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闖農村~農舍農事(一)

更新 發佈閱讀 17 分鐘

█ 文/圖.AJU

  十年前搬進農舍居住,說住,其實也並非真住,房子整修幾近完成,而我還在忙碌的上班狀態,只能說開始淺嚐農舍的優點,並非真正生活在其中。疫情那幾年,很多事情產生變化,也才算是真實的生活在農舍,對日常有些較為深刻的觀察。

打田

  對真正務農的人來說,我的早晨定義已接近他們結束早上工作的時候,天才露出曖曖曙光,約好來打田的徐桑和他那台桔紅色的巨無霸曳引機,已經在田裡來來回回好幾趟。上禮拜我們約定好的條件是,「連續三天沒有下雨的話,就來幫妳打田。」徐桑說,這塊地放太久沒耕種,最好能打兩次,才可以降低未來的雜草量,之後要做畦也會比較容易。第一次打完之後,最好能等下點雨讓草種子發芽,等雜草冒出頭來再打一次,這麼一來,留在土裡的雜草種子會少很多,日後種菜比較輕鬆。

  徐桑很健談,他自己也種稻,類有機方式。收成的米主要留給自己家人和親戚們,外人要買也是可以的。但不知是整體技術還是品種的關係,我向他買的那一批米,口感實在不怎麼樣,所以就沒再買第二次。有次跟徐桑聊起種稻的事,好脾氣的他提到,有位在台北的客人竟然把米退還,說是太難吃了。我只是同情的、安靜聽他說著台北人實在太挑嘴、沒禮貌,暗自慶幸他沒要我發表吃米心得。

  關於播種插秧之前要打幾次田,邱老闆有不同的看法。

  農舍的資材室是請建築師繪圖,認認真真地想要蓋個可以長久使用、且合乎法規的建物。紙上作業完成後,特別情商有豐富鋼構經驗的廠商施工。專接大案的邱老闆,阿莎力的答應這件迷你小案子。不過,看過整本設計施工圖後,他帶著似笑非笑的表情說,建築師畫的圖美雖美矣,實際上可能做不出來,且造價會非常昂貴。接著,解釋理由。聽了邱老闆的建議做了修改,再次把調整後的施工圖以及修改理由等等文件,送進農業處申請變更,農業處的官員們始終半信半疑的,覺得工具間沒人這樣大費周章的。

  資材室施工當天,邱老闆親自指揮五、六位工人,在現場監工。他早年辛苦打拼,拼出滿滿財富,卻也累積了一身病痛、不能久站也不能夠勞動身體。因為健康的關係,他現在非常講究飲食,只吃自己種的菜。他分享自己的種菜心得說,種菜之前,翻兩次土是不夠的,還要用怪手深挖,讓底層土壤在太陽下曝曬幾天,務必把埋在地底的雜草連根除盡。他熱情的邀我們去他的菜園參觀,想必是一件令他引以為傲的作品吧。

  如何抑制雜草生長,另有一位企業家朋友有不同做法。退休後玩起田家樂的他,繼承一筆面積不小的靠海農地。他經常大方地拿他地裡的各種植物跟我分享,送來的樹苗、花苗、果苗,在我這裡開花結果甚是茂盛。每次他從他的豪車下來,都會先到農地逛一圈看看果樹、植物的狀況,認真的做筆記,哪棵樹該修枝、哪株該如何如何,而且總是苦口婆心地勸說:「何必那麼辛苦除草,用抑草膜蓋一蓋,有效率又整齊,不會長草也不用翻土。」他還細心畫圖給我看,指導如何施作,可以省力省錢,又能發揮最好的效果。

  田地真的需要被「打」、「挖」、「蓋」嗎?我知道在這幾位認真累積經驗的種田人面前提出「免耕」、「不翻土」、「不耕耘」的放任耕種方式,大概又會被鄙夷地搖頭說道:「那些都是沒經驗才有的豐富想象,就像建築師畫的資材室一樣。」

  每位來幫我「做田」給出建議的朋友,都會分享他們的經驗之談。有些合我的意,有些聽聽就好,但無論如何他們都是出於熱心與好意,也都是根據他們自己的寶貴經驗實作後,認為最好的方式。所有的意見我都很感激,而且,日後的某一天我不想再跟雜草對抗的時候,可能會照著做呢。 

▲看到瘋狂生長的雜草,朋友們有不同的反應。

▲看到瘋狂生長的雜草,朋友們有不同的反應。


過貓

  這塊地,自從三年前採收最後一批再生稻之後,就只是放著長草。每隔大約一季,便請人來割野草。也曾撒播幾次綠肥,向日葵、百日草之類的,偶爾點綴似的種點季節葉菜,也曾搭過棚架種些夏季瓜果。百香果結滿棚的時候,看起來真像掛著密密的聖誕燈,美極了。

  棚架經過二次颱風吹斜,乾脆拆掉。把搭棚架的竹子送給水圳對岸種菜的婦人,她歡喜得提著一袋地瓜葉送到農舍來,直跟我道謝。聽我說喜歡吃過貓蕨,又回去摘了些蕨苗過來,囑咐我別說是她給的,因為附近許多人向她要都被拒絕。想不到我原本得花錢請人來載走的廢棄垃圾,竟是農人歡迎的禮物,還幸運的換來我遍尋不得的過溝菜蕨的蕨苗。

  農地是東西寬、南北窄的長方形,北邊種了一整排扶桑擋風,扶桑內還有一排竹柏,樹底下的空地,一天只有少少面陽的機會。蕨類不需要全日照,我以為種在這裡很剛好,種菜婦人卻搖手說,種在大樹下吃不到露水,菜會長不好。這已經不是我第一次聽到菜要吃露水才長得好的說法,不知道經營植物工廠的,還有搭溫室種菜的,會怎麼回應呢!

  種菜婦人要我把蕨苗往東挪些,說蕨類得曬到太陽才長得好。她再三交代不要去掉蕨苗上的葉子,連枯葉也不要管它,直接挖淺穴種苗,每天澆水保持濕潤就好。我沒完全聽她的建議,仍按照自己的想法種在大樹下,沿著北面靠東有陽光的空地上也種了些。不久,樹下有幾株果然枯死,空地陽光照射到的地方,我慣稱過貓的過溝菜蕨全數存活,而且新發的嫩芽長得既翠又綠,有擴大領土的趨勢。 

自種自售

  農舍附近的鄰人房舍有的傳統、有的新穎,但家家戶戶都有些地,也都有耕種;差別只是所種的作物不同,以及投入的時間多寡。全職種菜、種稻的也有幾家,他們也同時幫附近半農的家戶做些臨時工作,賺些季節性的收入;例如開耕耘機打田、做畦、除草什麼的。

  我偶爾會在門口收到他們放置的名片和廣告單。像我這類新手門外漢,確實得靠他們幫忙。編竹籬、搭瓜棚、種樹、移樹、除草等等,對他們來說不是什麼事,對我卻是還沒摸著頭緒的工作。這些費時費力的工作都是收費的,但是比起其他的花費,例如餐廳吃美食、買個別緻的生日蛋糕之類,是不成比例的金額。

  在農村,雖說是付費就可以請人做,但是也要講究人情的往來;今天你幫我明天我幫你,互相分送農產品,是很普遍的往來方式。收到蔬菜瓜果極為平常,而一袋無花果、一包芝麻葉、還有一大顆超過三十斤重的波羅蜜也是有的,且總是讓我感到驚喜與感激。

  有一天,我正在照顧北面那些越來越壯的過溝菜蕨時,一位騎腳踏車的婦人停下來問我要不要買她的蕨菜。我對這張友善單純的臉孔沒有印象,她自我介紹說是在「那邊」種菜,那邊是用整個手臂畫的半圓再加上手掌和手指,想必是有些距離吧。說著說著她從車後綁著的竹籃裡拿出兩袋過貓捧到我面前說,剛剛摘的,沒有洗水,很嫩很嫩,不用挑菜可以直接下鍋。我貪心的把它們都買下,準備吃它一個禮拜。

  這婦人見我二話不說、也不殺價,就買下兩袋菜蕨,繼續開口問我要不要高麗菜?自從寒害過後,青菜就亂了價,送上門的新鮮菜豈有不要的道理?但是我喵了眼車後的竹籃,卻沒看到高麗菜。賣菜婦人說田裡高麗菜再隔幾天就能採收,問我要幾顆。那幾日我正想著要醃漬四川泡菜,想不到新鮮高麗菜就送上門來。她還說,日後想要什麼菜早點跟她說,田裡還有很多季節蔬菜,就算現在沒有,日後也可以幫我種。看來我開始種菜的時機點,又有正當理由無限期地往後延了。

▲廚餘堆肥兼種南瓜。

▲廚餘堆肥兼種南瓜。

田中央的浴盆

  打從有務農的念頭開始,我就決定不被傳統綑綁,所以除了請教專業農夫之外,我最喜歡去問那些把種果、種菜當休閒,不在乎產量的朋友。到關西高中參觀校內養菇場時,遇到一位專業卻跳脫傳統的農友,讓我頓時信心倍增。

  這位農友擁有自己的產品品牌,因為曾經有一段時間以養雞為業,雞隻是否健康從羽毛可以判斷,所以他為自己的品牌取名千羽,一來表示雞隻顏色亮麗羽翼豐厚,符合諧音千顏萬羽;二來是超級健談的他總是有千言萬語想對人說,千羽對應著千語的諧音,這名取得真正好。

  關西地區很多人家種仙草,千羽說小時阿公教他把帶土的仙草幼苗甩向田邊的石塊坡坎縫隙間,讓仙草自然生長在田埂邊,夏末秋初仙草開花前割下來曬乾煮茶喝。沒割完的仙草留在田埂邊開花,成了固定的紫色秋景,很美。仙草就是野草,好種得很。但現在想要買到沒有用農藥的乾燥仙草卻不容易,都是因為求大量、求快速的關係。人心若是變調,食物的價值只剩下價錢,與環境和生活脫節,也與天然脫節。

  仙草花是紫色的,一大片仙草開花時,乍看之下跟薰衣草田一樣美麗。千羽說他不會讓他的菜園只有菜色,也不會單調的做出規律的平行畦,菜園裡就是要有各種顏色,有花、有菜、有不同的昆蟲,也才會吸引多樣的鳥類和其他生物。他開墾在河岸的菜畦大抵而言是四方形狀,二個斜對角保留做通道,也可順利排水,方便灌溉和行走。依著四個邊往中央做出一行行往內縮的土畦,也像是以四個等腰三角形拼在一起的方形菜園。每行土畦種著顏色多變的蔬菜還有鮮花,既創意又美麗。四個等腰三角形拼成的正中央,放置一個浴缸。千羽說是撿來的,放在中間盛水,方便澆灌。

  千羽的創舉,推翻了前不久另一位資深的有機農夫的堅持。當時我請有機農夫幫我做菜畦,考量日後澆灌和種菜的方向之後,我在紙上畫出了半圓馬蹄形狀草圖,被他說成天馬行空圖。他很堅持菜畦必須是直行排列,溝通了老半天彼此都很挫敗。後來他邀了一位使用慣型農法、但是很會種菜的農友來跟我溝通,試著說服我田事有一定路數,不可以亂來、亂發揮創意。我覺得他說的,其實也是挺有道理的:「幾千年傳下來的智慧不是沒有理由,以前的人比我們現在要單純好多,不會被有的沒有的干擾,你以為他們那麼笨,沒有試過其他方法嗎?」

  不過啊!碎碎念之後,那位佛心來的慣型農夫竟然還是同意幫我做出半圓形的菜畦。不過他同時也一再關照,要記得要補土、要買些化肥加進去才夠肥、要用農藥不然會沒有收成,人沒得吃先被蟲吃光光。結果也都全部被他說中了。

▲間種不同顏色的短期蔬菜增加田園樂趣。

▲間種不同顏色的短期蔬菜增加田園樂趣。

水資源

  曾聽夢想基金會的蔡聰明董事長說過他從農夫變成建商的故事。他自稱是汐止最後一位農夫,他上學的學費還得靠家裡賣豬支應。堅持不賣地的他,在田地被四周高樓擋住陽光,被排放的廢水汙染,才不得不把汐止最後一塊田地變成了建地。

  沒有投入種菜、種樹之前,我從來不曾真正感受水源,尤其是乾淨水源的重要性。樹苗剛入土,菜苗才播下,緊接著最重要事情就是澆灌。地力不夠肥美,頂多就是長不好,沒有水可是直接死給你看。還好這塊田的東面和北面都臨水圳,前人留下的井,四時都有豐沛的水源,灌溉澆水不是問題。

  水圳的水量豐沛終年不停,也不時看到水利局派員巡水。據附近農婦說,水中淤泥和水草太多時,去水利局申訴他們也會來清。潺潺圳水日日夜夜不停流淌,夜深人靜時的淙淙水聲,是最令人安眠的白噪音。台灣的污水排放管線接管率低,在農業縣、農業區尤其進度落後,家家戶戶的生活廢水都是直接排放入水圳裡。說進度,是措詞錯誤,事實上這十年來,從來沒有看到開始任何的污水排放管線行動。

  而這水圳原本是用來灌溉,現在也還是用於灌溉,只是地方政府或是農業管理單位、水利組織沒有在管污染不污染的麻煩事。按說,灌溉水實在不應該跟家庭廢水混為一流,但是,在灌溉水和家戶廢水沒有分流的情況下,民生廢水除了往水圳倒,別無出路。申請建照、使用執照的時候,並沒有特別規定住家的排放水不能排入最近的水圳,畢竟沒人會在意晚間水圳飄散著沐浴乳、洗髮精的味道。但點點滴滴,水,都知道。

  我在水圳撈過死貓鼓脹得像氣球一樣的屍體,也撈過一整隻的死雞屍體,有魚屍很正常,因為水裡魚多。除了生物,水圳裡的廢棄物種類之多超乎想像,令人不禁要想,到底得是多接近原始的人性,會把順水流當作是理所當然。有次,我眼見著一位大約是國小中年級的小男孩,順手把飲料罐扔到水裡。當我問他怎麼可以亂丟垃圾,他一臉無辜的回說:「我沒有亂丟啊!我是丟在水裡。」

  說也奇怪,若說水圳被污染、很骯髒,但水裡長年有魚群游來游去,大小都有。這該怎麼解釋?平日有人垂釣,有人挖田螺、福壽螺當飼料。週末時年輕爸媽帶著幼兒撈魚,看他們既驚喜又歡樂的表情,好像有魚就表示乾淨,渾然與污染扯不上任何關聯。是我大驚小怪,把正常當奇怪嗎?空降進入農村生活的我,對身處這樣的農村感到格格不入。

  一回,鄰家婦人看我正在為過貓蕨澆水似乎看出了趣味,站在水圳的對邊,有一搭沒一搭的說些言不及義的話。她邊說,我則是一邊埋頭做事,希望她可以快快離開。這婦人曾經多次大辣辣的不請自來,問我要這要那,我從一開始的答應,到後來不得不加裝監視器應付,很是困擾。就在我低頭抬頭的瞬間,突然「砰」的一聲,說著話的多嘴婦人竟然消失不見,緊接著聽到水圳裡發出聲音說,「沒想到水這麼冷!」。原來這位大約六十好幾的婦人,看見水圳裡有條大魚游過,以生物捕食的直覺反應跳進水裡,以為可以徒手抓魚。結果卻一頭栽進水裡,什麼也沒抓到。好在她身手勇健,生猛翻身從水圳爬出,說怕感冒,要回家換衣服。

  自從上游處開了一家生意爆好的宴會餐廳之後,灌溉水渠在每週固定的那一天下午,總會漂流著黃白夾雜咖啡色的、濃厚的、看起來令人作噁的油垢和油泡。但我從沒聽到哪位農民受不了,去找相關單位申訴。據說,那家餐廳是地方政府官員和民意代表經常聚餐的地點,政商關係良好。水圳流淌的,是同流合污嗎?

  民生用水排放、工商業用水排放和農業灌溉用水重疊,這是國土用地的規劃不明確,還是中央部會各機關權責分工不清,抑或是地方政府不作為,再加上居民得過且過習以為常的結果,這顯然是個複雜議題。在台灣,如果你所在的地方看不到101大樓的話,可能就是在第三世界,不能套用同一個法律與道德標準,而這也是我生活在鄉村幾年後,了悟出的心得。

  珍貴的灌溉用水若不被保護,大家吃的糧食可能是被洗髮精、洗碗精、漂白水、甚至是地溝油污染後灌溉產出的。食安的根本問題,從源頭就已經發生。農政和健康其實是同一個問題,只是歷來主政者都只著眼短期的經濟發展,不知道先安居才能樂業。這麼簡單的道理,為什麼你我都懂,就他們不明白?我想只是因為我們離產地比較近,看到日常作物產出的真相。如果離產地沒那麼近的話,可能也不會在意這種微血管似的小事,只要有錢,還怕買不到進口的健康食品嗎!

▲貓咪跳到窗台上吵著要進屋,紗窗已經被不同的貓抓破幾次。

▲貓咪跳到窗台上吵著要進屋,紗窗已經被不同的貓抓破幾次。

聲音

  聲音特多,是住在農舍的第一印象。人車稀少的鄉下,風搖樹、室內壁虎叫,窗外各種蟲聲、野鳥聲不絕於耳,甚至還有不怕人的貓會跳到窗台上,敲著玻璃窗喚我。天黑入夜時,白日熱鬧的聲音都睡了,襯托出的是具有空間感的寧靜,有時靜得似乎聽得到天上星星敲出冰晶般的音符。星星當然是悄然的,只是當它們擠滿在空曠的天空時,點點亮光時閃時滅,你真的會以為銀河其實是一座水晶琴,它們正在天上敲敲打打,所以才閃出點點銀光。

  終年不停的水圳流水,在夜裡聽起來好像打開麥克風似的,聲音被放大了好幾倍。流水的潺潺聲是好聽的,但木窗櫺的卡風聲其實挺擾人的。老木窗縫隙大,喀啦喀啦響聲,穿透過摀著耳朵的枕頭插進大腦,十分恐怖。但這老農舍又得配上舊木窗才適配,若是換過氣密窗,恐怕風味盡失。除了風聲之外,木窗還有個致命的缺陷~滲水。經歷兩個大颱風,狂風夾著豪雨滲透過木窗,猛往屋裡灌水。後來我問過幾位家裡也用木窗的朋友,才知道大家的遭遇都差不多。風雨大的時候,都會有「放棄對木窗的堅持,明天就去請廠商來量尺寸」的念頭。只是大風大雨過後,對傳統感的依戀總是會重回上風。

  就在第三個颱風季之前,木窗之外,終於加裝了氣密窗,農舍居住的舒適度,立即提升數倍。當初農舍的設計原則是侘寂(wabi sabi),低調的古意,不完美的存在。谷崎潤一郎的陰翳禮讚(いんえいらいさん)中,沒有直接光源的室內也是必須。經歷風雨教訓,還有更多次生活不便的經驗,算是長了點智慧。面對實際生活,美與美感,是需要妥協的。莊子知北遊中「外化而內不化」,我還在消化中。

  屋裡進水的確腦人,但進來的是貓、是青蛙和蝴蝶蜜蜂什麼的,倒是挺叫我開心的。風雨無眼,小貓大狗和昆蟲對於植物形成的天然格柵也從來視若無物。但我始終不明白,為什麼鄰人總也跟小動物一樣,完全無視那些宣示空間領域所有權的綠樹圍籬,勇往目的地直接跨踏。也許,是我自己應該學著適應住在鄉下的規矩,凡是沒用磚塊、水泥、鐵絲網圍起來的,都是可以跨越的通道,你的地、他的田只要沒說不能進入,就表示可以進入。完全是在霍布斯(Thomas Hobbes)所謂的自然狀態。

  鄰人自然狀態的原始行為,是我始終難以適應的,於是生平第一次撥打110報警的日子終於來到,且有一就有二,報警處理已不僅是口頭上的叨念(待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新農村反思
31會員
132內容數
以「謀求自然和人為的,即天、地、人的和諧,帶給人類充滿豐富物資、健康、親密感情,以及安定、舒適的社會。」為宗旨的日本「幸福會山岸會」;廢校新生:讓居民笑語重新響起,位在日本偏鄉的「森の巢箱」;還有「以稻貫之」遊佐町豐富且深刻的農食走讀。這些都是現在新農村努力的事,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新農村反思的其他內容
2025/06/20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2024年公共論壇紀錄整理,以"在地食材與地方創生節點的跨域激發"為主軸,報導來自臺灣各地講師的精彩分享,涵蓋永續飲食文化、食器設計、在地食材與地方創生的多元面向。
Thumbnail
2025/06/20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2024年公共論壇紀錄整理,以"在地食材與地方創生節點的跨域激發"為主軸,報導來自臺灣各地講師的精彩分享,涵蓋永續飲食文化、食器設計、在地食材與地方創生的多元面向。
Thumbnail
2025/03/19
本文探討俄烏戰爭對烏克蘭玉米生產和出口的影響,以及烏克蘭農業的韌性。戰爭導致基礎設施損壞、港口封鎖、玉米價格波動,但烏克蘭農業企業展現適應能力,尋求替代出口途徑、玉米加工、多元化生產等策略。文中分析戰爭對地方、國家和全球糧食體系的三重衝擊,並討論烏克蘭農業的未來,特別是與歐盟整合後的挑戰與機會。
Thumbnail
2025/03/19
本文探討俄烏戰爭對烏克蘭玉米生產和出口的影響,以及烏克蘭農業的韌性。戰爭導致基礎設施損壞、港口封鎖、玉米價格波動,但烏克蘭農業企業展現適應能力,尋求替代出口途徑、玉米加工、多元化生產等策略。文中分析戰爭對地方、國家和全球糧食體系的三重衝擊,並討論烏克蘭農業的未來,特別是與歐盟整合後的挑戰與機會。
Thumbnail
2025/03/12
本文探討烏克蘭玉米產業的蓬勃發展、俄烏戰爭造成的毀壞,以及烏克蘭大型農業企業的因應策略,並以此探討全球糧食系統的韌性。文章指出新自由主義農業模式對外部衝擊高度敏感,大型農業企業雖在初期受損,但迅速因應玉米生產的劇變。此外,文章也強調威權國家軍事力量對當代糧食體系中大型企業的影響。
Thumbnail
2025/03/12
本文探討烏克蘭玉米產業的蓬勃發展、俄烏戰爭造成的毀壞,以及烏克蘭大型農業企業的因應策略,並以此探討全球糧食系統的韌性。文章指出新自由主義農業模式對外部衝擊高度敏感,大型農業企業雖在初期受損,但迅速因應玉米生產的劇變。此外,文章也強調威權國家軍事力量對當代糧食體系中大型企業的影響。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島內移居」正逐漸形成風潮,相對於過去大家想在退休後到鄉下或理想的城市買塊地,蓋間別墅,現在大家似乎不再執著於置產,其實蓋別墅或買房子卻只有假日去住,也會有問題,變成每次去都要整理打掃,反而享受不到度假的悠哉,在我看來,不如省下蓋別墅的錢,想度假就入住鄉間的民宿更自在、更快樂。
Thumbnail
 「島內移居」正逐漸形成風潮,相對於過去大家想在退休後到鄉下或理想的城市買塊地,蓋間別墅,現在大家似乎不再執著於置產,其實蓋別墅或買房子卻只有假日去住,也會有問題,變成每次去都要整理打掃,反而享受不到度假的悠哉,在我看來,不如省下蓋別墅的錢,想度假就入住鄉間的民宿更自在、更快樂。
Thumbnail
外國人在臺灣購買農業區土地有諸多限制,需注意相關法規及規定,包括無法以農地興建農舍作為住宅使用等。另外,除非符合特定規定,否則外國人不得購買農地。
Thumbnail
外國人在臺灣購買農業區土地有諸多限制,需注意相關法規及規定,包括無法以農地興建農舍作為住宅使用等。另外,除非符合特定規定,否則外國人不得購買農地。
Thumbnail
搬家後要適應的事情很多,唯獨這件事我不想習慣......
Thumbnail
搬家後要適應的事情很多,唯獨這件事我不想習慣......
Thumbnail
依農業用地作農業使用認定及核發辦法第 3 條規定,農業用地作農業使用證明書 為供申請興建自用農舍、申請農業用地移轉免課徵土地增值稅及免徵遺產稅、贈  與稅與田賦等3類用途,並非參加農保所應檢附之必要文件。  考量農業用地作農業使用證明書係經相關機關勘查確實作為農用經營使用之客觀  證明文件,
Thumbnail
依農業用地作農業使用認定及核發辦法第 3 條規定,農業用地作農業使用證明書 為供申請興建自用農舍、申請農業用地移轉免課徵土地增值稅及免徵遺產稅、贈  與稅與田賦等3類用途,並非參加農保所應檢附之必要文件。  考量農業用地作農業使用證明書係經相關機關勘查確實作為農用經營使用之客觀  證明文件,
Thumbnail
根據有關農舍營業登記及公司設立地址的相關法規,必須注意農舍是否符合農業相關使用規定,並且無法依公司法設立公司的情況。
Thumbnail
根據有關農舍營業登記及公司設立地址的相關法規,必須注意農舍是否符合農業相關使用規定,並且無法依公司法設立公司的情況。
Thumbnail
昨天去上了這課 講師是農業部農田水利署桃園管理處 廖啟男股長 覺得收獲很多啦 他也很風趣 講的也都是很實務的東西 我第一次聽 覺得啊 土地這資產 的確有很大商機 但是但是…相關的法規要是沒留意 買了後,可能就會一直頭很痛,哈 因為…一塊土地要開始建造 申請建照前 有很多要先去洽詢的
Thumbnail
昨天去上了這課 講師是農業部農田水利署桃園管理處 廖啟男股長 覺得收獲很多啦 他也很風趣 講的也都是很實務的東西 我第一次聽 覺得啊 土地這資產 的確有很大商機 但是但是…相關的法規要是沒留意 買了後,可能就會一直頭很痛,哈 因為…一塊土地要開始建造 申請建照前 有很多要先去洽詢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