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官尋求型人格 vs. 高需求孩子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感官尋求型人格 vs. 高需求孩子:一次搞懂兩者的差異與育兒心法!🧐

你是不是也常常覺得自己的孩子特別與眾不同?他精力旺盛、情緒起伏大,好像永遠都有用不完的電力?🔋(我覺得我家好像是這樣)

當我們試圖在網路搜尋相關資訊時,可能會看到「感官尋求型人格」或「高需求孩子」等詞彙,讓人不禁困惑:「這兩個是一樣的嗎?我的孩子是哪一種?」🤔

別擔心!今天這篇文章將帶你深度解析這兩種特質,並從心理學和醫學角度,用最白話的方式,讓你一次搞懂其中的差異!💖

1. 什麼是「高需求孩子」?從「氣質」看見孩子的特質💡

「高需求孩子」(High-Need Child),這個詞彙主要來自於育兒領域,用來描述那些天生氣質上比較強烈的孩子。他們的行為,並非源自於生理缺陷,而是他們獨特的個性所致。

高需求孩子的特徵:

  • 反應強烈:他們的情緒表達特別強烈,開心時大笑、難過時大哭,情緒波動大。
  • 活動量高:精力旺盛,總是停不下來,很難安靜下來。
  • 堅持度高:一旦決定要做什麼,就很難被說服,不輕易妥協。
  • 敏感:對環境的變化、聲音、光線特別敏感。
  • 需求不斷:對父母有高度的依賴性,需要更多的陪伴和關注。

2. 什麼是「感官尋求型人格」?從「生理」探究行為背後的原因🧠

「感官尋求型人格」(Sensory-Seeking Personality)則更偏向生理層面,屬於「感覺統合」範疇。這類孩子並非故意要搗蛋,而是他們的大腦在接收感官訊息時,需要比一般人更強烈、更大量的刺激才能感到滿足。

感官尋求型人格的特徵:

  • 動作尋求:特別喜歡跳躍、轉圈、衝撞、攀爬等活動,透過這些動作來獲取「前庭覺」和「本體覺」的刺激。
  • 觸覺尋求:喜歡觸摸各種材質的物品,或是給予自己或他人一個非常緊的熊抱(深壓覺)。
  • 聽覺/視覺尋求:喜歡大聲的音樂、鮮豔的光線,以滿足聽覺和視覺上的需求。
  • 行為目的性:他們的行為通常是有目的的,當感官需求被滿足後,情緒和行為會趨於穩定。

3. 高需求 vs. 感官尋求:一張表格秒懂差異!🧐

raw-image

重點提醒: 這兩者並不衝突!一個高需求的孩子,也可能同時是感官尋求型人格。區分它們的目的是為了讓我們能更精準地理解孩子,並給予對症下藥的協助。🎯

4. 育兒路上,我們可以怎麼做?💪

無論孩子是哪一種特質,我們的愛和耐心都是最重要的解藥!✨

  • 保持同理心:理解孩子不是故意要「難搞」,而是他們的大腦或天生特質正在影響他們的行為。
  • 提供「感官點心」:如果孩子有感官尋求的特質,可以主動提供他所需的刺激,例如:帶他去公園玩、玩黏土、提供抱枕讓他擠壓。
  • 為高需求孩子建立安全感:給予他充足的陪伴和愛,建立穩定的生活作息,並在情緒起伏時,溫柔地接住他的情緒。
  • 尋求專業協助:如果孩子的行為已經嚴重影響生活或學習,請勇敢地尋求職能治療師兒童心理師的協助。他們是最好的神隊友!

總結一下:

育兒就像一場充滿驚喜的旅程!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當我們學會用更客觀、更溫柔的角度去觀察、理解他們,我們就能找到最適合他們的方式,陪伴他們快樂長大!💖

你對這兩種特質還有什麼想問的嗎?或者,你家孩子是屬於哪一種呢?歡迎留言分享,讓我們一起為彼此加油打氣!👇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SummerM的沙龍
5會員
122內容數
用無數夜晚,拼湊瑣碎時間 累積很多AI育兒文章,並整理成筆記 看不懂艱深用詞,一次次與AI對話、詢問 才做成比較完整的系列跟大家分享 歡迎一起討論這些文章主題 目前使用多款AI交叉討論、協作
SummerM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10/15
當我們談到「育兒」和「人格發展」,腦海裡浮現的通常是心理學家的名字,像是佛洛伊德、阿德勒等。但今天,我們要來一場特別的腦力激盪,一起走進哲學家尼采的世界,用他的經典著作《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來解析親子關係,看看這位充滿挑戰性的思想家,能給我們什麼樣的育兒啟發! 你可能會想:「這也太硬核了吧?哲學跟
2025/10/15
當我們談到「育兒」和「人格發展」,腦海裡浮現的通常是心理學家的名字,像是佛洛伊德、阿德勒等。但今天,我們要來一場特別的腦力激盪,一起走進哲學家尼采的世界,用他的經典著作《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來解析親子關係,看看這位充滿挑戰性的思想家,能給我們什麼樣的育兒啟發! 你可能會想:「這也太硬核了吧?哲學跟
2025/10/14
你是不是也曾聽說過,父母對孩子說的每一句話,都會默默地在他們腦中留下印記?其實,這個說法不只是心靈雞湯,更是有堅實的神經科學研究作為佐證喔! 這是許多權威神經科學研究共同證實的結果。 這些研究發現,孩子長期處於充滿負面語言的環境,確實會對他們的大腦結構產生長遠的影響。 今天就一起來當個「大腦偵
2025/10/14
你是不是也曾聽說過,父母對孩子說的每一句話,都會默默地在他們腦中留下印記?其實,這個說法不只是心靈雞湯,更是有堅實的神經科學研究作為佐證喔! 這是許多權威神經科學研究共同證實的結果。 這些研究發現,孩子長期處於充滿負面語言的環境,確實會對他們的大腦結構產生長遠的影響。 今天就一起來當個「大腦偵
2025/10/13
嗨👋你是不是也曾經歷過這樣的時刻? 和伴侶的關係總是在「黏得太緊」和「離得太遠」之間徘徊?或者,你發現自己總是吸引到特定類型的人,關係模式也總是重複上演?🤔 這背後的原因,或許可以從**辛蒂·哈贊(Cindy Hazan)**這位心理學家的「成人依附理論」中找到答案! 💡 她將心理學家約翰·
2025/10/13
嗨👋你是不是也曾經歷過這樣的時刻? 和伴侶的關係總是在「黏得太緊」和「離得太遠」之間徘徊?或者,你發現自己總是吸引到特定類型的人,關係模式也總是重複上演?🤔 這背後的原因,或許可以從**辛蒂·哈贊(Cindy Hazan)**這位心理學家的「成人依附理論」中找到答案! 💡 她將心理學家約翰·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總是能感受最細微的變化,不論是環境中的光線或別人的心情,彷彿隨時隨地都可以感同身受,但是孩子可能一開始會不知所措,那該怎麼適應這樣的天賦,活出最適合自己的道路呢?
Thumbnail
總是能感受最細微的變化,不論是環境中的光線或別人的心情,彷彿隨時隨地都可以感同身受,但是孩子可能一開始會不知所措,那該怎麼適應這樣的天賦,活出最適合自己的道路呢?
Thumbnail
我們明明生活在一個多采多姿,目不暇給的世界。 但為什麼,多采多姿的生活⋯⋯都在別人那裡?
Thumbnail
我們明明生活在一個多采多姿,目不暇給的世界。 但為什麼,多采多姿的生活⋯⋯都在別人那裡?
Thumbnail
電影或影集中常以「天才但很怪咖」的方式來呈現自閉症的樣貌,但其實在現實生活中,有更多平凡而不容易得到更多關注的孩子,一起來看看到底什麼是自閉症/亞斯吧。
Thumbnail
電影或影集中常以「天才但很怪咖」的方式來呈現自閉症的樣貌,但其實在現實生活中,有更多平凡而不容易得到更多關注的孩子,一起來看看到底什麼是自閉症/亞斯吧。
Thumbnail
當孩子出現情緒反應時,建議從三個面向去觀察: 孩子本身: 是否有身體不適、與照顧者的關係是否穩定、學習的內容是否過難、情緒發展到達什麼樣的階段等等 照顧者: 是否給予合適的基本照顧、提供足夠的學習刺激、原則與界限是否明確、照顧者本身的情緒是否穩定 環境: 家中環境或人員是否有變動、社區鄰里間是
Thumbnail
當孩子出現情緒反應時,建議從三個面向去觀察: 孩子本身: 是否有身體不適、與照顧者的關係是否穩定、學習的內容是否過難、情緒發展到達什麼樣的階段等等 照顧者: 是否給予合適的基本照顧、提供足夠的學習刺激、原則與界限是否明確、照顧者本身的情緒是否穩定 環境: 家中環境或人員是否有變動、社區鄰里間是
Thumbnail
孩子偏差行為可能是他們缺乏因應某些情況的能力,或是因為缺乏家長的關愛。本文探討了孩子偏差行為的原因和應對方式,並提出了培養孩子的能力和父母應給予的關愛的重要性。
Thumbnail
孩子偏差行為可能是他們缺乏因應某些情況的能力,或是因為缺乏家長的關愛。本文探討了孩子偏差行為的原因和應對方式,並提出了培養孩子的能力和父母應給予的關愛的重要性。
Thumbnail
在引導孩子理解情緒時家長可以參考情緒的發展階段,各種情緒是有不同的先後順序的,較複雜的情緒如:驕傲、罪惡感等,會到大一點點才會出現。 而EQ裡強調,除了洞察、控制自己的情緒,觀察他人情緒也十分的重要,而觀察他人的情緒反應需要能了解、推估別人的心理狀態,根據年齡的發展也會有不同的心智成熟度。 情緒
Thumbnail
在引導孩子理解情緒時家長可以參考情緒的發展階段,各種情緒是有不同的先後順序的,較複雜的情緒如:驕傲、罪惡感等,會到大一點點才會出現。 而EQ裡強調,除了洞察、控制自己的情緒,觀察他人情緒也十分的重要,而觀察他人的情緒反應需要能了解、推估別人的心理狀態,根據年齡的發展也會有不同的心智成熟度。 情緒
Thumbnail
認識到底什麼是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Thumbnail
認識到底什麼是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