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資訊爆炸、社群綁架注意力的時代,許多人每天都活在一種隱形的焦慮裡——害怕錯過(FOMO, Fear of Missing Out)。
你可能感覺別人都在參加更棒的活動、抓住更好的投資機會、享受更精彩的人生,而自己如果沒跟上,就會落後甚至被排除在外。
但如果我告訴你,「錯過」其實可以是一種幸福呢?這就是 JOMO(Joy of Missing Out) —— 有意識地選擇不參與,享受專注與自由。FOMO 是什麼?為什麼我們會害怕錯過
FOMO(Fear of Missing Out)是一種心理狀態,指人害怕錯過重要資訊、機會或社交互動時產生的不安與焦慮。
它常表現在以下情境:
- 社群媒體焦慮:看到朋友在聚餐、旅行,自己卻覺得被排除。
- 投資跟風:別人說某支股票或幣暴漲,立刻怕錯過進場時機。
- 行銷陷阱:被「限時特價」「只剩最後 10 件」逼得衝動購物。
FOMO 的心理根源通常是:
- 社會比較 —— 拿別人的成功衡量自己。
- 不確定性焦慮 —— 怕錯過不可逆的機會。
- 渴望被接納 —— 害怕落單或失去圈子。
長期處於 FOMO 狀態,會讓我們無法專注於自己的長期目標,反而陷入分心、焦躁、甚至錯誤決策。
先檢測自己:你有 FOMO 嗎?
試著用 1~5 分(1=完全沒有,5=非常符合)回答以下問題:
- 我怕錯過重要的資訊或機會。
- 我看到別人成功就急著想跟上。
- 別人聚會、參加活動我沒去會焦慮。
- 我常被「限時、限量」行銷影響。
- 我每天花很多時間滑社群,怕錯過動態。
- 總分 ≥15:FOMO 傾向明顯,需要開始調整。
- 總分 ≥20:FOMO 可能已影響情緒與決策,建議積極行動。
JOMO:從害怕錯過到享受缺席
JOMO(Joy of Missing Out)不是消極逃避,而是主動選擇專注在真正重要的事物上,並從「缺席」中獲得自由與滿足。
1️⃣ 心態調整 — 從「怕錯過」變成「刻意選擇不參與」
① 重新定義成功
- 問自己:「這件事是否與我的核心目標一致?」
- 建立 2~3 個長期 KPI(例如:現金流、品牌資產、健康狀態),作為判斷標準。
- 每當看到別人新機會時,先對照 KPI:不符合就果斷忽略。
② 接受「放棄也是策略」
- 用 CEO 的角度審視:任何參與都要付時間成本。
- 將「沒參加」視為省下資源,去投資在更有價值的目標上。
③ 練習「延遲決策」
- 給自己一個 24~48 小時緩衝期,特別是面對限時優惠、投資機會。
- 在冷靜期內檢查數據、風險、長期價值。
2️⃣ 行為策略 — 主動控制資訊輸入
① 設定社群使用時段
- 例如:每天上午 10:00 與下午 17:00 各 15 分鐘查看訊息。
- 非工作需要時,關閉通知或使用「專注模式」。
② 建立「資訊白名單」
- 只關注能幫助事業成長或個人成長的來源(產業報告、專業社群)。
- 取消追蹤或靜音會引發焦慮的帳號(過度炫耀、焦點轉移的資訊流)。
③ 用儀式感做「下線」
- 下班後將手機放在另一個房間,或使用實體鬧鐘取代手機。
- 建立「每日關機流程」:關燈、寫下 3 件今日完成的事。
3️⃣ 正念 & 生活實驗 — 把「錯過」變成享受
- 單任務練習:吃飯不滑手機、開會時不看其他訊息。
- 記錄真實感受:嘗試在沒參加活動後,寫下「其實也沒那麼重要」。
- 刻意數位斷食:每週選擇一個晚上或半天離線,去散步、閱讀、手寫筆記。
4️⃣ 工具輔助(實戰型)
- Notion「FOMO→JOMO」追蹤表
- 欄位:事件名稱|是否符合長期目標|衝動指數(1-5)|等待 48 小時後的決定|感受備註
- 番茄鐘 / Forest App:控制資訊滑動時間。
- 新聞摘要工具:用濃縮資訊取代無限滑動(避免資訊過載)。
5️⃣ 高階心法 — 對創業者特別有用
- 年度「不做清單」:列出不再參加的會議、不再追的趨勢、不再碰的業務類型。
- 定期檢視投資報酬率:花在社交/活動上的時間,是否真帶來可衡量的價值。
- 培養「深度工作」習慣:以專注力與成果取代被動跟風。
結語
在資訊洪流裡,真正的稀缺資源是專注力和心靈平靜。
學會 JOMO,不代表落後,而是用策略拒絕無效的參與,專注於自己真正的方向。
如果你也被 FOMO 困擾,不妨從今天開始嘗試:
限制社群時間、延遲衝動決策、記錄自己「不參與」後的平靜。
長期下來,你會發現——錯過不只不可怕,甚至會成為你專注與成功的助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