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覺得,有些朋友的專業能力很強,工作能力很好,但卻不受公司重用,職場表現非常普通。或是專業能力普通,時間常用在與朋友吃吃喝喝,但職涯表現卻很順遂,或是做生意非常成功。
相信你應該也知道,在職場上,專業能力好壞並非是唯一的影響因素,你的主動學習能力,與同事相處的關係,甚至是你處理事情的態度,都會影響職涯發展。而我們本身面對世務的心態,更影響著我們整體人生的發展。
這兩本書是由幸福文化所出版,作者是吳軍,身為矽谷投資人、電腦科學家、人工智慧、語音辨識和網路搜索專家,現為上海交通大學客座教授、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工學院董事等職。
軟能力這本書在分享我們應該要懂的非專業能力,而且這些能力是可以有系統性的學習的,元智慧這本書是在講我們為人處世的心態,用智慧來駕馭知識,在人生中正確思考,關鍵時刻做出正確的判斷。
軟能力以六個章節來介紹我們該要知道的交往力、洞察力、分辨力、職場力、行動力與品格,用簡單的幾句話來了解這幾個章節。
一個人能做成多大的事情,在一定程度上,要看他能調動多少人力資源,而這就依賴他的交往力。能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東西,這就叫洞察力。在缺乏統一的價值觀且資訊超載的今天,要有能分辨善惡、是非對錯的分辨力。
在專業化時代,以什麼樣的方式做事情,以什麼樣的態度與人合作,通常決定一個人在職涯道路上能走多遠。而要達成目標,最終靠的是行動力。比能力更重要的是品格,品格是後天培養出來的,它是人一輩子成功的基石。
書裡的故事內容很多,這兩本書都相當的厚,我想分享書裡其中一兩個單元,是我覺得滿有感受的段落。
我們常聽到,即使是再努力也不如找對方向,如果沿著錯誤的方向努力,就會離目標越來越遠。事實上,找對方向並不容易,很多人只是運氣好,有一種防範自己搞錯方向的作法,叫做勇於嘗試。
但人的生命不足百年,真正在社會上活躍的時間恐不足五十年,因此太多方向等於沒有方向,這會比選錯方向還糟。人在起步的時候,要保留更多的可能性,但人最終需要選擇一條路走,而且有些時候是條條大路通羅馬。
很多人覺得困惑、苦惱,並不是真的無路可走,而是哪條路的好處都想要。有的人是自身能力不行,卻覺得只要換一條路就有機會,其實,不會游泳的人,換一個游泳池,照樣只能泡泡水。
決定一個人能走多遠的,是他的品格與能力,而不是他上了哪一班車,如果品格與能力不變,就算重來一次,換一班車,他最後還是會到達同樣的地方。如何能過好一生?其實就是這幾句話,往前走,去闖;別灰心,繼續闖;隨緣,別後悔。
另一個單元是談論關於愚蠢,我們總是努力不做愚蠢的事,另一方面,難免會遇到不適宜打交道的人,被他們拉近愚蠢的大漩渦中。因此,與其裝做看不見,不如認真思考如何能識別它,應對它。
我們所說的愚蠢並非是智商不高、知識不足這些情況,而是知道了真相,看到了真相,卻依然相信謊言。真正的愚蠢,不僅會妨礙你的生活跟成長,很多時候還會影響到其他人。作者在這裡將愚蠢分成了三種類。
第一種是暫時的愚蠢,有人或許是年少無知,也許是因為一時不慎,不經意間做了蠢事,但只要懂得謙遜的道理,養成學習和思考的習慣,總能逐漸擺脫愚蠢的陷阱。
第二種是難以改變的愚蠢,這又可分為兩種,一種是目光短淺,根本看不到自己的不足和錯誤,並對此不以為恥,甚至感到光榮。另一種是只有小聰明,沒有大智慧,卻自恃甚高,高傲自大。
話說,當一個人自覺聰明蓋世時,可能離愚蠢就不遠了。電視劇裡常出現所謂的霸道總裁,有的還把霸道當成具有領導力,這顯然是脫離現實,現實中的霸道是留不住人心的,光桿司令又何談領導力呢?
人們常有迷思是,想要改變對方的愚蠢,這並不是可取的做法,因為它往往是無效還會浪費自己的時間與精力。愚蠢並不是無知,而是自以為有道理,而且備有一套怎麼說都能圓回來的邏輯。
和愚蠢的人爭論,會被他們拉低水準,然後被他們在低水準爭論中豐富的經驗所打敗。當你在生活中遇到有人做了蠢事,對方如果只是一時糊塗,不妨給他一次機會,倘若對方難以改變,不如珍惜自己的時間,選擇遠離。
一個人如果有以下三種特質,就需要特別注意:
第一是精明而不聰明,有這種特質的人,通常依靠本能認知或者固有認知指導行動,非常懂得趨利避害,是那種典型的精緻利己主義者。他們可以笑臉迎人,看似友好,卻沒甚麼是非觀,有任何蠅頭小利都不會輕易放過。
第二種是好為人師,這些人在工作中可能曾經小有成績,有一些不完備的經驗,卻把這些成績和經驗看得太重,自以為是,遇到問題容易先入為主。這類人在談論到有相關經驗時,就會表現得好像無所不知,以教導別人為樂。
第三種是不更新自己的知識,固執己見,對新事物和外部環境抱有敵意,這類人獲取資訊的管道通常很簡單,主要是朋友圈跟各種社群媒體,用現在流行的話說,就是陷在自己的資訊繭房中出不來。
愚蠢常來自狹隘與自以為是,對於陌生的東西不是去了解,而是武斷的下結論,並總是認為自己是正確的,甚至希望用自己的觀點同化他人,換句話說,就是無法容忍差異,我們應該要盡量避免自己成為這樣的人。
元智慧這本書也分成六個章節,分別討論剛從校園進入社會,想要快速適應,是有方法讓你少走彎路;把自己當成世界的主人,你就會擁有主動的人生;你需要做的,是掌握系統性進步的方法,朝著正確的方向不斷精進。
遇到問題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視問題的存在,只要用對方法,就能克服困難,破局而出;只要把自己的潛能發揮到極致,你就能做出改變世界的壯舉;保全自我是1,其他所有事都是1後面的0。
這本書我也想分享一個段落,為什麼有人既聰明又努力,依然過不好這一生?作者分析出五個要點。
第一,在學校時成功,不等於人生也會成功,絕大部分學校的教育方式,都是求能迅速培養一大批畢業後就能做事的標準化人才,這種教育體系在工業化世代效果很好。但隨著時代演進,社會開始需要多種多樣的人才,許多人很會念書卻不會簡單的生活技能,學校的教育並沒有教這些。
第二,走出小圈子,才能獲得更多經驗和閱歷,人想要獲得更多的社會經驗和閱歷,就要接觸不同的人,了解他人的智慧與想法,可惜,很多既聰明又努力的人,很容易把自己限制在現有的朋友圈中。
第三,順利和優勢可能會耽誤人,當一個人被認定既聰明又努力後,他也會認為自己是天之驕子,覺得接下來的成功是理所當然的。但真實的世界對人的要求是複雜多樣的,很多能力又是學校不會教的。很多從平穩環境中出來的人,到了30歲就能一眼看到自己退休的樣子了。
第四,做決定時不夠果斷,人都想做出正確的決定,聰明人更是如此,他們不能接受錯誤的決定。但做決定時所花費的時間精力是有成本的,如果精挑細選所帶來的效益,還比不上他的成本,就是失去了平衡。很多人學歷不高,但成功案例相當多,究其原因,作者認為是他們在做具體事情上花的時間更多,而不是把時間花在做決定上。
第五,有限的經驗很難總結出普通的規律,人在總結經驗時容易有個迷思,喜歡用不完全歸納法,試圖從有限的經驗中,總結出並不存在的普遍規律,最常被提到的就是火雞悖論。
書中舉了一個例子,有個人在IT企業做得非常出色,後來有一家對沖基金高薪來挖腳,但他到了那裏很不適應。他在原先的IT公司工作時間彈性,效率高的時候就多工作,找不到靈感時就去鍛鍊、休息。
但到了對沖基金公司後,他必須在早上開市前就到達自己的崗位,一直到下午休市前都不能離開,而且這個產品僅是給自己的基金小範圍使用,遇到問題就需要馬上解決,沒有時間等待他去打磨一款完美的產品,所以他過去的經驗不僅用不上,還成了負擔。
這兩本書的內容相當豐富,對於生活處事與職涯發展提供了許多有價值的觀點與建議,推薦給想要更精進自己、提升格局,希望自己的人生有更進一步突破的朋友。
博客來: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68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