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又傳出一起虐童事件,發生在新北林口的一間雙語幼兒園。雖然事件未造成孩童死亡,但園方被爆出以膠帶封住孩子嘴巴、將孩童關進黑屋等行為,光是想像就令人心痛。而這起事件之所以受到關注,是因為受害者是知名 YouTuber 的孩子,若只是普通家庭的小孩,恐怕難以登上新聞版面。
台灣的虐童新聞已非首次見報。從托嬰中心體罰、安親班暴力,到更駭人的幼兒傷亡事件,這些悲劇讓人震驚,也讓沒有孩子的我,都不禁自問:「我們的教育與照顧體系,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台灣的家庭結構與經濟壓力,也讓問題更複雜。多數家庭都必須雙薪工作,小孩常被交給安親班或托育機構。即使父母健在,也難以長時間親自照顧,長輩年邁、交通不便或教育理念差異,都成為阻礙。這使得許多父母被迫「相信機構」,卻換來一次次傷痛。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是未來的象徵。沒有人希望孩子在求學路上受傷,然而當監督體系失靈、不適任教師仍能在崗,悲劇就會一再重演。幼兒時期本該是人生最單純、最幸福的階段,如今卻成了心理創傷的起點。
我們需要的,不只是道歉或懲處,而是整個托育體系的重新檢視。政府是否該建立更嚴格的安親班與幼兒園評鑑制度?教育工作者的薪資、訓練與心理支持是否足夠?當照顧成為「賺錢手段」而非「使命」,孩子就失去了被守護的權利。
在少子化日益嚴重的今天,這樣的事件只會讓更多家庭對生育卻步。更令人不安的是,這次出問題的幼兒園,還是高收費的「雙語名校」。若連有能力支付高學費的家長都無法確保孩子安全,那麼整個社會該如何安心?
孩子的哭聲,不該被忽略。
那不只是家庭的心碎,更是整個社會的警訊。 我們能不能讓下一代相信,世界仍有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