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句,其實是我一直很希望自己能做到的事。就像寧靜禱文所寫的:
「請賜給我平靜去接受我無法改變的事,請賜給我勇氣去改變我能改變的事,請賜給我智慧去分辨兩者之間的差異。」
人的時間只有 24 小時,總是有這樣那樣的事情要處理。有時候也會怨嘆:「為什麼這些事要我來做?」。但轉念一想——就算我不開心,這些事也不會消失。既然如此,為何不試著讓自己開心一點地去做呢?
這樣的體悟,最近最深的體現在親子共學時間。在上一次的親師會後,我決定多花一點心力幫助孩子複習功課,不再只是「作業寫完就讓他們看電視」的放任狀態。
剛開始的確很煩躁。每天晚上的時間彷彿被困在課本與孩子之間,心裡的不耐煩也容易引爆親子衝突。
但慢慢地,我開始試著調整複習的步伐。能做就做,累了就放下。我也學著多去欣賞他們哪怕是一點點的進步。
這並不是什麼大轉變,也不是每次都能做到。但只要在那個煩躁的瞬間,多停頓一下,就會多一點「選擇」的空間。有時候,就是這一點空間,能讓我選擇了更好的做法。
這是今日自由書寫梳理後的內容,難得有一點平靜喜悅之感,分享之。
出自《你想活出什麼樣的自己?——52個自我提問練習,建立屬於自己的人生版本》第26道提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