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置措施拍板定案後,新校長立刻聯絡劉可蓉與吳家倫的家長,著手處理頗具爭議的性侵案。
為避免雙方一見面就起衝突,她採取各個擊破的策略,分別找兩邊「溝通協調。」自從吳媽媽在政論節目上爆料「兒子驗傷的照片」──幾近「同歸於盡」的作法──陷劉媽媽於極為不利的處境。
加上,後者在鏡頭前種種不當的發言,輿論風向早已反轉。
顏面盡失、失去公信力的劉媽媽,儼然沒立場堅持一貫的強硬態度;尤其,今天有主事者願意充當和事佬。
新校長在最巧妙的時機點,主動接觸,恰好為她解圍。
劉媽媽放下姿態;交付新校長,讓後者去做最適切的處置。
用罄人脈、積欠難以償還的人情債,吳家這邊也沒能力與「財大氣粗、政治實力雄厚」的劉家僵持、抬槓。
新校長的介入給了吳媽媽適當的下台階;另外,更為重要的是「一個保證」──校方會給她們家一個明確的交代。
各自得到「雖不盡如人意,尚可接受」的條件,雙方很快達成共識:暫停透過媒體相互放話、駁火;靜待校方的性平會,以及檢警的調查結果;最後,另開一場記者會,但雙方皆不出席,而是委由校長出面說明。
……
這場記者會上,新校長發揮了主持基金會所練就的專業:將截至目前為止的調查結果,按照時間順序,一一簡述;就尚未明朗的部分,略有保留但態度誠懇,向大眾保證絕不隱瞞,或護短(如果報告出爐,判定遭指控的老師確實有做違法之情事);最後,在不過度揭露案情或當事者隱私的前提下,給予日後調查的方向。
結束簡報後,校長也開放媒體「問到飽,」坦然接受刁鑽提問的連番轟炸。
她也見招拆招:單就理解的範圍,無問不答;不清楚的部分,則坦率承認「尚未釐清;待調查結果出來,會再跟媒體朋友們詳實說明。」
儘管在關鍵之處,校長的回應顯得「烏龍繞桌,」抓不到語病或案件的突破口,提問記者也只能默默點頭,將聽來的資訊手抄下來,準備寫新聞、發稿。
在「應對記者的追問」這件事上,新校長不愧是老油條:待記者朋友忙著消化所聞、陷入迷障之際,她旋即宣布「那今天的記者會就到此為止,感謝各位的參與。」
留給錯愕的記者們「足以交差,但離真相大白還遠遠不足」的資訊量。
四平八穩的「案情說明會」顯然讓人捉摸不著「值得大做新聞」的爆點。
而我們都知道,追求新奇、見獵心喜的閱聽大眾總是健忘:當得不到羶色腥的爆料,人們很快就會對特定事件失去興致,轉而關注其他社會案件。
隨著新聞熱度消退,「聖福女中事件」漸漸從新聞版面上消失。
這場記者會結束的一、兩週後,風波就慢慢平息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