而言有不同類型的價值:正在迷惘,或依舊在自我審視(Self-questioning)的人,或許可以從這些經歷與轉變中獲得勇氣;而已經成熟,邁過門檻的人,或許也可以回溯這些過去曾有的迷茫,並且以不同的位置,比如資深 IC、主管、業師、經理人、創辦人的角度,給予正在轉變路上的同事們,更多鼓勵。

《劍橋字典》指出,遴選年度代表字的原則除了搜尋熱度,也包含語言學上的趣味度和最能彰顯「時代精神」(zeitgeist)的意義。由此看來,「manifest」成為年度代表字,不僅體現了人們心中的想望,同時更凸顯出在這疫後經濟衰退、社會亟需重振的年代,全世界都在迫切渴求信念與行動,改變茫然的未來。

疫情已然過去,而我也已然在過去近十年的社會經歷裡一步一步長大。如今我在海外的生活漸趨穩定,卻也在成長的過程裡獲得更多能動性,開始有更多資源與影響力。本篇講完心態改變之後,下一篇我們會來更細緻的方式,來用實務的角度說明,到底要怎麼做,才能找到業師,以及與主管共同以升職為目標努力吧!


Stay Classy!祝各位有個美好的一週!

🩵

Referenc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喬記洋行的沙龍
950會員
95內容數
商業知識應用的範圍極廣,文化價值交換也是其中之一。然而市面上較少針對廣義文化企業的系統性地整理,也較少評論者以管理角度提出讓這些企業能夠有機發展、自給自足的思考方針。我將自己定錨為人文與商業相輔的實踐家,希望藉由所學提出應用策略框架,使更多亞洲文化商業體能用嶄新的角度,帶來下一波的文藝復興。
喬記洋行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6/25
本文探討國際職場「向上管理」的文化差異,並以三層次階段(講重點、提解方、互成全)說明如何與主管有效溝通,提升職場效益。文章分享作者在金融業與科技業的經驗,比較西方與東方職場文化中對管理者的不同期待,以及如何調整溝通策略,以達成個人職涯目標。
2025/06/25
本文探討國際職場「向上管理」的文化差異,並以三層次階段(講重點、提解方、互成全)說明如何與主管有效溝通,提升職場效益。文章分享作者在金融業與科技業的經驗,比較西方與東方職場文化中對管理者的不同期待,以及如何調整溝通策略,以達成個人職涯目標。
2025/06/25
跨文化溝通中,尤其在東西方文化差異下,溝通是否有效力的關鍵。作者分享自身經驗,從語言學習到職場溝通,指出影響溝通效果的並非僅是語言能力,更在於溝通雙方的文化假設與互動模式。文章重點在於如何提升溝通影響力,並以「五歲法則 」與「意譯重述」作為案例,說明如何化繁為簡,確保訊息傳達,建立良好的溝通橋樑。
2025/06/25
跨文化溝通中,尤其在東西方文化差異下,溝通是否有效力的關鍵。作者分享自身經驗,從語言學習到職場溝通,指出影響溝通效果的並非僅是語言能力,更在於溝通雙方的文化假設與互動模式。文章重點在於如何提升溝通影響力,並以「五歲法則 」與「意譯重述」作為案例,說明如何化繁為簡,確保訊息傳達,建立良好的溝通橋樑。
2025/06/09
本文探討高資產客戶的消費行為與奢侈品牌、金融機構的客戶區隔策略,分析高淨值人士和超高淨值人士的財富門檻、消費模式,以及銀行和奢侈品牌如何透過關係管理維繫高端客戶。文中引用數據,並參考LVMH、愛馬仕、香奈兒等品牌的客戶分類標準,以及臺灣、香港等地的財富管理門檻,深入剖析高端市場的客戶篩選和經營策略。
2025/06/09
本文探討高資產客戶的消費行為與奢侈品牌、金融機構的客戶區隔策略,分析高淨值人士和超高淨值人士的財富門檻、消費模式,以及銀行和奢侈品牌如何透過關係管理維繫高端客戶。文中引用數據,並參考LVMH、愛馬仕、香奈兒等品牌的客戶分類標準,以及臺灣、香港等地的財富管理門檻,深入剖析高端市場的客戶篩選和經營策略。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雙11於許多人而言,不只是單純的折扣狂歡,更是行事曆裡預定的,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錢錢沒有不見,它變成了快樂,跟讓臥房、辦公桌、每天早晨的咖啡香升級的樣子! 這次格編突擊辦公室,也邀請 vocus「野格團」創作者分享掀開蝦皮購物車的簾幕,「加入購物車」的瞬間,藏著哪些靈感,或是對美好生活的想像?
Thumbnail
雙11於許多人而言,不只是單純的折扣狂歡,更是行事曆裡預定的,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錢錢沒有不見,它變成了快樂,跟讓臥房、辦公桌、每天早晨的咖啡香升級的樣子! 這次格編突擊辦公室,也邀請 vocus「野格團」創作者分享掀開蝦皮購物車的簾幕,「加入購物車」的瞬間,藏著哪些靈感,或是對美好生活的想像?
Thumbnail
這本書討論了職場相關議題,是一段自我對話的旅程。書中著重在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質量的重要性及自律和自由之間的關係。書中的故事和內容可以啟發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雖為女性角度出發,但面對人生不需要侷限。從更高的角度來看,現今社會無論男女重點在於「你想過什麼樣的生活?而你為了你想要的生活做了些什麼?」
Thumbnail
這本書討論了職場相關議題,是一段自我對話的旅程。書中著重在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質量的重要性及自律和自由之間的關係。書中的故事和內容可以啟發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雖為女性角度出發,但面對人生不需要侷限。從更高的角度來看,現今社會無論男女重點在於「你想過什麼樣的生活?而你為了你想要的生活做了些什麼?」
Thumbnail
持續明確表達目標並消除懷疑,勉勵自己相信「我一定可以的」。 當願望實現時,不要認為是巧合,要相信自己的努力和顯化力量。 建議從容易得到的事物開始實踐顯化,逐步擴大目標。 精確描述你想要的目標,包括物品的細節和金額的確切數字。 感恩和珍惜內心的力量,並不斷審視自己真正想要的願望。 顯化不僅是
Thumbnail
持續明確表達目標並消除懷疑,勉勵自己相信「我一定可以的」。 當願望實現時,不要認為是巧合,要相信自己的努力和顯化力量。 建議從容易得到的事物開始實踐顯化,逐步擴大目標。 精確描述你想要的目標,包括物品的細節和金額的確切數字。 感恩和珍惜內心的力量,並不斷審視自己真正想要的願望。 顯化不僅是
Thumbnail
我們每個人存在,為自己閃耀就好 這是我在社交平台找一張鼓勵自己的桌布圖片時 深受吸引的一句話
Thumbnail
我們每個人存在,為自己閃耀就好 這是我在社交平台找一張鼓勵自己的桌布圖片時 深受吸引的一句話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自我價值和對工作的期許,並對未來提出了一些思考。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自我價值和對工作的期許,並對未來提出了一些思考。
Thumbnail
透過本文您可以瞭解如何透過記帳、投資自己和多跟自己期許的人靠近,來實現無痛轉職的目標。您將得到應對不喜歡的職場環境的一些建議,並找到可以開始改變的方法。
Thumbnail
透過本文您可以瞭解如何透過記帳、投資自己和多跟自己期許的人靠近,來實現無痛轉職的目標。您將得到應對不喜歡的職場環境的一些建議,並找到可以開始改變的方法。
Thumbnail
每個人窮極一生都在追求、尋找自己能做些什麼,能成為什麼樣的人。 幸運的人,很早就知道自己的人生目標是什麼,並早已付諸行動去實現。 有些人跌跌撞撞仍不確定自己想做什麼,能做什麼。 看見自己的長處及短板不是為了持續追求不屬於自己的東西,而是朝自己的長處加強。 我想多數人會選擇加強自己的優點,並讓
Thumbnail
每個人窮極一生都在追求、尋找自己能做些什麼,能成為什麼樣的人。 幸運的人,很早就知道自己的人生目標是什麼,並早已付諸行動去實現。 有些人跌跌撞撞仍不確定自己想做什麼,能做什麼。 看見自己的長處及短板不是為了持續追求不屬於自己的東西,而是朝自己的長處加強。 我想多數人會選擇加強自己的優點,並讓
Thumbnail
透過個人職場經驗,分享個人如何從追求表現到欣賞自己和他人的優點,轉變心態帶來生活和工作的積極影響,在成長過程中,期許每一個工作都是個人成長和幸福的一部分。
Thumbnail
透過個人職場經驗,分享個人如何從追求表現到欣賞自己和他人的優點,轉變心態帶來生活和工作的積極影響,在成長過程中,期許每一個工作都是個人成長和幸福的一部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