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別人生氣時,我該怎麼做?不隨波動的情緒智慧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raw-image

生活中,我們難免會遇到別人的情緒。有時候是一句不耐煩的回應,

有時候是一場突如其來的怒吼。面對這樣的狀況,你是不是常常覺得:

「明明不是我的錯,為什麼要被這樣對待?」

「我不想被影響,但就是忍不住火氣也上來了。」

學會「不隨別人情緒起舞」,其實是一種情緒智慧。這並不代表冷漠或忽視,

而是讓自己在對方的情緒風暴中,仍能保持平穩,知道什麼需要回應,什麼該放下。


一、為什麼我們會被別人的情緒影響?

  1. 天生的情緒感染
    心理學研究指出,人類天生具有「情緒共鳴」的特質。別人憤怒時,他的音量、語氣、表情都會刺激我們的大腦,讓我們本能進入防禦狀態。於是,我們會跟著緊張、害怕,甚至爆發。
  2. 舊經驗的觸發
    對方的怒氣,常常會勾起我們過去的記憶。可能小時候被責罵的感受被喚醒,也可能是過去受委屈的陰影浮現。這讓我們的反應超出了眼前事件的本身。
  3. 誤以為是自己的責任
    很多時候,我們把「對方的憤怒」自動理解成「我做錯了什麼」。於是焦慮、內疚、甚至自責接踵而來,讓我們背上了不必要的情緒負擔。

二、分清楚:這是「你的事」,還是「他的事」

      心理學家阿德勒曾說過:「所有煩惱,都是人際關係的煩惱。」而解方之一,

      就是學會劃分責任。

  • 我的事:我能控制、需要承擔的部分。
  • 他的事:屬於他人選擇、他人情緒的部分。

     舉例:

  • 我遲到了,對方生氣,那「準時」就是我的事,我應該道歉或改進。
  • 但如果對方因為心情不好,把怒氣全倒在我身上,那就是「他的事」。

       他的憤怒來自他自己,而不是我的價值。

     這樣的界線,讓我們清楚知道,我只需要對我能控制的部分負責,

   不必替別人的情緒買單。


三、真實案例:馬路上的憤怒

      想像一下,你正在開車。前方有個駕駛不斷切車、狂按喇叭,最後還搖下車窗罵你。

  • 第一反應可能是:「他憑什麼這樣對我?」
  • 但如果你換個角度想:他可能是因為有急事,可能正心急如焚。

     這時候,你能做的只有:

  • 保持安全駕駛,顧好自己的路線(這是「我的事」)。
  • 把對方的情緒還給他,因為那是「他的事」。

      若你也跟著大罵、追車,最後不只影響心情,甚至可能引發危險。

    界線清楚,就能避免被情緒牽著走。


四、當別人生氣時,我該怎麼做?

  1. 深呼吸,延遲反應
    當對方大吼時,不要急著回應。給自己幾秒鐘的空間,讓情緒先沉澱。
  2. 用中性語言回應
    避免火上加油,例如:「你為什麼要這樣!」
    可以換成:「我聽到你很生氣,但我需要一點時間整理。」
  3. 確認責任歸屬
    問自己:「這是我的事,還是他的事?」
    這一步能馬上減輕心裡的壓力。
  4. 給自己心理界線
    你可以心裡默念:「這是他的情緒,不代表我不好。」
    用這句話把責任還回去。

五、我們為什麼會被激怒?

     有些人問:「明明知道那是他的情緒,為什麼我還是會生氣?」

     原因往往是:

  • 投射心理:我們把別人的態度解讀成對自己的否定。
  • 自我價值的敏感點:如果對方罵的內容,剛好戳到我們的不安全感,就更容易被點

                                   燃。

  • 習慣性的反應:很多人從小在衝突環境長大,早已習慣用怒氣回擊。

   理解這些原因,有助於我們在下一次被激怒時,提醒自己:



   「   其實不是我不好,而是他此刻在失控。  」



六、日常練習:三秒自問法

  下次你被激怒時,試試這個小技巧:

 在心裡默問三個問題:

  1. 這件事真的是我的責任嗎?
  2. 我需要為他的憤怒負責嗎?
  3. 我能不能選擇把這件事還給他?

 這三秒,往往能避免一場衝突,保護你不掉進情緒漩渦。


七、不隨別人情緒起舞,是一種溫柔的力量

  學會不隨波動,不代表你要冷漠對待別人,而是:

  • 你尊重自己的界線。
  • 你理解對方的情緒,但不再讓它決定你的情緒。

  當我們能做到這一點,就能把能量用在真正重要的事上,而不是浪費在無謂的怒氣

  與爭執中。

  最後,送給你一句話:



 「你不必成為別人情緒的容器,你只需要成為自己生命的主人。」



   當別人生氣時,我們有時會忍不住被捲入其中,但學會分清界線、停下來覺察,

  才能不讓情緒控制我們。這並不是冷漠,而是一種溫柔的力量,

  讓自己和對方都有喘息的空間。

  那麼,你呢?



 你曾經遇過什麼讓你差點被別人的情緒牽著走的時刻嗎?


 你是怎麼讓自己冷靜下來的?


   歡迎在留言分享你的故事,也許你的經驗會啟發和安慰到正在掙扎的人 」

「🌸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歡迎到我的部落格看看更多內容:


👉 BeautifulDay.tw|Transformation 心靈契機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Alysa蕾蕾
1會員
29內容數
Alysa🌸蕾蕾 部落客 ✨ Transformation 一點點的轉變✨ 🦋 走過低谷,也想成為別人的微光 🌿 情緒修復 × 自我成長 × 正能量 🌿 陪你一起療癒,一起變好 💜 歡迎來信留言告訴我你/妳的故事 💌 beautiful@beautifulday.tw beautifulday.tw
Alysa蕾蕾的其他內容
2025/09/28
當「你不行」變成耳邊的回音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時候……. 想去嘗試一件事,卻被身邊的人潑了冷水:「你這樣不行啦」「你做不到的」。 那些話像一塊石頭,重重地壓在心裡,即使你沒有立刻放棄,也開始懷疑自己: 也許,他們是對的吧… 我懂這種感覺,因為我也曾在質疑聲中
Thumbnail
2025/09/28
當「你不行」變成耳邊的回音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時候……. 想去嘗試一件事,卻被身邊的人潑了冷水:「你這樣不行啦」「你做不到的」。 那些話像一塊石頭,重重地壓在心裡,即使你沒有立刻放棄,也開始懷疑自己: 也許,他們是對的吧… 我懂這種感覺,因為我也曾在質疑聲中
Thumbnail
2025/09/27
一、你也正在情緒內耗嗎? 「一件事還沒發生,就先焦慮100次。」 「常常懷疑自己,覺得怎麼做都不夠好。」    這些聲音,也許你並不陌生。情緒內耗就像是一場看不見的心靈戰爭, 從清晨起床開始,到深夜輾轉反側,讓人一點一滴耗盡
Thumbnail
2025/09/27
一、你也正在情緒內耗嗎? 「一件事還沒發生,就先焦慮100次。」 「常常懷疑自己,覺得怎麼做都不夠好。」    這些聲音,也許你並不陌生。情緒內耗就像是一場看不見的心靈戰爭, 從清晨起床開始,到深夜輾轉反側,讓人一點一滴耗盡
Thumbnail
2025/09/25
「我都是為你好,你怎麼能這樣對我?」 「我這麼辛苦養你,你就這樣回報我?」 「你不答應,就是不孝!」 你是否聽過這些話? 一邊是愛與親情的綁定,一邊是沉重的愧疚和壓力,讓你無法拒絕,卻又覺得窒息。 這就是情緒勒索(Emotional Blackmail)——尤其來自家人
Thumbnail
2025/09/25
「我都是為你好,你怎麼能這樣對我?」 「我這麼辛苦養你,你就這樣回報我?」 「你不答應,就是不孝!」 你是否聽過這些話? 一邊是愛與親情的綁定,一邊是沉重的愧疚和壓力,讓你無法拒絕,卻又覺得窒息。 這就是情緒勒索(Emotional Blackmail)——尤其來自家人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抱怨往往源自他人的主觀情緒,而非事實。重要的是學會不受他人影響,轉而將注意力集中在行動上。這篇文章探討如何從抱怨中走出,通過具體行動應對生活中的挑戰。改變自己的心態,聚焦於可改進之處,才能真正促進個人及他人的成長與幸福。
Thumbnail
抱怨往往源自他人的主觀情緒,而非事實。重要的是學會不受他人影響,轉而將注意力集中在行動上。這篇文章探討如何從抱怨中走出,通過具體行動應對生活中的挑戰。改變自己的心態,聚焦於可改進之處,才能真正促進個人及他人的成長與幸福。
Thumbnail
「令人困擾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對事件的判斷。」 從有意識練習覺察情緒, 我回顧過去歷程有段時間情緒就像走火入魔變得極端, 從原本生氣頻率高到壓抑情緒, 又或是壓抑情緒到盡情發洩甚至放棄; 用生氣的方式希望對方照著你的方式做; 不論哪種方式或許都不是自己想要的應對方式, 從而不知如何改善。
Thumbnail
「令人困擾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對事件的判斷。」 從有意識練習覺察情緒, 我回顧過去歷程有段時間情緒就像走火入魔變得極端, 從原本生氣頻率高到壓抑情緒, 又或是壓抑情緒到盡情發洩甚至放棄; 用生氣的方式希望對方照著你的方式做; 不論哪種方式或許都不是自己想要的應對方式, 從而不知如何改善。
Thumbnail
你知道自己平常所表現的言行舉止,往往與我們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相關聯嗎?你是否曾經有過,因為一時不察的無心而冒犯或傷害他人,到最後,連彼此關係為何會出現裂痕的原因都不明白的情形呢?「我說話、做事,本來就是這個樣子,你硬是要把它想偏,我也没有辦法!」當別人對你的言行產生誤解時,你認為
Thumbnail
你知道自己平常所表現的言行舉止,往往與我們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相關聯嗎?你是否曾經有過,因為一時不察的無心而冒犯或傷害他人,到最後,連彼此關係為何會出現裂痕的原因都不明白的情形呢?「我說話、做事,本來就是這個樣子,你硬是要把它想偏,我也没有辦法!」當別人對你的言行產生誤解時,你認為
Thumbnail
有時把一些事情當成玩笑話,放過自己,換個想法或許更好
Thumbnail
有時把一些事情當成玩笑話,放過自己,換個想法或許更好
Thumbnail
高敏感人主動覺察情緒來源,不隨他人起伏,練習正向思維與自我反思。設定人際界線、勇於表達感受、保護自己並選擇適時求助,將高敏感轉為天賦,擁抱內在平衡。
Thumbnail
高敏感人主動覺察情緒來源,不隨他人起伏,練習正向思維與自我反思。設定人際界線、勇於表達感受、保護自己並選擇適時求助,將高敏感轉為天賦,擁抱內在平衡。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