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慈《少年時》讀後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raw-image

柯慈《少年時》一書,為南非少年約翰〈多麼通俗又缺乏想像力的名字〉十九歲到二十四歲的生命歷程。約翰主修數學卻熱愛文學,大學畢業之後離開南非,打算在英國長期居留。一心想成為作家,似乎也不斷朝著夢想努力,這般純情勵志的主題,底下竟是一片血肉糢糊的虛無蒼涼,讓人不得不感慨萬千。柯慈以意識流的寫法,展示了約翰的所思所想,由於缺乏情節作為主軸,不習慣這類風格的讀者恐怕認為此書瑣碎凌亂,尤其約翰的生活抑鬱寡歡,少有輕鬆快樂的片段,是以更令人難以卒讀。其實我們平日的思緒本就紛雜零碎,少有理路清晰、井井有條之際,柯慈極力擬真以期讓讀者更貼近約翰的心靈活動,這樣的表現手法,若讀者實在無法接受,只是彼此頻率不合罷了,倒非讀者淺薄或柯慈浪得虛名。

常常咒語似地吐出了一堆又一堆文豪姓名,想來柯慈藉此具體展示了主人翁的文學品味,可惜寡聞如我只聽過最知名的幾位,是以感受不深。不過約翰熱愛的艾略特、詹姆斯‧喬埃斯等人,素以艱澀難懂著稱,約翰不但熟悉且琅琅上口,這是否代表他為那萬分之五的文學精英,是否為老天對他文學才華的應許?不過景仰法蘭西文明的他,卻未曾論及波特萊爾、普魯斯特、雨果、大仲馬……等等法國知名文人,後二者或許太過通俗令約翰不屑提及,但波特萊爾與普魯斯特絕非老嫗能解,偏愛與遺漏之間或者也是某種文學偏好的表示。約翰既然自許為文化精英,連說個笑話都講求文學出典不足為奇,不過出自缺乏幽默感的約翰之口,掉書袋也變得不好笑。生活諸多不順遂並未讓約翰文思如泉湧,相反地他的創作日益貧乏,他對自己勉強擠出蒼白造作的文字非常不滿意,後來甚至只能對著空白的稿紙發呆……。

約翰花了多心力接近女人,同時也被女人接近,不過與他上床的她們,無論是能喊出名字的賈桂琳、莎拉、卡洛琳、亞絲翠、瑪莉安,或者更多連名字都不存在的女人,她們都只是女人,即便性格容貌不一,關係深淺不一,年齡學識不一,國籍職業不一……,但對約翰而言意義全都相同:他既沒愛上她們,她們也同樣沒愛上他。約翰始終深信且期待的偉大愛情,尚未降臨在他的生命之中;性並未替約翰帶來解脫,反而常常是他煩惱痛苦的根源之一。無福享受熱烈情感的約翰,時不時自我檢討,他自認缺乏過人的魅力,亦無法融入以冷漠聞名的英國社會,以致不易覓得理想的對象。他理想中的愛人果真存在嗎?抑或只是還沒遇上而已?他該繼續等待,或者尋求什麼樣的改變?儘管約翰心中並無特定的伊人,他依然為了尋覓飄邈的愛情憔悴心焦,毫無出路的憔悴心焦。

畢業約翰選擇離開南非前往英國定居,這是他擁抱更高層次文化的具體行動,同時也以此斷裂與母國的一切聯繫,包括原生家庭。柯慈以約翰的舉動表現了南非白人的認同危機:他不認同不夠美好的殖民地南非,卻無法融入全心擁抱的殖民母國--純粹的白人社會(英國),白人覺得他不夠純粹,有色人種他亦嫌對方並非主流。進退失據使得本就不擅長人際互動的約翰,更陷入孤絕,後來他只能藉著閱讀報章關於南非的消息略解鄉愁,對照他之前急急宣示與南非撇清的姿態,令人五味雜陳。以局外人的眼光看來,種族隔離政策是毫無疑問的政治不正確,何以在某些地區如南非,如此的不公不義竟然這般根深蒂固難以撼動?其中又製造了多少掙扎與痛苦,此一議題對我們看似陌生,實則不然。台灣社會對待所謂的外勞和大陸妹真的更文明一些嗎?

此生第一份正式的全職工作,便是在倫敦擔任IBM的程式設計員,儘管公司與職稱看似傲人,他卻發現自己僅是龐大公司體系下的小螺絲釘。雖然工作佔據了生活大半的時間,他在工作上卻沒機會亦毫不容許展現個人意志或自我發展,這個職務誰作都一樣,甚至還能表現地比他更好。約翰工作了一年,幾經掙扎依然辭職,他還是不願自己物化為公司的一顆棋子。但晃盪一陣子,約翰卻沒寫出像樣的作品,迫於生計,他仍回到另一家電腦公司擔任相同職務。只是這次的公司位於鄉下,他不得不遠離倫敦,遠離了文化的中心,似乎也遠離了他的文學之夢。

約翰歷經了種種現實給予和自我折磨交織而成的困頓,但在不可知的未來是否將會成為他自己期待的作家?沒有作品的作家,還是作家嗎?《少年時》並未提供答案,柯慈甚至沒有任何一點點暗示,全書就這般曖昧地結束於約翰二十四歲的某一天。至於未來,誰知道未來將以什麼樣的方式展現?我們一如約翰〈或是柯慈〉唯有勉力向前,才曉得即將面對的究竟為何。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YI Ping Chen的沙龍
21會員
395內容數
YI Ping Chen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9/20
馬丁.貝克團隊再次攜手辦案。《失蹤的消防車》雖是系列小說中的一本,惟讀者即使未按順序閱讀,亦能融入故事情節。當然熟悉整個系列的讀者,看見諸人在十本書的人生轉折(或沒轉折),另有不足為外人道的樂趣。整個系列讀者或有偏好,惟大多同意十本都值得一讀。五、六十年前,一群瑞典警察的辦案過程,依然不過時,仍有許
Thumbnail
2025/09/20
馬丁.貝克團隊再次攜手辦案。《失蹤的消防車》雖是系列小說中的一本,惟讀者即使未按順序閱讀,亦能融入故事情節。當然熟悉整個系列的讀者,看見諸人在十本書的人生轉折(或沒轉折),另有不足為外人道的樂趣。整個系列讀者或有偏好,惟大多同意十本都值得一讀。五、六十年前,一群瑞典警察的辦案過程,依然不過時,仍有許
Thumbnail
2025/09/12
去年華人新年前買了一株風信子,白花雖稍欠喜氣,但雅致濃烈的香氣增添生活樂趣,家人和我都喜歡。今年本想再買風信子,誰知去花店選購時,發現多已半開,我挑來撿去,決定改買一盆水仙。 將水仙安置於茶几。家人瞧瞧,直說果然「水仙不開花,裝蒜」,確實很像。可是滿盆全是葉子,不見花苞,說不定一朵都沒開。我說共有
Thumbnail
2025/09/12
去年華人新年前買了一株風信子,白花雖稍欠喜氣,但雅致濃烈的香氣增添生活樂趣,家人和我都喜歡。今年本想再買風信子,誰知去花店選購時,發現多已半開,我挑來撿去,決定改買一盆水仙。 將水仙安置於茶几。家人瞧瞧,直說果然「水仙不開花,裝蒜」,確實很像。可是滿盆全是葉子,不見花苞,說不定一朵都沒開。我說共有
Thumbnail
2025/09/09
網友於社交媒體表示,他在家播放古琴曲《高山流水》,和弟弟一起分享,看似閒雅。難得有人提起古琴,我忍不住多嘴,儘管龍年已過,但不妨聽聽輕快靈動的張子謙《龍翔操》。兩人趁便聊了幾句,他感嘆或因生活太急躁,現在的年輕人沒幾個聽古琴。我倒覺得歷代年輕人都沒聽古琴,大家差不多。但因向來不與陌生人爭辯,不如將想
Thumbnail
2025/09/09
網友於社交媒體表示,他在家播放古琴曲《高山流水》,和弟弟一起分享,看似閒雅。難得有人提起古琴,我忍不住多嘴,儘管龍年已過,但不妨聽聽輕快靈動的張子謙《龍翔操》。兩人趁便聊了幾句,他感嘆或因生活太急躁,現在的年輕人沒幾個聽古琴。我倒覺得歷代年輕人都沒聽古琴,大家差不多。但因向來不與陌生人爭辯,不如將想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中國大陸當代作家史鐵生(1951-2010),文革時期以知青身份下鄉插隊,1971 年因病返京,二十二歲遭逢截癱,1979 年始正式發表文學作品,一生以思力深刻的殘疾寫作蜚聲文壇。
Thumbnail
中國大陸當代作家史鐵生(1951-2010),文革時期以知青身份下鄉插隊,1971 年因病返京,二十二歲遭逢截癱,1979 年始正式發表文學作品,一生以思力深刻的殘疾寫作蜚聲文壇。
Thumbnail
常態連載持續湯成紀与李英豪的兩人旅行,途中我寫入了車內放出的音樂〈島嶼天光〉,因為知道後面要寫總統選舉篇跟青鳥冬鹿篇,便可以先鋪墊。在寫湯成紀的兩個媽媽曾帶他去太陽花現場,算時間時,就這麼湊巧剛好是他小學要結束,從而知道「權力是爭取而來的」,才有叛逆得想要跟爸比住在一塊。 這一切都不是事
Thumbnail
常態連載持續湯成紀与李英豪的兩人旅行,途中我寫入了車內放出的音樂〈島嶼天光〉,因為知道後面要寫總統選舉篇跟青鳥冬鹿篇,便可以先鋪墊。在寫湯成紀的兩個媽媽曾帶他去太陽花現場,算時間時,就這麼湊巧剛好是他小學要結束,從而知道「權力是爭取而來的」,才有叛逆得想要跟爸比住在一塊。 這一切都不是事
Thumbnail
點入【朱宥勳|小說.評論.台灣文學】,你將看到朱宥勳以領銜者之姿,企圖帶領一群揚旗耀武的本土文青,衝向名為台灣文學的山峰。
Thumbnail
點入【朱宥勳|小說.評論.台灣文學】,你將看到朱宥勳以領銜者之姿,企圖帶領一群揚旗耀武的本土文青,衝向名為台灣文學的山峰。
Thumbnail
這幾天課綱又被翻出來講,順勢提一下統編本後第一次大規模課綱更動「95暫綱」與其主持者柯慶明。
Thumbnail
這幾天課綱又被翻出來講,順勢提一下統編本後第一次大規模課綱更動「95暫綱」與其主持者柯慶明。
Thumbnail
【中年回看青春的傷】 14到19歲,鍾肇政曾在淡水中學校度過他的青春時代。但畢業多年都不曾回到母校。直到20年後,才舊地重遊。 什麼樣的心情阻擋了他的步履?讓我們隨著《八角塔下》的寫作旅程,回看鍾肇政的少年傷痕與中年負重。
Thumbnail
【中年回看青春的傷】 14到19歲,鍾肇政曾在淡水中學校度過他的青春時代。但畢業多年都不曾回到母校。直到20年後,才舊地重遊。 什麼樣的心情阻擋了他的步履?讓我們隨著《八角塔下》的寫作旅程,回看鍾肇政的少年傷痕與中年負重。
Thumbnail
《友友:半個身體的滿滿幸福》是我幫人寫的第一本傳記。主角是一位12歲時因「先天性腦血管病變」而半身癱瘓的男孩陳贈友。這是《友友》一書的第一章......
Thumbnail
《友友:半個身體的滿滿幸福》是我幫人寫的第一本傳記。主角是一位12歲時因「先天性腦血管病變」而半身癱瘓的男孩陳贈友。這是《友友》一書的第一章......
Thumbnail
我依然不知道看到我的文字的人會有怎樣的解讀,讀者永遠有權力去給予作品意義,我只是希望,能給予陳俊翰離開後的台灣,一點點的溫度和一點點的溫柔。
Thumbnail
我依然不知道看到我的文字的人會有怎樣的解讀,讀者永遠有權力去給予作品意義,我只是希望,能給予陳俊翰離開後的台灣,一點點的溫度和一點點的溫柔。
Thumbnail
趙老師在大學雖然學的是數學,畢業後卻努力寫作,成為知名作家。以《半下流社會》、《半上流社會》、《重生島》、《子午線上》等長篇小說,以及中篇小說、短篇小說、文學美學論集、散文集等三十餘冊,蚩聲於七、八零年代的臺灣文藝界。
Thumbnail
趙老師在大學雖然學的是數學,畢業後卻努力寫作,成為知名作家。以《半下流社會》、《半上流社會》、《重生島》、《子午線上》等長篇小說,以及中篇小說、短篇小說、文學美學論集、散文集等三十餘冊,蚩聲於七、八零年代的臺灣文藝界。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