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人生最大的詛咒,就是成績太好,考上醫學系。我一點都不想當醫生,我卻不知道自己還能做什麼。」一名年資3年的醫生說。
「大學讀公行系,畢業就考上公務員,算起來,在公職相關體系的時間超過15年。每天都覺得工作很無聊,想知道自己還有沒有什麼可能?但現在工作很穩定,又有房貸,我不太可能離職去做別的。只是會有點沮喪,心裡悶悶的,我的人生只能這樣嗎?」一名年資超過10年的公務員說。
很多30-40歲的轉職者,從小到大成績好、讀社會上認為的「好學校」,畢業就做「好工作」,忽然有一天驚覺「這是我要的人生嗎?」😭
這種生涯困境,這其實是心理學家James Marcia(馬西亞)提到的「早閉型認同」(Indentity foreclosure),在沒有充分的自我探索,就急著訂下生涯目標。
很常出現在老師、公務員、醫師、工程師等職業的從業者上。小時候父母說這個好,就往這些職業邁進,等到完成後,才覺得不喜歡,卻不知道還能做什麼😢
人生的路很長,不要擔心來不急。
反而要感謝過去的自己,曾經那麼努力,而學會了好多知識,也靠著一份不錯的工作,養活自己到現在接下來時間。
接下來,請給自己一些「探索」的機會:
1.抱持著開放的心胸,去試試看陌生的事物
(注意安全、小心詐騙)
2.給自己試錯的空間
(不要急著找到新目標,嘗試過了覺得不喜歡,也是一種收獲)
3.嘗試需要成本:時間、錢、風險
(要事先評估自己的承受程度)
4.找到願意支持自己的人
(也許是朋友、社群夥伴、生涯教練、心理師等,陪自己討論生涯探索的歷程)
5.紀錄及定期回顧
(透過文字及影響紀錄自己的行動,每一段時間,一個月、一季、半年,觀察自己的改變)
善用職涯測驗工具,了解自己:
以下分享免費、具有信效度的工具喔~
找到適合自己性格、興趣及價值觀的工作,比要能夠長久穩定就業,個人的滿意度及幸福感也都比較高喔!
1.職業適性測驗(點擊做測驗)

測驗結果與相關產業職業的常模比較,了解自己與該工作的適配程度
如果想轉職,卻完全沒目標,不知道從哪些職頁開始探索,可以試試看職業適性測驗。
測驗的結果報表,會推薦你幾個適合的職業。進一步去了解,這個職業的工作內容、長期發展、薪資狀況、需要什麼技能?
2.生涯興趣測驗(點擊做測驗)

可以與自己相似的名人類型及對應的何倫碼
此測驗以心理學家John Holland提出的職業興趣理論為基底去改編。
Holland博士將職業與興趣的因素作分析與比對,將人與職業分成 RIASEC 六種類型:
- Realistic(實做型)
- Investigative(研究型)
- Artistic(藝術型)
- Social(社交型)
- Enterprising(企業型)
- Conventional(常規型)
透過此測驗,你可以找到自己的兩個何倫碼,藉此去探索感興趣的工作。
例如:
- R型的工作,常常需要動手做事,常見的職業有:工程師、廚師、花藝師
- C型的工作,需要注意細節、有條不紊、一絲不苟,常見的職業有:會計師、律師、公務員
3.職業價值觀測驗(點擊做測驗)

可以看到適合你神獸(價值觀類型,也可以探索相關的公司、工作)
一個人一生有三分之一的時間在工作,因此工作的滿意程度,很大比例影響整個人生的幸福感。
每個人對於一份「好工作」的定義並不相同,若能釐清自己的工作價值觀排序,將有會幫助你擬定有效的求職策略。
常見的工作價值觀有:
- 社會聲望
- 影響力
- 主管的管理風格
- 利他性(公益性)
- 同事關係
- 組織氛圍
- 企業價值觀
- 企業文化
- 公平性
- 工作與生活平衡
- 工作多元性
- 自我成就的機會
- 安全性
- 保障性
- 自主性
- 挑戰性
- 工作明確性
- 工作內容是否有興趣
- 薪資福利
- 通勤時間
- 學習機會
- 升遷機會

這次的分享就到這邊,想看更多職場文章,請同步追蹤我的threads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