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教學法(Direct Method)
一、基本理念
直接教學法於19世紀末興起,此法主張外語應如母語般自然習得,透過「直接接觸」與「情境理解」建立語感,而非依靠翻譯。
二、教學特點(Key Features)
- 全程使用目標語(Target Language Only)
- 教室中不使用母語,教師以實物、圖片、動作、例句引導學生理解意義。
- 認為語言與思維應直接連結,避免母語干擾。
- 歸納式文法學習(Inductive Grammar Learning)
- 文法規則不先講解,而是讓學生從例句中歸納出規律。
- 教師在必要時再以簡明方式總結規則。
- 聽說導向(Oral-Based Learning)
- 以口語訓練為核心,聽力與口說為主要學習活動。
- 語音、語調與即時互動被視為理解的關鍵。
三、教學步驟示例(Typical Procedures)
- 啟動活動(Warm-up)
- 教師行為:以圖片、實物或動作呈現新詞彙與句型。
- 學生活動:根據提示進行猜測、回答問題,建立語意連結。
- 對話練習(Dialogue Practice)
- 教師行為:帶領學生進行問答練習(Q&A drills),以生活情境為主題。
- 學生活動:模仿教師語音語調,練習完整句型,強化口語反應力。
- 文法歸納(Grammar Induction)
- 教師行為:透過多組例句引導學生觀察文法規則,不先明講。
- 學生活動:小組討論或歸納出規律,最後由教師確認與補充。
- 聽說強化(Speaking & Listening Practice)
- 教師行為:設計角色扮演、情境對話、口語描述等活動。
- 學生活動:在真實語境中運用新詞彙與句型表達,鞏固理解。
四、優點與限制(Strengths & Limitations)
優點(Strengths)
- 提升學生的聽說能力與語感。
- 建立自然、情境化的學習動機。
- 有助於促進思維轉換,讓學生直接用英語思考。
- 提高課堂參與度與互動性。
限制(Limitations)
- 對教師英語能力與即時反應要求極高。
- 不易在大班制或學生程度差異大的班級中實施。
- 對閱讀與寫作技能的訓練支援較少。
- 初學者可能因完全不用母語而感到挫折。
五、理論背景(Theoretical Background)
- 哲學根源(Philosophical Roots):
受 自然主義語言觀(Naturalism) 與 經驗主義(Empiricism) 影響,主張語言應透過感官與經驗自然習得,而非抽象推理。 - 心理學影響(Psychological Influence):
受 行為主義之前的直覺學習觀(Pre-behaviorist intuition-based learning) 支持,強調模仿與聯想記憶。 - 與其他教學法的關聯(Relation to Other Methods):
為 聽說教學法(Audiolingual Method) 的前身,也影響後來的 溝通教學法(Communicative Approach) 在「語境學習」與「即時互動」上的設計。
六、現代應用與延伸(Modern Adaptations)
在現代課室中,Direct Method 的精神常被保留於:
- 沉浸式英語課程(Immersive English Programs)
- 全英語教學(English-Only Classrooms)
- 口語訓練課程(Speaking-focused Lessons)
🗣️ Direct Method Lesson Plan
Time: 45 minutes
Topic: “At the Supermarket”
Main Skill Focus: Listening & Speaking
Language Target: “How much is it?” / “It’s … dollars.”
🎯 Teaching Objectives(教學目標)
- 學生能以完整句型詢問與回答價格(How much is it?)
- 學生能聽懂並模仿教師的口語語調與問答節奏。
- 學生能在不使用母語的情況下理解單字與情境意義。(English Only)
- 學生能透過角色扮演進行真實情境練習。
🧠 Target Vocabulary(目標字彙)
apple, banana, milk, bread, juice, eggs, rice, dollars
📘 Teaching Aids(教具)
- 實物或圖片(水果、飲料、日用品)
- 假鈔或價籤
- 白板 + 圖卡
🪄 Lesson Procedures(課程流程)
1️⃣ Warm-up (5 mins)
教師語言:
“Good morning, everyone! Look! What is this?” (拿出蘋果圖片)
“Yes! Apple! Say it with me — apple!” “Is it a fruit or a drink?”
學生活動:
- 搭配動作回答。
- 跟讀詞彙。
目的:
以實物導入,建立直接語意連結(不翻譯)。
2️⃣ Presentation (10 mins)
教師語言:
(拿出價籤)“Look! An apple — one dollar. How much is it?”
(手指示範)“It’s one dollar.” “Milk — two dollars. How much is it?”
學生活動:
- 重複教師問句與回答。
- 模仿語調與節奏。
目的:
透過視覺線索與重複,建立句型概念。
3️⃣ Practice (15 mins)
活動 1:Pair Q&A
- 學生兩人一組,一人當顧客,一人當店員。
- 使用圖片或教具進行問答。
教師指導語:
“You are the shopper. You want to buy. Ask: How much is it?”
“You are the shopkeeper. Answer: It’s … dollars.”
活動 2:Quick Drill
- 教師快速出示不同商品圖片,學生輪流搶答。
教師語言:
“Ready? Apple!”
“Banana!” “Juice!”
目的:
強化反應速度與自然口語流暢度。
4️⃣ Production (10 mins)
活動:Mini Role Play — My Supermarket
- 三人一組設計小對話:顧客、店員、旁觀者。
- 教師巡迴指導,強調發音與語調自然性。
學生輸出範例:
A: How much is the bread?
B: It’s three dollars. C: That’s cheap! I want one too!
目的:
整合應用句型於溝通任務中。
5️⃣ Review & Wrap-up (5 mins)
教師語言:
“Let’s review! What did we learn today?”
“Ask: How much is it?” “Answer: It’s … dollars.”
延伸任務:
- 回家寫一段 4 句對話,使用新句型。
- 可下週表演 “At the Supermarket Role Play”。
🌱 教學原則對應(Direct Method 理念)
- No translation: 全程使用英語與實物提示。
- Inductive grammar: 學生透過例句歸納句型結構。
- Speaking before writing: 先聽說、後閱讀書寫。
- Natural context: 所有語言練習皆置於真實語境。
七、參考來源(References)
- Richards, J. C., & Rodgers, T. S. (2014). 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 (3rd ed.).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 Larsen-Freeman, D., & Anderson, M. (2011). Techniques and Principles in Language Teaching (3rd e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Brown, H. D. (2015). Teaching by Principles: An Interac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Pedagogy (4th ed.). Pearson.
使用AI: Chat GPT
使用內容:輸入直接教學法基本內容,請AI補充,並根據資料寫教案,最後附上參考來源
使用AI日期: 2025/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