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職場上,什麼樣的人算有能力?是資歷深、學歷高,還是真正能處理突發狀況的人?」
這個問題我思考了很久,我的答案是:有解決問題的人,才是有能力的人。
職場上有很多的工作,是有明確的規範,告訴你該怎麼做,就可以得到想要的成果。
跟我們教育很像,有個「明確」的標準,照著這個標準走,就可以得到什麼樣的結果。但現實生活總不是如此。
現實生活並沒有一個明確的準則。我們大部分的情況下,都像是拿了指南針航行在大海之中。
高學歷自然很亮眼,但那畢竟是填鴨式教育下的產物,很難培養出能面對「未知」的能力。
面對未知的能力,其實就是處理問題的能力。處理問題需要有好的心態,需要有勇氣面對未知,也要能打從心裡認為問題能被解決。
有能力等於解決問題,你是否也有這樣子的能力?
──沒能力的人──
只能完成固定流程的人,無法被交辦事情
以前待在傳統產業,有明確的固定流程,告訴你該怎麼做。每天有排程,早上就能知道今天該做哪些事情。
在這樣的環境下被培養出來的人,大部分的人都可以完成流程交付下來的任務。但對於那些突發狀況,很多人是能避則避。
他們習慣只做重複性高、低錯誤率的任務。
照此流程走,幾乎沒有難度,有難度的是那些沒有規則可言的事情,這些事情都是意外。
如果人養成一種習慣,需要改變這種習慣要花很大力氣。
在那裡我看過有很多人,都養成了一種壞習慣:「沒有明確的作業流程,他們就不願意去嘗試。」他們被流程給寵壞,失去了面對未知的能力。
問題一來就退縮,不嘗試就先否定。這是不是固定型思維常有的表現?
「這些人不是不會工作,而是不會處理問題。」
他們害怕去處理問題,害怕被問題給解決。
──有能力的人──
有能力的人,應付突發狀況
有一次,主管在早上突然被指派,出差去完成協助客戶組裝的任務。
總經理要求他帶著三位現場人員,到目的地完成任務。
當會議結束,主管召集了所有人,一個一個詢問有誰想跟他一起出差。
很多人都選擇退縮,因為這是一場充滿「未知」的旅程。
會遇到什麼問題?不知道。什麼時候有休息時間?不知道。什麼時候可以下班?也不知道。
但我跟另一位同事表示想要前往,於是主管挑了一名外勞,帶著我們幾個人出發去完成任務。
路上主管開著車跟我們閒聊,他說:「我就知道你們兩個都會來。你們兩個都喜歡挑戰。」
我好奇問了主管:「為什麼那些前輩,不願意跟你一起出差?」
「他們沒辦法,因為他們已經習慣需要有流程告訴他該怎麼做,他們才願意做。」
主管接著說:「有一次我請他們協助 SOP 的優化,但卻有人這樣跟我說:『我覺得現在的流程很好,不需要更改,而且我不想重新學習新的SOP。』我那時聽到這句話,就知道這個人沒辦法接受改變。」
主管口中那個人,在這家公司服務了十年以上,這十年來他都沒有任何的改變。他是個典型的固定型思維,覺得流程不需要更改,能夠應付眼前的狀況就好了。如果真的有狀況出現,那就別人去處理好了。
資歷不等於能力,學歷也是。真正的能力,是擁有解決問題的能力。
──學歷、資歷不等於能力──
學歷跟資歷,不代表這個人有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教育底下,我們容易覺得有高學歷的人才是有能力的人。
但我看過有名校光環的人,卻不具備「有能力」的標籤。
他工作能力雖然看起來厲害,但僅限於有標準答案的情況下。
如果這一題沒有所謂的標準答案,他就不願意回答。這像是他只願意去做自己有把握的事情,那些沒有把握的事情,他一概不嘗試。
也就是當問題發生的時候,除非他非常有把握,不然他不會去嘗試解決問題。
而另一個人,他在同一家公司服務了二十幾年,卻依舊做著底層的職務。
他是一個不願去嘗試的人,當然有問題出現,或是公司希望有人可以出差去處理客戶的問題,他都會遠遠的退去。
對於工作流程他倒背如流,但面對突發狀況,卻是他的軟肋。
在同一單位服務了二十幾年,還在同一個職務上,那就表示這個人是固定型思維,不願意成長。
問題是意外,沒有標準答案可以去解答這一題。
而當你有這能力的時候,你就擁有職場的「超能力」。
──突發狀況考驗能力──
日久見人心,意外見能力
回到我跟同事一起出差的故事。
到達目的地時,主管先要我去幫同事買幾杯咖啡,他說接下來會有一場硬仗。
果不其然,薑還是老的辣,那一天有一堆問題需要處理。
這次出差,不只是去現場幫忙,更是一場臨場反應的大考驗。
真正的能力,不是在會議室裡說得頭頭是道,而是在現場出狀況時,能否在有限時間內想出解決方案。接下來的事情,正好印證了這一點。
那天我們帶著大量的工具,去協助廠商組裝。
在組裝的過程中,有一顆螺絲被損壞了,而現場剛好沒有多餘的螺絲可以使用。
那時候主管掏出一千塊,他讓我去外面的五金行,補齊被我們弄壞的螺絲。我開著車出門了,到了五金行我快速找到我的目標,拿起來準備到櫃檯結帳,我停下腳步撥了通電話。
在電話被接起來那一刻,我開口問道:「其他尺寸的也要一起買嗎?」
電話那頭主管回我說:「可以,你把其他尺寸的也都各買一些,記得發票要打統編。」
那一天,我們趕在下班之前完成了這項任務。
回程的路上主管問我說:「你為什麼想要買其他尺寸的螺絲?」
「因為你說過我們的螺絲是便宜的,很容易弄壞,我不想再因為有螺絲壞掉,需要再出去買螺絲。」
那次出差,我們的時間是有限的,我出去買螺絲再回來,一來一往會非常耗時間。
對我們來說時間是寶貴的,我們必須趕在下班之前完成這項任務。
而錢什麼的,可以向公司報帳,用不完的螺絲也可以帶回公司使用。這是一個處理問題的能力,知道什麼是重要的,也預防問題的發生,更能在時間內完成交代的任務。這就是一種「超能力」。
有能力的人,會去解決問題。沒能力的人,會被問題解決。
在職場上,最稀缺能力是解決問題的能力,而完成日常的任務,只是基礎能力罷了。
不要等著別人交辦,而是能主動跳出來。扛下他人無法扛下的事情,解決他人無法處理的問題,在職場上你就是稀缺的,你就是有「超能力」。
當你擁有超能力的時候,就會被他人看到,會被他人需要。
你不要成為一位只能做有標準答案事情的人,而是要能去面對未知,當一個解決問題的人。這就是成長型思維。
在職場裡,你是只會完成任務的人,還是能讓問題消失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