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家人突然掛急診的風波,其實真的快又突然,讓我也實在覺得人生的現實面,在臨床上遇到百態的我們,有時候自己沒經歷過的時候,就不會站在患者家屬角度去思考很多事情,經過這一次的經驗後,我覺得,醫療人員的我們也不是神,遇到很多無奈。
醫療白色巨塔錄,金筆敘說醫護書,客從路過與相逢,浪盡天涯人生故
喜歡我的醫療故事嗎?歡迎觀賞我的-醫療的一千零一夜故事
關於我的醫療衛教(護理師觀點)-可參考我的醫療魚骨圖
📜醫療筆記
是這樣的~這筆記寫的是關於我的故事,分享一下給大家我的感受
應該這麼多,幾天前的下午,在我要出門上班的時候,我下了2樓,跟父親打了招呼,父親跟我說母親外出有事情,需要我們幫忙買飯,因為要出門上班了,老婆又剛好放假,所以老婆就說她晚點外出買飯就好。
當然父親是很依賴母親的人,我也怕因為父親會去催母親提早回來,造成母親壓力,我到醫院後我就留了LINE跟母親說,老婆已經協助去買晚餐,母親不用特別快趕回來。
後來看母親傳回的LINE說:她根本沒外出,她只是走去外面的洗髮店洗個頭,她說父親有跟她說要回門診,所以她說她晚點回來,因為父親有拿慢籤習慣,所以我也不以為意。
晚上時候,老婆留言LINE跟我說,她帶爸媽回診,再開回去接兒子放學,爸媽說他們自己坐計程車回來,這一切~都好像還好,我也沒聽出端倪。
直到下午5-6點左右,老婆打我手機,我才知道說好像父親需要住院,我還滿臉疑問,這到底是怎回事?
原來~今天的回診,根本不是回診拿慢籤,而是因為2日前,父親曾說過它雙手會顫抖抽一下,但因為也都沒有甚麼其它不舒服,我就單純覺得可能是巴金森氏症緣故。而兩天後因為還是有這樣情況,所以因這原因回診,回診給醫師看後,醫師說看起來不像巴金森氏症的病況,但因為父親還能走動,所以醫師就說如果不放心,就安排去急診檢查並且收住院,這就是故事的開始。
而因為一開始沒有跟我說明這些起因,而母親是事後才跟我說會回診是因為父親說抖動的次數變多,且人不舒服緣故,當然我想法不一定正確,但一開始掛急診是不是會比較好呢?畢竟顫抖跟抽動,都還是有一些危險因子存在,如果選前者(要掛急診),我一開始就不會贊成先去醫學中心的急診。
為何會這樣覺得,因為這就是顛覆很多通病,很多民眾的概念是覺得不論大小病況,都一律跑大醫院
,不論我們怎麼解釋都會讓民眾覺得,大醫院才能得到更多的治療,所以現今的實況就是醫學中心的患者,永遠居高不下。
果然不出所料~因為爸媽是相扶從門診走去急診,當然就不可能給父親一張正當性的病床位,因為真的是病人多到一個不行,在急診掛號後,還真的等好小時後才輪到治療,抽血、X光、電腦斷層等。而聽說到了晚上9點,好不容易留觀區有床位,才安排床位給父親躺,而最累的不是父親,而是一直跟診到晚上的母親。
因為父親有床躺下後,母親只能坐一張陪客椅,坐著等收住院,而夜間母親有傳LINE跟我說,醫療人員有告知安排床位,但樓上病房是滿床,所以無法告知何時能住院,因此~只能在急診等候。
而老實說~到這一塊,我其實心也很累,因為母親不但無法休息,以及留觀的父親也只能乾躺在急診留觀區等住院,這些都是問題,加上我有一個一歲半的小孩,平常還要母親幫忙接應那個我們上下班的緩衝期1-3小時空窗期,這對我這護理人員來說,真的很頭痛,加上我看了班表後,因為臨床缺人,大家都是上5-6天的班,太過臨時根本也無法調動班表,我整個上班的情緒也很差,因為這種不確定因素不知道該怎辦。
而那時候跟上班學長聊到父親目前在急診,學長一句話提醒了我,急診很常遇到喝醉酒,電解質不平衡的。這句話~一與驚喜夢中人,我突然想到~會不會一開始的推論就是錯誤的,因為父親雖有帕金森氏症,所以當手不自主抖動都會以為是此病之因果,而會不會是電解質緣故呢?這時讓我想到父親有說過,他說這一周吃的很差,因為腹脹不舒服,偶爾有1-2餐是吃麵包或牛奶而已。
想到這裡~突然覺得如果是電解質緣故,還真的要看抽血報告,因為電解質因素可大可小,如果狀況太差,電解質不平衡,除了肢體的抽動也可能,嚴重一點也可能心律不整等等,那就真的需要住院,這一切太突然,也讓我傷透腦筋。
直到晚上10點半,因為我有空檔問母親看看,醫師是否有解釋病況,母親說從下午檢查後,在外場進入留觀區後再也沒有看到醫師,只有護理師來量血壓,所以也不知道找誰協助,這就是現實,因為醫學中心的病人太多了,只能做到先症狀治療,沒事情的患者只能先躺一旁,就是等待這樣。
過了11點多,好不容易有空檔,我找個時間問一下母親目前狀況,母親說還是沒醫師來,但有看到護理師來量血壓,我就說不然你手機拿給護理師我詢問一下。
其實我態度還算客氣的,我只有說:護理師你好~不好意思我父親在急診有抽血跟做檢查,因為母親說目前沒有醫師來解釋病況,想問一下我父親的狀況,不知道醫師是否有空可以解釋。
我換來的是冷冰冰的回應:沒空~我們夜間沒醫師,只有專師,醫師解釋病況時間都是一律早上8點半,會統一來一起解釋,如果你不放心,你就自己來看!
到這裡~我只能說醫院所的層級真的會影響醫療不同層次的品質,而我心裡也很清楚,父親在急診檢傷裡面,就是屬於可能3-4級的檢傷,是被列為不嚴重的,所以不用第一時間處理都很合理,我老實說,雖然我在小醫院沒辦法給特殊患者更多治療,但我回應的方式絕對不是這樣,雖然心裡還是很不爽,但我還是開口跟護理師說謝謝~並且掛了電話。
而到這裡~我只能說我展開我醫療的判讀,還好我臨床也是10年以上急重症經驗,不然如果剛出社會,我想我應該也是六神無主吧。我的觀點判讀是:因為母親口中得知做了抽血、心電圖、X光、電腦斷層、吊點滴這五項,因為目前無法得知狀況,先排除緊急危及生命的情況,那就是心電圖和電腦斷層。
因為肢體抽動(抽蓄)做電腦斷層,是要排除有沒有腦出血,而我的經驗如果是腦出血,不會留在最不重要的留觀區,而會有生理監視器裝置等。所以電腦斷層應該是沒啥太大疑慮。
接著心電圖是排除有沒有心律不整或急性冠心症(心肌梗塞)的問題,如果有~那應該也早就安排心導管,不會再留觀區。
那麼~次要的就剩下X光和抽血,因為聽母親說去留觀區後~護理師有說醫師說不用滴點滴,所以就暫時解除掛點滴的舉動,那麼就得知一個答案,雖有可能營養不良電解質會差,但沒有差到需要滴點滴的情況!
綜合這些問題統整後,雖然沒有得到病況解釋,我也知道父親就是排除了危急生命的事情,那麼問題來了,很多現實面就是這樣,醫學中心在留觀區等了2-3天是基本款,而我知道的是,假設如果你不嚴重患者,也不見得會優先讓你先上病房,除非~你有認識的,這就是現實。
所以我下班後~我開車去醫學中心,找到在留觀區的位置,看到了這一區的護理師,那感覺我都快大他一輪的年齡,所以由此我推斷,這一區嚴重度算輕症,找到最角落的父母,父親躺在床上,母親則是累到坐在椅子上睡著了,我就叫醒母親,拉到角落來跟母親談了一下。
我跟母親說,我想法是因為父親其實也目前無生命徵象危險,而在這裡留觀等個2-3天也不確定有沒有床位,我是覺得也沒這必要拖磨殆盡長輩,畢竟光是在急診等的天數,我覺得我媽可能先累垮了,而且我也自顧不暇,沒辦法又顧嬰兒和老人家,所以我媽同意後,我跟老爸談了一下,老爸也決定回家。
因為討論好了,我就跟大夜班護理師說我們想辦自動出院,護理師就離開一陣子後,請我去護理站聽醫師解說,後來醫師說如果要辦自動出院,意思就是出了醫院後有發生任何情況,與醫院無關聯。
這個我也懂,我謝謝過了醫師後,回到留觀區,協助爸媽處理,簽署了切結書,接著我開車載送兩老回去,結束了半天的醫療。
其實我心裡也很清楚,儘管我有一萬個理由可以說我要辦自動出院,但就是讓父母少得到一個檢查的機會,但我真的也很無奈,就如同我臨床上遇到多少患者,北漂的子女也無法因工作請這麼多天假期回來顧父母,那麼~在急診等候的時間越久,倒下的不是一個老人家,而是兩位了
。很無奈也很現實,因為就是臨床缺醫療人員(尤其是護理師大離職潮仍不斷)。
臨床缺醫療護理師,也不只有小醫院才發生,我第一次接觸的醫學中心急診,患者就真的是人山人海,而我這樣一眼望去,至少有1-3成患者就是我說的,我親眼看到有些留觀區患者可以打手機,睡到打呼的雖不多但仍然是有。
簡單說~就是為了小醫療而跑大醫院醫療,造成大量擁擠的緣故。所以才說分流患者嚴重度重要外,我也是提醒父母,在醫療這一塊,不要先捨近求遠,先跑大醫院,因為當急診檢查完,真的要轉院,醫師也會討論,也不至於來不及(這才是我要呼籲的)
。而你如果很多小病大醫院跑,你除了累倒一票醫療人員外,更多嚴重的患者就會被忽略,這樣品質~可想而知。
當然~面對老人家照顧的人力不足,連我也是分身乏術,因為其實如果可以,我當然也想親自在急診等候住院,但我除了上班之外,小孩要顧,家庭要顧,老人家要顧,這些種種,真的都印在我腦海裡,這就是急診日常與我自己當家屬的經驗分享吧。
喜歡這篇醫療日記的朋友,麻煩幫我按下愛心,並且記得追蹤我,這些醫療文章都是我很努力想分享給大家的心得及方式,希望各位路過的民眾,可以更了解我們醫療的生態及醫療常識,有健康才有更好的人生,一起和我加油努力~我們下一篇見!
到了破百篇的醫療日誌後,現在有個想法,因為之前我文章分太細了,況且現在有小孩情況,還真的沒辦法像以前一下每月打個5-10篇文章,加上醫療的文章~閱讀率都蠻低的,但我還是盡可能去描述一下醫療場景,分享給路過的大家。綜合很多想法下,我想~我目前就把之後的文章盡量放在一千零一夜故事篇幅好了,大致是這樣,加上電腦最近一直NG,用手機打文章很容易錯誤跟脫窗,近期也只能將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