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墨的世界繽紛多彩
侯吉諒老師開篇指出,墨是書法的血液,是筆與紙之間傳達情感的媒介。
他強調,墨不僅僅是黑色,它蘊含層次豐富的「黑中有彩」:濃者如漆、淡者如煙。
書者能否掌握墨的變化,決定了書法作品的氣韻與層次。「善用墨者,能以一黑寫萬象。」
這段說明侯老師對墨色的美學觀:書法之美,在於濃淡枯潤之間的節奏與呼吸。
二、墨的種類
墨主要分為兩大類:
1.松煙墨:以松木煙燻而成,色澤溫潤、黑中帶藍,適合細膩的書寫。
2.油煙墨:以植物油燃燒取煙,色黑光亮、層次分明,適合力道強、筆勢重的作品。
侯老師認為,了解墨的性質,有助於書者掌握「墨法」,即濃淡、乾濕、枯潤的節制。
這是他教學中常提的「筆隨墨轉,墨隨心生」。
三、四大墨廠與墨的編號
侯老師介紹中國傳統著名的「四大墨廠」:
·安徽徽州胡開文、曹素功、汪同和、汪節庵。
這些墨廠製墨工藝精湛,各具特色。
墨的編號通常標示濃度、質地、用途。侯老師提醒學者在選墨時應了解標示,不可盲目購買。
四、墨的選擇與墨汁
侯吉諒老師指出:「墨之選擇,關乎筆墨精神。」
初學者可用品質穩定的墨汁,熟練後可使用傳統墨條自行研墨。
研墨的過程是修心之法,他認為這是「書法靜功」的一部分:
「研墨之間,心漸靜,氣漸和,書意自生。」
他同時提醒現代書家注意墨汁品質差異,不可貪圖方便而忽視墨色質感。
五、墨的正確使用與收藏方法
侯老師重視墨的保存與使用方式,認為這也是書者品格的體現。
使用時應注意:
·研墨需慢而勻,忌急躁;
·書寫中應隨時觀察墨色變化;
·使用後應清潔筆與硯,防止墨結乾。
收藏時:
·墨條須放於乾燥通風處,避免潮濕與陽光曝曬;
·可用紙包或木盒收藏,以防變質或開裂。
他將這些細節上升為修養層次,認為「愛墨即敬書,敬書即養心」。
六、墨的文獻、製作與名家
侯老師在文中介紹歷代著名製墨家,如唐代李廷珪、明代方於魯、清代胡開文等,
並闡述古人對墨的記載與讚譽,如《宣和博古圖》、《考工記》等典籍。
他指出:
「墨不僅是物,更是文化的結晶。」
製墨工藝融合美學、化學與人文精神,體現了中國文人的工藝之美。
七、墨的好壞
侯老師提供辨別墨質的方法:
·好墨色澤沉穩、有光而不耀;
·香氣清淡自然,研磨時聲柔和;
·書寫後墨色不泛光、不掉粉。
他總結說:「墨之品,即書者之品。」選墨、用墨皆是心境的折射。
懂得品墨者,能在黑白之間見天地之美。
綜合
在〈墨〉這章的核心思想可歸納為三點:
1.墨是書法的靈魂 —— 書法之美不僅在筆勢,也在墨色的變化與氣韻。
2.製墨與用墨皆是修養 —— 從研墨到收藏,每一環節都反映書者的態度與性情。
3.書法即生活哲學 —— 他以「筆墨紙硯」為修身之道,強調靜心、敬物與感悟自然。
















