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究話頭」就是「參究公案」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當今國內外「參話頭」的禪修方式,常將話頭詮釋為公案的關鍵句或是答語,將話頭脫離於原本公案脈絡之外參究,根據考證這樣的見解並非原本大慧宗杲「話頭」的原意。

國內的相關著中,釋慧門指出「話=話頭=參究的主題=參究的話題=參究的公案=參究的器仗」,且指出話頭並非話的源頭。佛教學者許淑雅仔細考證發現,大慧宗杲確實是最早提出「話頭」一詞的人,但大慧宗杲所說的「話頭」即是「公案」。例如趙州禪師的〈狗子無佛性話〉公案,大慧宗杲所謂「但舉個『無』字」即是指「趙州回答『無』是什麼道理?」,透過「為什麼禪師如此回答?」的問題來起疑情,並非脫離原本公案。此外許淑雅援引高峰原妙、中峰明本、斷雲智徹的論述發現,單看「無」字對於疑情會有困難,應要參究問題,即「趙州因甚道箇『無』字?」,而在南宋末年至元初時期,就有認為大慧宗杲教的「看話頭」方法,是單看「無」字,但這已抽離了原本的公案內容,是錯誤的見解。而許淑雅推測大慧宗杲會以「話頭」一詞取代「公案」的原因,主要是因為當時的叢林在「文字禪」的影響之下,形成「商量古人公案」的弊端,為了扭轉這種錯誤使用「公案」的情形,回轉到正確的「參究」上,必定得使用「公案」一詞以外的說法來區隔與聚焦,所以大慧宗杲禪師採用「話頭」一詞取代「公案」。

綜上所述,大慧宗杲禪師的「參話頭」就是「參究公案」,旨在參究公案中「禪師為何如此回答?」,藉由參究禪師的回答來啟發自身的智慧親睹佛法意旨。這樣利用公案而不侷限於公案的教學方式,在元代傳至朝鮮半島,並流傳下來,成為韓國禪宗的特色。在韓國禪宗裡,「話頭」即是「公案」,如《海底生煙》中提及韓國近代禪法興盛之狀況,並且明確指出「話頭」即是「公案」,以書中第二則公案〈鐵輪銷〉為例:

惠菴禪師開示,這個〈鐵輪銷〉話頭對於新學子非常重要,原本經常被性月禪師所詢問--

佛法 嚴嚴尊重 毫釐不動 鐵輪銷

「佛法(指人人的本體)嚴嚴尊重(無所不在),即使絲毫未動,他說『它銷蝕鐵輪』,是藉由什麼呢?馬上告訴我!」

沒人反應,惠菴禪師自答:「如果有人問我這個公案,我會以鏡虛禪師曾經說過的一句話類推回答--無種時即生。(說「沒有種子」時,已經發芽了)」

銷蝕鐵輪(AI生成)

銷蝕鐵輪(AI生成)


參考文獻:

釋慧門,《看話參禪法要》(花蓮:百丈山力行禪寺,2012 年),頁1。

許淑雅,《大慧宗杲看話禪法之研究》,(宜蘭:佛光大學佛教學系博士論文,2018年),頁162-163。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圓曉小參室
1會員
89內容數
鏡虛圓曉禪師的沙龍,旨在分享韓國臨濟宗祖師禪的學習歷程,歡迎支持。
圓曉小參室的其他內容
2025/09/20
地藏王菩薩的誓願:「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為了要讓地藏王菩薩成佛,我們要如何讓地獄空無、眾生度盡?知曉者,頓超三界為天人師,且地藏王菩薩即刻成佛;未知曉者,將與地藏王菩薩同行,於地獄廣度眾生。
Thumbnail
2025/09/20
地藏王菩薩的誓願:「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為了要讓地藏王菩薩成佛,我們要如何讓地獄空無、眾生度盡?知曉者,頓超三界為天人師,且地藏王菩薩即刻成佛;未知曉者,將與地藏王菩薩同行,於地獄廣度眾生。
Thumbnail
2025/09/18
圓曉禪師自評:「文學造詣差先不論,此偈還真是多餘的廢棄物。」
2025/09/18
圓曉禪師自評:「文學造詣差先不論,此偈還真是多餘的廢棄物。」
2025/09/17
佛無一定的形象,禪也非坐非臥,開悟見性需要真參實究,並找善知識印證。
2025/09/17
佛無一定的形象,禪也非坐非臥,開悟見性需要真參實究,並找善知識印證。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這本書是一位在家修行人以問答方式回答有關佛陀及佛教的疑問,內容生活化且易懂,適合對佛教感興趣卻不想深入研究的人。書中強調佛教是一種生活態度,讓人覺察當下並用平等心看待事物。
Thumbnail
這本書是一位在家修行人以問答方式回答有關佛陀及佛教的疑問,內容生活化且易懂,適合對佛教感興趣卻不想深入研究的人。書中強調佛教是一種生活態度,讓人覺察當下並用平等心看待事物。
Thumbnail
要享事功,先要提得起; 要享閒情,先要放得下。 —摘自星雲大師《佛光菜根譚‧慈》
Thumbnail
要享事功,先要提得起; 要享閒情,先要放得下。 —摘自星雲大師《佛光菜根譚‧慈》
Thumbnail
透過辯論與論式的實際應用,可以知道上師與佛兩者的關聯性,是同義、相違、三句、四句哪一種。運用論式的辯論,快速清晰的理解,何謂上師的性相(定義),同時也簡潔的比較出上師與佛的關係,因此,學習攝類學一定要開口用論式辯論,這也是再再強調的重點。
Thumbnail
透過辯論與論式的實際應用,可以知道上師與佛兩者的關聯性,是同義、相違、三句、四句哪一種。運用論式的辯論,快速清晰的理解,何謂上師的性相(定義),同時也簡潔的比較出上師與佛的關係,因此,學習攝類學一定要開口用論式辯論,這也是再再強調的重點。
Thumbnail
佛三種說法,一、方便說,二、譬喻說,三、因緣說。唯以方便說,為對最上機。今淨土法門,為方便中之方便,故曰異方便。三根普被,九界同收,乃諸佛之最上大法,為正法輪。
Thumbnail
佛三種說法,一、方便說,二、譬喻說,三、因緣說。唯以方便說,為對最上機。今淨土法門,為方便中之方便,故曰異方便。三根普被,九界同收,乃諸佛之最上大法,為正法輪。
Thumbnail
達賴喇嘛說《菩提道次第攝頌》|庚二、別學止觀
Thumbnail
達賴喇嘛說《菩提道次第攝頌》|庚二、別學止觀
Thumbnail
本文將分享有關禪修對世俗生活的好處、禪修在科學上的作用,以及一些建立理性或感性認知的可能方法。文章還會討論刻板印象和錯誤認知關於禪修的問題,以及禪修對解決情緒問題和壓力的重要意義。
Thumbnail
本文將分享有關禪修對世俗生活的好處、禪修在科學上的作用,以及一些建立理性或感性認知的可能方法。文章還會討論刻板印象和錯誤認知關於禪修的問題,以及禪修對解決情緒問題和壓力的重要意義。
Thumbnail
學「禪」,先要學慚愧,自知慚愧才有禪心; 修「淨」,首須修恭敬,能恭敬人才有淨土。
Thumbnail
學「禪」,先要學慚愧,自知慚愧才有禪心; 修「淨」,首須修恭敬,能恭敬人才有淨土。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