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心得 | 造假的科學家 捏造の科学者 STAP細胞事件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raw-image


「科學家忘卻這些根本的理念,轉而只注重在一流期刊上發表論文,以及獲得專利等更膚淺的價值觀上,就是不當研究行為的根源。」


造假的科學家:日本近代最大學術醜聞「STAP細胞事件」

捏造の科学者 STAP細胞事件

作者:須田桃子

出版社:凌宇出版

讀墨介紹與AP連結:https://moo.im/a/67bloO


這是一本清楚地描繪科學造假不只是傷害研究者的一生,也使研究機構、國民、甚至國家都可能背負許多沉重代價的書。


2014年,日本理化學研究所(理研)以「發現全新萬能細胞 STAP 細胞」震驚全球。研究員小保方晴子、笹井芳樹與若山照彥等人將成果發表在《Nature》,一度被視為劃時代的突破,甚至影響了日本政府在科研經費上的政策。然而,不過短短數日,質疑聲浪接連浮現,資料造假的爭議迅速發酵,最終不僅摧毀了研究團隊的聲譽,更重創了日本理研在國際上的形象。本書則是日本科學記者須田桃子依據此事件的始末所撰寫,書中記錄得極為細緻,從事件中的爭議點、核心成員的訪談到事件的後續處理,每一頁都讓人既震驚又沉重。


「即使是有完善分工體制的研究團隊,若核心部分只交由一人負責,而原始資料又不經檢查,這樣的環境依然容易成為不當研究行為的溫床。」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事件帶來的代價。一旦發生學術倫理爭議,便會是全面性的損失。造假不僅讓相關研究員必須耗費大量時間澄清與再驗證,更使整個研究機構陷入信任危機。這些本來可以投入於其他創新研究的資源,最後卻被迫用在收拾殘局上,讓原本可以從事更多其他工作的研究者不得不花心思在這些驗證工作中,也對於國民的納稅錢造成龐大的損失。甚至事件中的重要研究員也因無法承受壓力而自縊,令人感到沉重。


本書描繪了現代學者會經歷的挑戰、研究經費的爭取、組織管理的困境以及現有學界在審查上的現況。現代學者面臨不穩定的職缺與龐大的經費壓力的為難,使得發表在頂尖期刊成為生存所需。然而這些研究往往需要投入大量心力與經費,並持續許多時間的心血才能進入投稿的階段,當研究環境惡化,學者為了爭取資源,不得不追逐誇大的成果,甚至淪落於僅呈現「篩選有利資訊」的造假過程,這樣的現況並不限於日本,而是現有的學術圈都可能遇到的隱憂。


這本書也揭示了學術圈的結構性問題。即使是一流期刊如《Nature》,也無法避免審查上的疏漏。許多期刊往往也是學者們另外抽空進行的負荷,加上大量的期刊投稿需求,令消化審查的品質出了問題;而即使是分工明確的研究團隊,如果核心數據沒有被檢查,依舊可能成為不當行為的溫床。


「在撰寫原稿的過程中,我再次深刻感受到,STAP細胞事件絕不能歸咎於某個特定的個人。從實驗的進行方式、研究室的討論、成果的發表方式、對疑點的應對方式,甚至到第一作者在研究所的教育,這每一個環節都存在著問題,應該要有人在論文發表前的某個時間點,察覺嚴重不當行為的可能並加以阻止才對。疑點浮現後也一樣,若能在初期階段採取更適當的應對措施,也能防止事件處置延宕甚至成為社會問題,將損害控制在最小範圍。許多原本應該抓住的機會就此錯失,我想在這背後,正隱藏著侵蝕日本研究現場的結構性問題。」


正如書中所言,STAP 細胞事件看似個人的不當行為,但其實也反映了結構性的問題。從實驗的進行、研究室討論的方式、成果發表的檢驗,到機構針對疑點應對的方式,每一個環節都潛藏問題。或許在這些結構中的某些點能更適當地阻止,也許悲劇就能避免。


即使不是生物領域專長的學者,對於有在進行學術研究的人而言,這本書的案例仍很值得閱讀並從中省思。不僅是詳細描繪出機構至政府面臨不當學術時會遇到的結構性問題,也令人省思研究倫理在研究的歷程中,往往是容易被忽視的核心議題。如何堅守倫理並從中學習,仍是身為學者絕不能輕忽的挑戰。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寫寫閱讀 | Lu's Note
16會員
49內容數
忙裡偷閒寫下閱讀心得。為生活與閱讀留下一點足跡。
2025/08/06
「暴力沒有簡單的公式,生物跟環境因素都會影響一個人是否變得暴力。」 連環殺手的學徒 The Serial Killer's Apprentice 作者:Katherine Ramsland, Tracy Ullman 出版社:高寶出版
Thumbnail
2025/08/06
「暴力沒有簡單的公式,生物跟環境因素都會影響一個人是否變得暴力。」 連環殺手的學徒 The Serial Killer's Apprentice 作者:Katherine Ramsland, Tracy Ullman 出版社:高寶出版
Thumbnail
2025/07/30
「要好好珍藏你那美妙的歌曲。」 小鳥 ことり 作者:小川洋子 出版社:木馬文化
Thumbnail
2025/07/30
「要好好珍藏你那美妙的歌曲。」 小鳥 ことり 作者:小川洋子 出版社:木馬文化
Thumbnail
2025/07/24
「為什麼就算是這樣的日子裡,總是一定會有意外發生? 前輩們苦笑了一下這樣說道,不是只有這樣的日子, 就算是那樣的日子、或是其它的日子,意外總是隨時隨地,時時刻刻都在發生啊。」 我們不想當英雄 어느 소방관의 기도 作者:吳永煥 出版社:時報出版
Thumbnail
2025/07/24
「為什麼就算是這樣的日子裡,總是一定會有意外發生? 前輩們苦笑了一下這樣說道,不是只有這樣的日子, 就算是那樣的日子、或是其它的日子,意外總是隨時隨地,時時刻刻都在發生啊。」 我們不想當英雄 어느 소방관의 기도 作者:吳永煥 出版社:時報出版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我們一直在改造生物,包括我們吃的食物基因。 人類開始操控周遭生物的培育,使用那些生物具有更我們喜愛的特質,減少我們討厭的特質。
Thumbnail
我們一直在改造生物,包括我們吃的食物基因。 人類開始操控周遭生物的培育,使用那些生物具有更我們喜愛的特質,減少我們討厭的特質。
Thumbnail
基因是什麼 最新基因圖譜公開後,市場上的大變革! 人體需求和自癒能力才釋放第一!不能再繼續治標不治本! 那麼人體的細胞需求到底是什麼? 如何給予基礎材料?且不造成人體負擔? 解碼指定部位到底是如何運作???
Thumbnail
基因是什麼 最新基因圖譜公開後,市場上的大變革! 人體需求和自癒能力才釋放第一!不能再繼續治標不治本! 那麼人體的細胞需求到底是什麼? 如何給予基礎材料?且不造成人體負擔? 解碼指定部位到底是如何運作???
Thumbnail
博士花了數十年光陰鑽研生命,卻有一個命理老師聲稱破解生命。
Thumbnail
博士花了數十年光陰鑽研生命,卻有一個命理老師聲稱破解生命。
Thumbnail
《複製天王》是追蹤過去因科學論文研究造假、濫用公款與非法交易等罪名的韓國科學家黃禹錫後日談。黃禹錫曾經因成功複製幹細胞而成為韓國人的民族英雄、有望拿下諾貝爾獎的科學家,2006年被踢爆造假而毀於一旦。在十多年過去後,如今黃禹錫依舊在他國深耕他的基因複製研究,談起過往,他有所想法,但研究卻已無法停止。
Thumbnail
《複製天王》是追蹤過去因科學論文研究造假、濫用公款與非法交易等罪名的韓國科學家黃禹錫後日談。黃禹錫曾經因成功複製幹細胞而成為韓國人的民族英雄、有望拿下諾貝爾獎的科學家,2006年被踢爆造假而毀於一旦。在十多年過去後,如今黃禹錫依舊在他國深耕他的基因複製研究,談起過往,他有所想法,但研究卻已無法停止。
Thumbnail
「破壞團體」,是我今天在Lulu老師的談話中聽到,足以統整我過去幾週所學的一個名詞,在實人,這是很嚴重的錯誤,因此相對的,團體意識,就是在實人被極度重視的價值。
Thumbnail
「破壞團體」,是我今天在Lulu老師的談話中聽到,足以統整我過去幾週所學的一個名詞,在實人,這是很嚴重的錯誤,因此相對的,團體意識,就是在實人被極度重視的價值。
Thumbnail
太刀川英輔提出的是一條透過觀察、思考、實驗,不斷往前的試錯過程,人類社會往往期待看起來一蹴可及的成功模板,但若將目光拉遠,一定會發現所謂的天才、奇蹟,背後不過是一次又一次的調適與改變,這些經驗並不是失敗,反而是創造的必經之路......
Thumbnail
太刀川英輔提出的是一條透過觀察、思考、實驗,不斷往前的試錯過程,人類社會往往期待看起來一蹴可及的成功模板,但若將目光拉遠,一定會發現所謂的天才、奇蹟,背後不過是一次又一次的調適與改變,這些經驗並不是失敗,反而是創造的必經之路......
Thumbnail
從佈道,保護並宣揚我們理想的傳教模式、在別人的論據看到瑕疵,我們列舉理由來證明別人是錯的,并且打贏這個案子的檢察官模式、爭取游説選民的認同,尋求贏得觀衆支持的政治人物模式,轉換到擁有科學思維的科學家。
Thumbnail
從佈道,保護並宣揚我們理想的傳教模式、在別人的論據看到瑕疵,我們列舉理由來證明別人是錯的,并且打贏這個案子的檢察官模式、爭取游説選民的認同,尋求贏得觀衆支持的政治人物模式,轉換到擁有科學思維的科學家。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