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西歐中心史觀中,東羅馬/拜占庭的歷史功用通常只有三個:
一、在東線抵抗伊斯蘭,讓他們數百年跨越不過君士坦丁堡二、保護希臘羅馬文化遺產,好在文藝復興時「適時」帶回歐洲
三、引起十字軍運動
而中世紀的西歐時人則並不特別感謝拜占庭。貴族老爺更覺得這些希臘人一直在妨礙他們打十字軍,跟穆斯林勾勾搭搭,乃是叛徒。
若我們不計較中世紀的時人觀點,拜占庭在此史觀中,似乎也是「正面人物」,無須計較,實則不然。
在這個敘事框架中,拜占庭全無自身的主動性,僅僅只是為服務西歐的歷史進程而存在。
但當然,歷史上的拜占庭並沒有在為西歐著想,他們都是以自己為出發點而行動的。
比如說第一條:拜占庭抵禦伊斯蘭,使數百年來西歐基督教世界不至於在東線受到伊斯蘭的威脅。
雖然「客觀結果」可能是如此,但在拜占庭的眼中,文明世界的領域是有極限的。
拜占庭中央以古老名詞「 οἰκουμένη」代稱文明世界,本義是有人居住的世界——其實此時單純指拜占庭帝國的土地。
換言之,什麼高盧、德意志,都已經「淪喪」,不是值得保護的文明世界疆域。拜占庭帝國政府並不特別關心那些地方的死活。
所以,他們是真.「我才不是為了你抵擋伊斯蘭入侵的呢!」,拜占庭只是在奮力求生的過程中,順便解救了西邊的小兄弟而已。當西邊的基督教世界可能威脅自己時,拜占庭可不會覺得他們比伊斯蘭更友善。
這樣一說,好像顯得拜占庭很不夠意思。不過就是這樣才好:他們也是活生生的人,為了自己的生存戰鬥,既有自己的堅持,也有自私自利的卑劣之處。無論好壞,這一千年的歷史都是為了他們自己存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