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的古文課想藉教師節特輯探討一下教育,今年有部熱門動畫作品《章魚嗶的原罪》,不知大家有沒有看過呢?畫面療癒內容卻致鬱的作品又多了一部,但在致鬱情節中可能蘊含哪些教育啟示呢?看下去就知道囉!
(提醒:以下內容結合動漫第一、二集劇情,涉及自殺、霸凌、言語肢體攻擊等問題,請注意閱覽,另外還沒看過動漫劇情的讀者也請自行避雷。)
章魚嗶的原罪一 把「道具」交給了外星人
章魚嗶從快樂星來到地球,他的使命是要讓其他星球上的人快樂。他第一個遇見的地球人就是靜香(以下皆稱為小靜)。他努力的拿出快樂道具,想讓小靜變得快樂。
身為熟知道具使用守則的快樂星人,章魚嗶知道「道具」是不能交給外星人使用的,卻因為將主角小靜視為朋友,基於信任主動交出「道具」讓她自行使用,最後卻獲得不好的結果。
現代很多教育者,不管是老師還是家長,都喜歡將孩子視為朋友對待,但這層關係的背後還是需要有界線的——「道具」的讓出就是一個很好的啟示——你可能信任孩子,願意給予他很多權利與自由,但在給予之前,應該先說清楚什麼可以、什麼不可以、什麼應該、什麼不應該,在沒有明確告知這些規則之前,擅自將權利交給孩子,很可能讓他們誤用、誤解。賦予權利而不規範,會讓孩子以為能隨心所欲,以為不負擔責任、義務就能享受所有自由。最後,孩子會長成一個「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的大人,甚至無法社會化。
韓非子在〈性惡〉篇說:「人之性惡,其善者偽也。」他認為人的本質是壞的,好的人是後天人為培養成的。姑且不論人性本善或本惡,但他的後天品格教育論,與當今教育重視透過規範讓基本道德觀內化的觀念不謀而合。(註)
啟示一 教育不是單純地給予自由、權利,和孩子說清楚、事先畫好界線才是教育者的工作。

人知道什麼不能做之後,才能往好的方向發展。
章魚嗶的原罪二 快樂星上的人不會有肢體衝突

在第一集中初次遭遇茉莉奈霸凌的章魚嗶感到前所未有的可怕,他從前住在快樂星上的經歷告訴他,再怎麼嚴重的衝突都不會升級到肢體攻擊。從它的遭遇可以衍生到很多孩子或教育者的過往可能是單純而美好的,在他們的認知裡同儕不和、校園霸凌,並不會造成身心危害,所以認為忍一忍就過去了,直到喪生或心理創傷要去看身心科才意識到現實比他們的想像殘酷。
人性的無底線、他人家庭成長背景的複雜性,這些都不是在有愛的環境下長大的人所能想到的。年初的Andy老師事件和涉世未深的年輕人為了工作被騙去國外或簽下不對等契約等,都是由於善良教育讓他們失去了對他人的戒心。防範未然,在善良教育的過程中,務必也教導孩子在與任何人相處時都要有所警戒。
最值得教導給孩子的觀念是,老師、輔導員、保母、幼師、醫生、偶像等都只是一個職業稱呼、一份工作,並不是品格證明。目前的改革未擴及品格核定這一塊,善良的教育者請務必讓孩子存有警戒意識,阻止下一個房思琪、愷愷、被侵犯未成年的誕生。
啟示二 在教導孩子成為單純善良的人時,也應同時教育他時刻警戒防範人。

章魚嗶的原罪三 只要好好溝通的話一定可以互相理解
章魚嗶前期的單純讓他堅信小靜和茉莉奈只要有溝通機會的話,一定能和好如初。但事實上小靜赴茉莉奈的約,也只是去接受茉莉奈單方面的言語攻擊。在這種忍受中,雙方的關係也沒有變好,茉莉奈本人在辱罵小靜後也並沒有解脫的感覺。

章魚嗶在化身小靜接近茉莉奈時曾嘗試對她釋出善意,結果卻換來對方的肢體攻擊。由此可知,縱使一方已經嘗試主動開口,甚至擺出友善的態度,但只要另一方沒有打開溝通管道,這種溝通就是無效的。
不得不說,近年來太多年輕人死於恐怖情人手下。他們誤以為好好溝通最終能和平分手,卻忽略另一方的無理性和偏執有多難依靠言語就解開。莊子在〈人間世〉中說過固執己見的人,不論你如何溝通也是徒勞,最後更可能害死自己(註一)。
啟示三 在教導同情理解與溝通協商時,應著重強調其雙向性,並告訴孩子有些事光靠言語溝通是難以解決的。

溝通最難的是了解對方心裡在想什麼。
章魚嗶的原罪四 用殺人換取的笑容
在第二集中,茉莉奈害死了小靜的狗,恰比。牠是小靜活著的唯一意義,但茉莉奈卻在害死恰比後,不斷以恰比的死刺激小靜,讓她精神快要崩潰,一旁的章魚嗶為了小靜挺身而出,以手上的東西給了茉莉奈一個撞擊。他只是想阻止茉莉奈口出惡言,想阻止小靜再次選擇自殺,然而茉莉奈在這樣的一擊下死亡了。

希望你明天再次露出最棒的笑容
就算是目睹過小靜遭受霸凌而自殺身亡的章魚嗶,在看見茉莉奈被自己過失殺死後,他也馬上意識到這是不對的。然而,長久被霸凌的小靜在看到茉莉奈死在自己面前時,卻突然煥發光彩,稱此為魔法、奇蹟,開心地向章魚嗶說謝謝。
這裡的延伸問題是如果小靜是在這種情境下被解救,那麼她以後是不是也會把「殺掉讓自己痛苦的人」這件事視為正當的呢?反過來說,茉莉奈也將小靜視為自己痛苦的來源,最後導致小靜的自殺。他們都將彼此視為幸福生活的阻礙,但如果「殺人可以是解決阻礙的方法」這個觀念從小根植在小靜心中,那未來當她遇到痛苦的人事物又會如何處理?想必是除之而後快吧!
最近川普的支持者查理.柯克(Charlie Kirk)被人暗殺,只因為他的立場和暗殺者不同,討厭他的言論就輕易用武力結束了一個人的生命,甚至在他離世後大肆慶祝,如果以後人的價值觀持續往這個方向,那麼人類物種的滅亡必定不遠。(註二)
回到正題,在上述情境中的解方是什麼呢?在小靜他們還沒偏離價值觀之前,又有誰能給與幫助呢?答案很明顯,就是他們身邊的人。教育不僅僅是衣食無憂或讓他學會學科知識、生存技能,最重要的應該是品格的培養。
教育者以身作則,從自己的言行舉止與教導出發,就能讓孩子學習到一個好的人格、好的價值觀。及時的小談話、小關心,都能給他們的未來帶來莫大影響。
啟示四 教育最重要的是下一代人格與基本道德底限的培養。

孔子為政篇在告訴國君應由德、禮來讓人民有羞恥心有品格。引申到教育上,則可以強調道德和禮儀,對品格養成的重要性。
真正的和平除了依賴法治或政府體系,更需要人人都有品格,才能維持真正的守護世界和平。
文章最後不免俗地祝大家教師節快樂,希望大家記得教育人人有責。如果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的話,麻煩幫我們按愛心並關注分享,你的一份小小善舉對我們來說是非常大的幫助喔。喜歡這篇文章的主題嗎?歡迎留言告訴我們。

註1:本文引用之《章魚嗶的原罪》劇照,均來自Ani-One中文官方頻道facebook,並經Ani-One中文官方同意使用,特此致謝。
(註)這篇文章提到,孩子從一歲半開始到六歲是漸漸從他律變到自律的過程,可見一開始需要父母、老師教導規矩,並透過與同儕互動將社會規範、基本禮儀內化。
(註一)〈人間世〉開篇的故事,顏回想去開導衛國國君前和孔子有過一段對話,孔子勸他別去,又問他想用什麼方式開導國君。顏回的方法一一被駁回,他請教孔子應該用什麼方法,最後才得到「心齋」這個方法。有興趣的讀者,可至這裡查看原文。或至這裡聽傅佩榮談莊子。
(註二)本文討論事件僅由基本人權與道德出發,不涉及當事者之思想與背景。請聚焦本文主旨,客觀理性的閱讀此文,感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