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發日記D80 『謠言』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啟發日記|謠言

親愛的,你今天過得好嗎?

今天想和你分享的啟發關鍵詞是:「謠言」。

最近聽到一句話很有趣:

「謠言可能是假的,但反映的觀念往往是真實的。」

這句話讓我們想起社會學家們常說的——人們不是非理性,而是處在不確定中,急需出口。

你有沒有發現,每當社會動盪、疫情爆發、經濟下行或科技突變時,謠言總是特別多?

有的看起來荒唐,但卻被瘋傳;有的被官方否認了,人們仍半信半疑。為什麼?

心理學者 Nicholas DiFonzo 曾經有提出過一種想法:

「人們傳播謠言,是為了幫助自己理解不確定的世界。」

再往下想想,這個問題其實可以帶來給我們兩個啟發.

第一層啟發是:謠言未必是真,但它的情緒可能是真的。

謠言之所以會傳,是因為它剛好撞上我們內心的焦慮與渴望。

人們並非不知道那可能是假的,而是那句話、那段訊息,完美表達了他們的擔憂與不安。

例如:

當社會對食安失去信心時,「某品牌被驗出毒素」的訊息即使未被證實,仍可能迅速傳開;

當職場充滿不確定時,「誰誰誰要被換掉」的流言,往往反映了團隊對管理混亂的焦慮。

在這層意義上,謠言不是真相的敵人,而是情緒的代言人。

它揭示的,或許正是我們不敢面對、也尚未被正視的集體情緒。

第二層啟發是:阻止謠言,不如理解它為何出現。

我們常說要打擊假消息、斷絕流言,但若只靠「闢謠」兩字,似乎總是治標不治本。

社會學者 尚-諾埃爾・卡佩菲爾(Jean-Noël Kapferer) 提出另一種觀點:

「與其封鎖謠言,不如了解它們為什麼會存在。」

因為謠言經常發生在資訊真空的時刻,或信任崩壞的環境中。

當人們感受不到透明的說明、可依賴的權威與情緒的理解時,謠言自然成為尋找秩序的一種方式。

你我都可能是謠言的接受者,也可能成為它的轉發者。

真正值得我們去想的,或許不是單純責怪「誰在造謠」,

而是問一句:這段訊息,滿足了什麼心理?而我們可以怎麼更好地回應?

你呢?

你最近聽到的流言,是讓你驚慌,還是讓你有種「好像也不是全無道理」的感覺?

你是否也曾因為一句話,被撩動情緒,卻在事後發現,真正該處理的,是自己的不安?

期待聽聽你的分享。

祝願你今天的每一個判斷,都能兼顧理性與同理。

—— 企鵝不捨小書房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企鵝不捨的沙龍
3會員
98內容數
歡迎來到 企鵝不捨小書房 的線上角落。這裡不僅是一家實體書店,更是一個靜靜等待你駐足的思想棲地。 我們相信,每個人都會在人生的不同階段遇上難題——是否該冒險?該妥協嗎?要堅持理想,還是先顧眼前?在這樣的時刻,希望這些文字能成為你的燈塔。
企鵝不捨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10/08
以「勇敢」為啟發,重新定義其在日常生活中的意義,包括承認錯誤、保護自己、表達情緒。啟發一:勇敢不是與恐懼對抗,而是與恐懼同行。如布芮尼・布朗所言,脆弱是勇氣的最佳展現。在心裡發抖時,仍願意往前走一步。啟發二:勇敢是慢慢練習的習慣。每一次誠實、前進、保護自己,都是默默種下勇氣的種子。
Thumbnail
2025/10/08
以「勇敢」為啟發,重新定義其在日常生活中的意義,包括承認錯誤、保護自己、表達情緒。啟發一:勇敢不是與恐懼對抗,而是與恐懼同行。如布芮尼・布朗所言,脆弱是勇氣的最佳展現。在心裡發抖時,仍願意往前走一步。啟發二:勇敢是慢慢練習的習慣。每一次誠實、前進、保護自己,都是默默種下勇氣的種子。
Thumbnail
2025/10/07
以《湖濱散記》的經典與質疑聲為引,探討「現實」與理想。理想生活不必完美。梭羅的「獨居」並非絕對純粹,但其親身實踐「換一種活法」的嘗試,價值非凡。不完美的嘗試也值得尊敬。面對現實拉扯,我們不必因無法全做到而放棄,可以像梭羅那樣進行「有彈性的實驗」,在現實縫隙中為理想開一扇窗,重要的是「是否開始」。
Thumbnail
2025/10/07
以《湖濱散記》的經典與質疑聲為引,探討「現實」與理想。理想生活不必完美。梭羅的「獨居」並非絕對純粹,但其親身實踐「換一種活法」的嘗試,價值非凡。不完美的嘗試也值得尊敬。面對現實拉扯,我們不必因無法全做到而放棄,可以像梭羅那樣進行「有彈性的實驗」,在現實縫隙中為理想開一扇窗,重要的是「是否開始」。
Thumbnail
2025/10/07
以台灣人均 GDP 預計超韓的新聞為引,探討「國民所得」的啟發。GDP 核心是國家創造的「附加價值」總和,而非單純收入。高附加價值產業是其主要推力。經濟成長終須回歸「人過得好不好」。GDP 公式雖衡量消費與投資,但它無法衡量幸福、時間自由和生活品質。
Thumbnail
2025/10/07
以台灣人均 GDP 預計超韓的新聞為引,探討「國民所得」的啟發。GDP 核心是國家創造的「附加價值」總和,而非單純收入。高附加價值產業是其主要推力。經濟成長終須回歸「人過得好不好」。GDP 公式雖衡量消費與投資,但它無法衡量幸福、時間自由和生活品質。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最近很有感覺的一段話~ 第一次理解可以理解為 「他人對自己的評價引起的情緒」 第二次理解可以理解為 「他人無意但自己突然被激起的情緒」 第三次理解可以理解為 「他人的衝突,但自己自行站隊引起的情緒」 第四次理解可以理解為 「他人的言行,但自己感到不妥加以批判」
Thumbnail
最近很有感覺的一段話~ 第一次理解可以理解為 「他人對自己的評價引起的情緒」 第二次理解可以理解為 「他人無意但自己突然被激起的情緒」 第三次理解可以理解為 「他人的衝突,但自己自行站隊引起的情緒」 第四次理解可以理解為 「他人的言行,但自己感到不妥加以批判」
Thumbnail
樂觀偏誤如何讓我們過得更好,卻又自取滅亡?
Thumbnail
樂觀偏誤如何讓我們過得更好,卻又自取滅亡?
Thumbnail
區分「假焦慮」、「真焦慮」,瞭解並克服身體的恐懼反應
Thumbnail
區分「假焦慮」、「真焦慮」,瞭解並克服身體的恐懼反應
Thumbnail
科學證據揭露喜怒哀樂如何生成
Thumbnail
科學證據揭露喜怒哀樂如何生成
Thumbnail
不關經歷了多少事,看了多少身心靈文章,接受了多少書上的知識與智慧。 最後還是會回歸到你所相信你所相信的,而你相信的事實將為打造你的世界。 最近,在影音平台上看到有人分享關於【吸引力法則】,演講者表示,其實吸引力法則不外乎就是相信你所看見的事物,當你覺得今天好事不斷的發生,其實就是你的信念已經在腦中
Thumbnail
不關經歷了多少事,看了多少身心靈文章,接受了多少書上的知識與智慧。 最後還是會回歸到你所相信你所相信的,而你相信的事實將為打造你的世界。 最近,在影音平台上看到有人分享關於【吸引力法則】,演講者表示,其實吸引力法則不外乎就是相信你所看見的事物,當你覺得今天好事不斷的發生,其實就是你的信念已經在腦中
Thumbnail
現今的資訊環境變得越來越複雜和雜亂,真假資訊交雜在一起。在這種情況下,要判斷消息的真實性變得更加困難。有些消息可能只是謠言或誤解,而有些則是真實的事件。因此,我們必須更加謹慎地對待每一個消息,並且更加積極地尋找證據來支持或反駁它們的真實性。 首先,我們會問自己:這件事情是與事實相反的嗎?也就是
Thumbnail
現今的資訊環境變得越來越複雜和雜亂,真假資訊交雜在一起。在這種情況下,要判斷消息的真實性變得更加困難。有些消息可能只是謠言或誤解,而有些則是真實的事件。因此,我們必須更加謹慎地對待每一個消息,並且更加積極地尋找證據來支持或反駁它們的真實性。 首先,我們會問自己:這件事情是與事實相反的嗎?也就是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