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
你今天過得好嗎?今天想和你分享的啟發關鍵詞是:「勇敢」。
在網路上讀到一則貼文,裡面寫著各種日常中的勇敢——
✨什麼是勇敢?✨
我打翻了水杯,我抬頭說
「這是我打翻的,擦一擦就好了」
承認並修復,就是勇敢
-
第一次上學
你真的好緊張,但還是走進去
跟大家說:「你好!」
擁抱改變,就是勇敢
-
和朋友吵架了
但是我沒有不理他直接跑掉
我走過去說:
「我們可以好好說話嗎?」
直接面對問題,就是勇敢
-
你戴著自己做的皇冠去上學
可能有同學笑你
但你說:「可是我喜歡呀」
不受別人影響,做自己是勇敢
-
別人說:「你不敢跳啦」
你搖搖頭:「我覺得那不安全」
保護自己,是勇敢
-
有人沒問就拿了你的東西
但你說:「這是我的,你拿我的東西要先問過我」
你告訴他你不喜歡,這個就是勇敢
-
有時候你會想哭,你沒有假裝沒事
你跟媽媽說:「我現在好難過」
把自己的心情講出來,也是勇敢
-
勇敢,不一定是很大聲
也不是不會哭、不會怕
而是你願意在害怕的時候
還往前走一步
慢慢來,沒關係
這些都是勇敢,你已經做得很棒了
爸爸媽媽會一直陪著你
--------
那一刻,我們忽然明白——
原來勇敢不是巨大的吶喊,也不是從不畏懼,
而是當你害怕的時候,仍願意往前走一步。
勇敢可能也來自於陪伴,來自於一種信任。
面對我們自己,面對我們的孩子還有這個未來的未知,也許都是一件很有挑戰的事。
—
第一層啟發:勇敢不是與恐懼對抗,而是與恐懼同行
我們從小對「勇敢」的印象,常常是超人般的形象——
不怕黑、不怕高、能戰勝敵人、能跳下懸崖。
但真正的勇敢,也許是一個孩子承認自己犯錯,
是一個人願意道歉、傾聽、拒絕、哭泣。
是你在心裡發抖,卻還是願意說出那一句:「我覺得不舒服。」
這樣的勇敢,不大聲、不張揚,卻非常有力量。
心理學家布芮尼·布朗(Brené Brown)曾說:
「脆弱不是軟弱,它是勇氣的最佳展現。」
當你選擇不隱藏、不假裝,願意面對自己的情緒與選擇,
那正是你最有力量的時候。
—
第二層啟發:勇敢是慢慢練習的,不用一下子就做到
有時候我們會自責:「我是不是太膽小了?」
但其實,勇敢從來不是一次達成的成就,
而是一種需要重複練習的習慣。
今天你願意說「我不知道」,明天你會更自然地說「我需要幫忙」。
你越願意承認自己的感受,就越能在困難時找回自我。
就像那篇貼文最後寫的:
「慢慢來,沒關係。這些都是勇敢,你已經做得很棒了。」
每一次誠實、每一次前進、每一次保護自己與尊重他人,
都是你默默種下的勇氣的種子,終有一天會長成屬於你的森林。
—
親愛的你呢?
你最近有沒有某一刻,默默地、勇敢地跨出一步?
有沒有一次,願意做真正的自己,不管別人怎麼看?
祝願你今天,也能帶著勇敢的心,慢慢走、慢慢長大。
你已經很棒了,別忘了這一點。
——企鵝不捨小書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