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國內外「參話頭」的禪修方式,常將話頭詮釋為公案的關鍵句或是答語,將話頭脫離於原本公案脈絡之外參究,根據考證這樣的見解並非原本大慧宗杲「話頭」的原意。
國內的相關著中,釋慧門指出「話=話頭=參究的主題=參究的話題=參究的公案=參究的器仗」,且指出話頭並非話的源頭。佛教學者許淑雅仔細考證發現,大慧宗杲確實是最早提出「話頭」一詞的人,但大慧宗杲所說的「話頭」即是「公案」。例如趙州禪師的〈狗子無佛性話〉公案,大慧宗杲所謂「但舉個『無』字」即是指「趙州回答『無』是什麼道理?」,透過「為什麼禪師如此回答?」的問題來起疑情,並非脫離原本公案。此外許淑雅援引高峰原妙、中峰明本、斷雲智徹的論述發現,單看「無」字對於疑情會有困難,應要參究問題,即「趙州因甚道箇『無』字?」,而在南宋末年至元初時期,就有認為大慧宗杲教的「看話頭」方法,是單看「無」字,但這已抽離了原本的公案內容,是錯誤的見解。而許淑雅推測大慧宗杲會以「話頭」一詞取代「公案」的原因,主要是因為當時的叢林在「文字禪」的影響之下,形成「商量古人公案」的弊端,為了扭轉這種錯誤使用「公案」的情形,回轉到正確的「參究」上,必定得使用「公案」一詞以外的說法來區隔與聚焦,所以大慧宗杲禪師採用「話頭」一詞取代「公案」。
綜上所述,大慧宗杲禪師的「參話頭」就是「參究公案」,旨在參究公案中「禪師為何如此回答?」,藉由參究禪師的回答來啟發自身的智慧親睹佛法意旨。這樣利用公案而不侷限於公案的教學方式,在元代傳至朝鮮半島,並流傳下來,成為韓國禪宗的特色。在韓國禪宗裡,「話頭」即是「公案」,如《海底生煙》中提及韓國近代禪法興盛之狀況,並且明確指出「話頭」即是「公案」,以書中第二則公案〈鐵輪銷〉為例:惠菴禪師開示,這個〈鐵輪銷〉話頭對於新學子非常重要,原本經常被性月禪師所詢問--
佛法 嚴嚴尊重 毫釐不動 鐵輪銷
「佛法(指人人的本體)嚴嚴尊重(無所不在),即使絲毫未動,他說『它銷蝕鐵輪』,是藉由什麼呢?馬上告訴我!」
沒人反應,惠菴禪師自答:「如果有人問我這個公案,我會以鏡虛禪師曾經說過的一句話類推回答--無種時即生。(說「沒有種子」時,已經發芽了)」

銷蝕鐵輪(AI生成)
參考文獻:
釋慧門,《看話參禪法要》(花蓮:百丈山力行禪寺,2012 年),頁1。
許淑雅,《大慧宗杲看話禪法之研究》,(宜蘭:佛光大學佛教學系博士論文,2018年),頁16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