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覺知越清明,心就越靠近真實。
當那個不斷在判斷、比較、努力、追求的中心——那個「我」——徹底安靜下來時,剩下的那份寂靜、那份不帶選擇的觀看,它本身就是清明,它本身就是真實。
只要還存在一個「我」在努力「覺知」變得清明,那個努力本身,產生了「應該」、「不應該」的衝突;那個想要靠近「真實」的慾望,恰恰製造了你與「真實」之間的距離。那個試圖變得清明的慾望、想靠近真實的慾望,就是造成不清明的原因。這裡面有「我」(觀察者),有「覺知」(工具),還有「真實」(被觀察之物)。這三者的分裂,正是所有衝突、掙扎與痛苦的根源。看穿語言和邏輯的幻象,去直接觸及問題的核心;全然專注、不容絲毫含糊的挖掘探問、探究;觀看思想、語言、邏輯......,是如何在頭腦中被建構起來的。
了解頭腦中被建構起來的制約機制如何運作、有何功能,其帶來的衝突、痛苦、掙扎自然慢慢沈澱。向內探究過程裡,自己變小了,消失了。答案或許沒有出現,但問題,已經不再重要。
在寧靜中,觀察者就是被觀察者,融合一體不分裂的時候,清明自然呈現,真實(實相)自然隨之浮現。
我今天的小事
靜靜坐5分鐘,靜靜看頭腦裡浮出的想法、想和哪個想法對話?說什麼?為什麼和想法說那些話?在保護「我」的什麼?......。念頭散去。回到呼吸、放鬆。
那,你今天的小事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